KXIETECH®系列指导手册由快写科技旗下早该帮ZAOGAI.COM出品
报告编号:BANG-BPS-ID-14203
UPDATETIME:20230619
CONTENT 目录
手册封面
简介概述
样本与范文
目录与框架
相关政策文件及行业数据
交付标准
舆情与新闻
评论与投稿
图文引用资源
学习与操作指导
委托专家服务
与《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本书结缘,是2017年参加国家法官学院的网络课程培训时,在英模法官早该君生前主讲的视频课程中推荐的这本书,虽然当时还不知道在我未来的日子,这本书会成为我反复阅读的精神食粮和心灵慰藉:工作中的迷茫,可以在其中找到方向;生活中的烦恼,可以在其中看见光芒。尤其是在今年年初的一场耗时近三个月,遍求xx、xx和xx名医的疾病中,这本书更是给了我战胜疾病、乐观生活、回归工作的力量和支撑。

此书缘于第一作者早该君教授在被确诊癌症后为哈佛毕业班所做的毕业演讲,由三位作者合著。总体分为如何确定获得事业的成功、如何确定与亲朋好友的关系是幸福的源泉和如何确定能正直一生远离犯罪三个部分,通过生动鲜活的商业案例,来启迪不同人生中相同的原理。在对这本书的反复阅读中,我受到的最大的启发,就是要始终坚持“一个核心价值”——让自己成为自己心目中的那个人,然后丰满“双翼”——让自己可以乐观、幸福地度过一生。

为人,要有“一个核心价值”,即正确的人生目标,我的目标就是用勤奋致良知。圣人王阳明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的两大完人之一,纵观王明阳的一生,其实就是在追求自己认定的核心价值。他的学说和主张,就是引导人们要树立正确的心理来坦然面对世间万物,而不要太执着于心魔!王明阳的人生结束语只有短短的八个字:我心光明,亦复何言。我时常会想,能够在人生结束时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需要何等的问心无愧?

目前,我能够给自己的答案有两个点,一是人一定要有良知。良知是人本然应然的状态,其实即便是小偷都不愿意被别人称为“贼”,可见,人是自带良知的,只不过被周边事物所吸引忘却了本我。另一点,是人一定要勤奋。勤奋不应当仅仅是一种紧张的状态,更应该是将自身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的一种自然心情。许多人宁愿花钱去健身也不愿做好自己的家务和单位的内务,宁愿勇攀奇峰险峻也不愿低碳环保出行……我无意否定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毕竟生活的多样化才能造就世间多姿多彩的美好,但我想表达的是,要力所能及地爱你所选,随遇而安地享受人生。我从小就生活在xx之都、太极之乡的xx,每次听到xx的《异乡人》时都会潸然泪下,我想自己应该是在不知不觉中寻找心里的故乡吧?

这本书中提到的“主要动力”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在引导读者去思考真正激励你的价值。当下疫情的常态化使我们无法远行,却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用书籍丰盈自己精神世界的绝好机会。我的偶像曾国藩就说过:“败人两字,非傲即惰。”在这个不能远行的时候,何不让自己在阅读的海洋里开始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旅行呢!毕竟“吾心安处便是吾乡”。

生于世,要不断丰满“双翼”,即学会为快乐而工作,为幸福而生活。

我从事的工作要求有“司法良知”,这是作为一个学习法律、信仰法律、维护法律的司法从业人员最基本的品质。这份司法良知,让我们敢于迎接挑战并享受其中的成就。不同的案子,要面对不同当事人和他们经历的不同人生,通过阅读、思考、体会,到逐渐释怀,所以每次面对上访当事人,我都能心平气和,每次我都尽可能释法明理,这是一个基层法官应有的责任和担当。除了必然要面对的挑战和经常不断出现的偶然,工作也让我得到了不断成长,这种成长不光是我上班第一年办个离婚案子都会哭鼻子的记忆,也有刚来法院时各种不适应的问题,既有现在已经养成八点前到岗的习惯,也有在经常的忙碌中不知不觉错过接孩子的大意……总是会坦然一笑,如果工作不快乐,那将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啊!

幸福生活,需要一个人的“良心道德”。一个普通人,在普通的生活中更能够彰显和体会每一个人的良心道德。家庭中,夫妻在婚姻家庭中需要分工协作,不要用固有观念确定男女有别,要结合现实条件去为彼此更是为婚姻的延续而努力。“双减”的落地,可能导致教辅机构濒临倒闭,但也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形成正价积极的家庭文化。已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就是要让孩子通过真实的生活来增加人生历练。固然,通过课本知识的强化可能帮助孩子实现我们所认为的人生进阶,但家庭文化的缺失会造成孩子在以后的余生来治愈童年的某个缺项。和朋友相处要“和而不同”,互相督促,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进步。我们的幸福源泉是家庭和亲朋好友。

作为人,我来过!纵使周围纷纷扰扰,我们也要做到宁静致远,因为我们时时心怀感恩,永远做好当下自己热爱的工作,和珍惜的人一起好好生活!


[文档编号][BPS-27479-ITEMTYPE-10012-27479]
这本书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是哈佛商学院的教授,被誉为世界一流的创新管理思想家,他的两本书——《创新者的窘境》和《创新者的解答》,均堪称经典。

2010年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身患淋巴癌,在患病期间他接受哈佛毕业演讲邀请,为商学院毕业生演讲《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本书是在教我们“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

作者尝试将MBA商业案例理论运用于对个人成功和幸福的研究:

如何获得事业的成功和幸福;

如何拥有幸福的亲情和友情;

如何坚守正直并不犯致命的错误。

“对于生活的基本问题,并不存在所谓的特效药和快速解决的方法”。思考的过程比思考的结论对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和人生角色都是不同的,作者在这本书里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给到我们一些思维工具和思维方式,让我们每个人自己去思考。

一、如何获得事业的成功和幸福

找到你喜爱的工作,你会觉得这一生没有一天在工作。

热爱的工作就是基础因素(薪水、地位、工作环境、公司发展)和动因因素(有挑战性、有责任感、获得认可、个人成长)并存的工作。

真正热爱自己工作的人,会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他们把最好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上,所以自然会做得很出色。

但是,问题来了!找到一个既能给你动力,又能使基础因素得到满足的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其中的过程会很复杂、曲折。如果暂时没有找到这样的工作,可以先做另一份工作,随着工作经历的积累,你会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领域,并且慢慢地能够在这个工作领域发挥出色。

商业案例:最初沃尔玛想在孟菲斯市开第二家店,因为他认为大一点的城市就要开大一点的店,但最终因为两个原因,他选择了在另一个小得多的城镇——阿肯色州的本顿维尔开店。据传,一是他的妻子明确地告诉他不会搬去孟菲斯市;二是他自己也意识到把第二家店开在第一家店附近,更方便分摊运费和送货费,也可以利用其他后勤服务。这件事教会了他如何制订一个周密的战略,那就是只在小城镇开大店——抢占市场优先购买权,让其他折价销售的零售商无法与他竞争。然而,这个战略并非是他一开始就想到的,而是因为一些偶然的因素才逐渐浮现在他的脑海中的。

二、如何拥有幸福的亲情和友情

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家庭的温暖怀抱中度过的那些时光。

与家人、朋友之间保持长久的亲密和关爱正是我们最开心的源泉,是值得我们捍卫的。

我们终生都要做一份重要的工作——做别人的配偶。做好这项工作,对维持幸福生活是非常关键的。

做别人的丈夫(妻子),先要搞清楚对方的需要,对方需要我们给予的是什么。如果配偶需要与我们交谈、沟通,那么我们就不要自顾自地做家务;如果配偶需要与我们讨论孩子的学习,那么我们就不要埋头工作,不予理会。

其实夫妻一场,彼此需要的不只是“钱,财、物”,我们彼此之间都需要“交谈、沟通、理解、包容、关心、爱护”。

孩子的教育不要外包。孩子们在自己准备好学习时才能学到东西,而不是在父母准备好教导他们的时候。当孩子们准备好学习时,首先我们要在他们身边,其次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来影响他们,让孩子们发现我们想让他们学习的东西。父母不能只关注孩子们获得的知识、技能以及经验。父母要教给孩子很重要的三样本领:树立自己的价值观,掌握应用知识的能力,学会独自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商业案例:戴尔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笔记本生产厂商之一,戴尔将业务外包给了一家台湾公司“华硕”。从最简单的业务开始,伴随着一项一项外包业务的增加,华硕从戴尔那里学到了所有关键技术。到最后,华硕注册并发布了自己的电脑品牌,而戴尔却逐步走向了平庸。

企业要有企业文化,家庭也要塑造家庭文化。家庭文化将成为家庭行为的一种非正式但是强有力的指导方向。如果有问题出现了,大家都知道按照共同的行为准则去解决问题。家庭文化是在家庭日常生活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而且文化一旦形成,就几乎不可能再改变。所以,打造正面的(比如善良、正直、谦逊)家庭文化至关重要。

三、如何坚守正直而不犯致命的错误

我们内心都有良知,都有道德规范。我们不要触碰道德底线,有些事不能做就永远不要去做,永远不要尝试开第一次先例!

商业案例:一个26岁交易员因为积累了13亿美元的债务,使得早该帮公司行——一个拥有233年历史的商业银行最终倒闭。刚开始的时候,他只是犯了一个非常小的错误,可是为了掩盖这个小错误,他只能又去犯更多的错误,比如伪造文件、编造虚假报表等等。最终,他被判了六年半有期徒刑,也导致自己婚姻的失败。

作者克里斯坦森罹患了淋巴癌以后,与病魔抗争的他反复思索自己的人生是否过得有意义,并终于找到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一个致力于帮助他人改善生活的人;一个善良、诚实、宽容、无私的丈夫、父亲以及朋友;一个不仅仅是信赖上帝,更是相信上帝的人。

我想起歌德的话:你不能以一个人的现状来对待他,要按照他希望成为的人去对待他,这样你才能帮助他,使他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

传统的思维方式聚焦于过去,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则应聚焦于未来。

我们每个人都想过好这一生,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意义。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暂停一下,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再前行。


[文档编号][BPS-27478-ITEMTYPE-10012-27478]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著的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励志书籍,作者将多年企业管理实践和研究中的管理学创见运用于对个人成功和幸福的研究,总结出了可以解释我们的选择与个人成功和幸福之间因果关系的理论。

首先,作者介绍了管理学中的“战略”的相关知识。

战略是什么?战略最基本的意思就是你想实现怎样的目标,以及如何来实现这个目标。在商界,战略是受多方影响得出的结果,比如:对公司而言什么是重要的;在发展过程中,面对机遇和威胁,公司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怎样分配公司宝贵的资源等,公司不断把这些因素结合进来,最终得出它的战略。

在执行战略的过程中,我们既会面临机遇,也会碰到威胁。在这些让我们措手不及的机遇和威胁中,几乎总有更好的选择,比我们当初的计划还要好。所以战略管理的艺术就是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然后再去管理和丰富我们的资源。

“确定重点”、“根据机遇权衡计划”、“分配资源”三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战略,这个过程是连续的。即使战略已经成型了,你仍会认识新事物,发现新问题,面临新机遇。信息也会不断回馈,形成闭环,整个周期不断循环。

然后,作者由公司的战略延伸到了个人的职业战略。职业战略的“确定重点”,就是职业中对你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问题是我们在工作中考虑最多的事情,通常与真正让我们感到幸福的事情不一致。

早该君说过,“唯一让人有工作满足感的方法就是从事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通向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爱上所从事的工作。” 那么,如何才能爱上所从事的工作呢?或者换句话说,什么才能给人真正的激励?

在这个问题的看法上,人们形成了两大阵营:“激励论”和“动因论”。“激励论”认为经济刺激是主要激励因子,但“动因论”认为,物质激励不是真正的动因,人们做某件事情的真正的动因是:发自内心地想去做。这样,不论你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动因都将持续。这个理论包括两种不同的因素,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因此又叫“二因论”)。

在工作中的基础因素包括地位、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条件、公司政策等,这些都很重要,如果达不到预期,就会给人带来不满,所以你必须解决坏的基础因素。但是,如果解决了工作的基础因素,比如:有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与上司和同事的关系融洽,有足够的钱照顾家庭等等,你也不会立刻爱上这份工作,最多是不再讨厌它罢了。与工作不满对立的并非是工作满意,只是没有不满。工作满意和没有不满是两回事,如同“不讨厌一个人”和“爱上一个人”是两回事一样。


[文档编号][BPS-27477-ITEMTYPE-10012-27477]
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管理思想大师,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克里斯坦森。他写过一本叫《创新者窘境》的畅销书,我相信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阅读过,2010年克里斯坦森教授被诊断患有淋巴癌,他忍受着化疗的煎熬与病魔抗争,并反复思索自己人生过得是否有意义,他领悟到:“衡量我们的人生,不是用金钱,而是我可以帮助多少人,变成更好的人”。他为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发表了一场极有影响力的演讲:“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本书就来自于演讲的内容。

这本书告诉你如何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你思考什么。

好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归纳和解释,最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做出预测。信息和数据只代表过去,根据过去的信息并不能预测未来,这就是为什么理论如此有价值,它能解释将要发生什么,甚至在你亲身经历之前就能告诉你将要发生的情况。

真正让我们非常满意并爱上工作的因素是什么呢?应该是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这是让我们爱上工作的动力因素。

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战略不是对一些联系不紧密的事情进行分析,而是一个情况多样的,难以控制的连续过程。战略管理的过程很辛苦,因为周密战略和新出现的偶然机遇会为争夺资源而战。管理的过程可能是很具有挑战性难以掌控,但是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是通过这个过程来获得支撑战略的。偶然因素可能会改变你的战略。

几乎所有的战略都是周密战略和意外机遇结合的产物,关键是要走出去并行动起来一直到你明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兴趣和重点放在哪里,当你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就应该立即将应急战略转化为周密战略。

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资源配置是最关键的,资源配置过程决定了要资助实施哪个新方案,是周密方案还是应急方案,哪个方案不应分配资源等。

任何一个战略,不管是企业战略还是个人生活战略,都是从数百次日常决定中产生的,它是关于如何安排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决定是关于如何分配人财物的决定。

“好钱和坏钱”理论:在所有最后能够成功的企业当中,有93%的企业会因为最初策略行不通只好放弃。换言之成功的企业并非一开始就照着正确的策略推进才能够成功的,而是最初策略失败之后,还有多余的钱可以尝试其他的做法。如果一家企业确定策略不可行,此时则应该改变目标,一方面急于看到企业成长,另一方面则耐心等待获利,一旦找到行得通而且可以获利的办法就应该立刻执行,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运用这样的模式进行扩张。

如果一个企业一直都忽视投资新业务,直到它需要新的收入源泉和利润源泉时,才注意到这点,那就太晚了。很多产品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公司从错误的角度来开发产品,这些公司更多的关注能卖给客户什么,而不是去考虑客户需要什么,人际关系也是一样,我们总是考虑自己需要什么,而没有考虑对他人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对于改善你的人际关系来讲非常有效。

作者认为,我们之所以要购买产品和服务,是因为我们其实需要购买产品来完成某项特定的任务。这种导致我们购买某种产品的机制就是:我需要完成一项任务,这个产品能帮助我达成这个任务。

我们要找到顾客最需要的东西,也就是说,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帮助顾客来完成什么样的工作的,或者说你的产品是被雇佣来做什么工作的?比如作者举了:奶昔是被雇佣来做什么的?学校是被雇佣来做什么工作的?包括你自己,我们自己是被雇佣来做什么的?作者认为你终生将会被雇佣去做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别人的配偶,我相信做好这项工作对维持幸福生活是非常关键的。

做出牺牲付出,能使承诺的关系更牢固。这个原则适用于家人,婚姻,密友,组织甚至文化和国家。

要清楚自己的能力,你需要了解什么是能力,哪个对你的未来而言更关键,要知道哪个应该自己保留,哪个不太重要。

伟大的领导不是天生的。管理能力是在生活中培养和塑造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一次领导项目的失败,一次新领域的任务都是经验学校的课程。领导者具有或者缺乏的技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上过或者没有上过的课程。

在经验学校学习正确的课程,将帮助我们在所有情况下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文化是人们朝着一个共同目标一起工作的方式,这种方式一直被大家所沿用,并且一直行之有效。以至于人们根本不会想到要以另一种方式去做事,特定文化一旦形成,人们就自动的去做要取得成功所需要做的事情。问题出现时要做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本身还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什么是最重要的,对员工来讲,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对公司价值取向的理解,并学会如何去实践这一价值曲线。

当一个成立很久的大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做出投资决定时,他面临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建立全新的品牌和销售队伍,这就要考虑它的完全成本。第二种是使用现有的东西,这样只需要花费边际成本获得边际收入。大多数情况下,关于边际成本的考虑总是能够战胜完全成本。但是对新企业则不同,他们考虑中没有边际成本,在竞争中,边际成本的理论使得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继续选择使用他们已有的东西,结果就是他们付出了比完全成本更高的代价,因此他们失去了竞争力。这也是本书作者在他的另一本知名作品《创新者窘境》里面所阐述的理论。

面临选择时,以100%的坚持坚守原则要比以98%的坚持更容易实现。面临选择时,想象你所做的每个决定都符合当初下定决心要永远坚持的原则,可以更容易的阻止你做出最终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未来画像,认同感以及标尺三个部分构成了一个企业的目标。追求积极影响的企业不能在偶然的情况下确定自己的目标,有价值的目标也不会产生于偶然,所以目标不可能是命中注定的,他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构想和选择后产生的,当目标确定好之后,他如何被实现却常常出人意料,因为机会和挑战会不断的出现,并被解决。伟大的企业领袖知道利用目标的力量帮助他们立足于世界。

如果你花时间来寻找你的人生目标,那将是你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而对于生活的基本问题,并不存在所谓的特效药和快速解决的方法。


[文档编号][BPS-27476-ITEMTYPE-10012-27476]
这本书的内容是作者在哈佛的演讲,他是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在演讲之前确诊了癌症。在演讲之时,动情之处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他也希望可以用自己一生的总结来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人生。书中的内容皆是肺腑之言,我想结合一下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说一下我的感悟。

一、什么指引我们的想法正确?

1.思考的过程比思考的结果更重要

我们应该注重的是学习“如何思考”,而不是纠结“思考什么 ”。也就是看重思考的能力,而不是思考的内容。而前者是可以培养的。

2.拥有正确的理论

马斯克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第一性原理,从理论的角度思考可以让我们更快找到事物的本质。只有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

二、做什么决定我们的成功?

1.明白动机

真正激励我们的是什么?是财富、名利、地位,还是内心的渴望和价值指引?两者都可以让我们取得一定的成功,但是后者会让我们在成功的路上更有意义。

2.寻找热爱

在人生的抉择上,很难有一步到位的,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偶然的机遇下做出选择。只要是还没找到喜欢的,就继续寻找。

3.言行一致

要想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不是听他说什么,而是看他做什么。所以,我们将时间和金钱花在什么地方,那么那里就是我们真实的意图。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是不是在按照真实的计划在执行。

4.追求长期的回报

这也是我之前说的延迟满足感,我们应该保证自己在做的事情是长期有价值的。切勿为了短期的利益做出错误的决定,而是为了长远的回报投资自己。

5.塑造自己的能力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为了任务的完成,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如何在具体的事情中塑造这样的能力?如何保证我们在持续地成长?这些问题是我一直问自己的。

6.掌控未来

不要把自己的未来外包出去,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一家企业和一个人保持成功的方法。成功或许是短暂的一个结果,但是避免失败就是一个不懈努力的过程。

三、我们幸福的来源是什么?

1.事业

我们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用来工作的,如果可以做喜欢并认可的事情,那无疑是最大的幸事。

2.家庭

如果可以充分感受到家庭的爱,那么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幸福。这股情感的力量将支撑我们在生活中毫无畏惧地前行。

3.孩子

我觉得有必要着重说一下对孩子的投资。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孩子正确的能力,让孩子过自己的生活。看着孩子按照他的路径在发展,会让我们感受到极大的幸福。

4.朋友

友谊在我们人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拥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

四、如何保证正直,远离犯罪?

1.管理欲望边界

书中也讲了很多作者的朋友在欲望膨胀之后陷入金融犯罪的事例,在作者看来。他们都是极其聪明的人,但是还是在欲望的漩涡中迷失了自己,做了很多的蠢事。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要让自己的欲望毁了自己一生。

2.守护道德底线

要始终记得自己的底线,一旦跨越,将会无限放纵。保持对自我的约束力,有利于我们管理自己的行为,也会避免严重的后果。

3.关注价值取向

以价值为衡量标准,确定事情的方向,有助于我们更正确地做出决策。

五、衡量人生的几个问题

1.如何确定你的人生目标?

作者提出三个组成部分:你想要成为的人、忠诚于目标和找到正确的标尺。追求人生目标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我们只能在不断的摸索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2.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也许我们的答案会有不同。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我试图从现在的想法去解答,依然困惑。

3.你将如何评价你的人生?

书中的内容是作者对自己以往生活的回顾,也是作为一生的回顾。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一生已然满足。那么,如果在生命的最后,我们期待用什么样的心情来回顾自己的一生。那就从现在开始创造期望的人生。

4.如何保证正确的人生?

正确的人生并不是说没有失败的人生,反而是经历失败后值得反思的人生。在创造经验的同时,也让我们的选择更加正确。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保持对生活的觉醒,有意识地过自己想要过的人生。


[文档编号][BPS-27475-ITEMTYPE-10012-27475]
一、更好的激励,不在于教了多少,而在于引导员工做了多少

在本书的第一个灵魂拷问“如何确定你将获得事业的成功”里,教授从挖掘真正激励的动因、如何在常规的计划与非常规的变动中取得平衡,并不断在实施过程中试验和调整三个方面来讨论。

这让我反思到了平时工作和做事的PDCA策略。为什么我们做好了计划部署,只有简单的四个步骤,却很容易在实施过程中出问题,或是计划不能完成,或是完成了但没有做好检查,或是做了检查但没有后续的复盘和调整。我在带员工做培训的时候,经常遇到的难题就是,已经教了他做这件事的方法、协助他做了计划、告诉他做完计划需要给我反馈以及复盘,希望帮助新人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但总会不断出现新的状况和困难让我无法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若从动因理论来分析,在做P(Plan)这一步之前,其实需要一个深层次的动因刺激:是什么在激励我要做这样的计划?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思考,在Do/Check/Adjustment这几个环节中就非常容易出问题。书中引用了赫茨伯格的动因理论来解释我们工作中的激励: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决定激励强度的大小。而理论中有趣的地方在于,我们一直认为的“一个好事业标准的衡量维度”(包括地位、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条件、公司政策),其实只是激励的基本因素,而“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这些才是动力因素。所以当我们让员工做计划时,我们引导他的理由和动机就至关重要。只是告诉他“你做了就能赚很多钱”?还是让他明白“这是一项我可以用自己的优势及能力取得进步、获得认可和成就感的趣事”?这两者导致的结果有很大区别。

但,明白这点,仍然不够。

书里这部分的亮点,其实并不在于对理论和应用方法的阐述,而在于“动因理论如何起作用”这个问题上。“我原来以为重要的是目的,现在才发现过程更重要”,这句话简直醍醐灌顶。我们在设计培养方案、员工激励策略时常常想的是,让大家定目标,让大家去想我们做这件事到底有什么目的,但现实的问题是:一,他们也许自己都不清楚真实目的是什么;二,他们嘴上说的目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目的;三,即便他们说出了真实目的,那也并非与公司或团队利益需要达到的目的完全一致。而如果在管理上,我们明确了目的后,从“动力因素”的几个层面上在员工的工作参与过程上做设计,效果会不会更好?与其不断填鸭式教他们知识和技能,不如找到让他们兴奋参与的事情,并在过程中激励和刺激他们体验成就感,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获得被激励的能量。

二、“认知”只有通过“经验”才会变为“存在”

虽然本书的第二部分是说“如何确定与亲朋好友的关系是你幸福的源泉”,但里面讲到的理论,无论用于企业发展运营还是家庭关系的建设,都是通用的。

我们认为家庭关系很重要、亲人很重要,然而我们却花了最多的时间在赚钱上,原因是:没有钱,拿什么来爱我的家人?

我们认为市场用户的需求很重要,然而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去询问,“你觉得我们已有的产品哪里不好”,却不去问一下市场“其实,你到底用我们的产品在解决什么问题?你在‘雇佣’我们的产品完成你的什么任务?”

我们期望能不断做强做大,然而我们却为了更快的发展,把最核心的任务交给“外包”,期望能通过链接资源打造平台来完成扩张目标。却忘了,没有核心价值来定义你自己,有了平台和资源又如何?

这一切的问题拆解,其实都在说,家庭、学校、社会教会了我们太多的认知,我们并非在获取认知资源这一环节上出现了问题,而是不愿意把认知在实践经验中试错和调整,所以我们显示出来的“身份存在”出现了偏差。

近期由于工作压力和创业项目的启动,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家人和朋友关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作用。当我们在工作上受到挫折时,是否有人愿意听听你的难处、帮你想想办法,让你从心底里感受到“有人懂我,有人关心的不只是我成就高不高,而是我开不开心”,有人愿意从生活长远的规划来协助我看待眼前的小风浪,并和我说“你看,其实我陪你一起走过去,就都会好了”。这些也许不能给我们提供实质的工作方法、人脉资源和知识,但却是在关键时刻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而我们如何获得这样的能量和关系?如何让我们成为“在困难中有良好关系支持”的人?就取决于我们把时间、精力和资源是否早已做了投入,在他人也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帮对方完成了一个“艰难的任务”。

常常有人说,“我是一个爱家庭的人”、“我是一个对孩子很好的人”,为了获得这样的实际存在,你有哪些“经验”来佐证?希望那些“经验”不是所谓的“我很努力工作,赚了很多钱寄回家里,但我从来不想与老公深入交谈”,“我很爱孩子,给他报了很多兴趣班,不让他输在起跑线,但我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学习和玩耍”。一个组织也好,一个家庭也好,文化的建立是长期的,润物细无声的,也是需要在每一件小事里让成员感受和建立起来的。如果你的经验是90%的时间精力都花在工作上,你想要的“和谐有爱”的家庭文化,就不太容易成为现实。

三、“边际成本”让我们看不清真正的代价

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里,教授回答了“如何确定你能正直一生,远离犯罪”这个问题。里面有一句话是“确定你要坚持的事,然后始终坚持它”。书中的案例,让我想到我和我先生的一次谈话。上周在从深圳回香港过海关的时候,我们看到“严禁携带毒品”相关的标识,先生打趣地说:“看到这个标志,反而容易让人好奇,而且会想着,试一次可能也没什么事吧?”当然,要强调这只是“李氏幽默”而已。但这个情景让我联想到书中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

“我们现在要扩张团队,为了招到更多的人,一次不考虑长远利益,也没关系的吧?反正人先招进来再说,后面再自然淘汰嘛,不然你看别的团队都这么快速发展,我们就会被落下了!”只有一次,我们的边际成本是很低的,但可以短期获得很大的利益!如果仔细分析呢?这样的招聘方式会让员工价值观不一致,一批不遵守规则、不配合工作的员工会极大损害整体品牌的利益,会让我们在长期建立起一个“松散”的市场形象。而那时我们希望招到更好的精英员工,已经是不太可能的事了。这会导致精英员工越来越少,或是来了也没有他想生存的土壤,而松散员工会越来越多,导致业绩下滑、士气下降,一切激励措施无效,最后失去市场竞争力,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将以失败而告终。

真正的代价到底是什么?这应该是我们每一次决策都应该思考的问题。“100%的坚持要比98%的坚持更容易实现”,因为当我们破例一次的时候,等待我们的将可能是没有底线。

人终其一生可能都在追寻“如何幸福”的答案,有的在途中就放弃了询问,靠惯性生活;有的在途中因寻求不到答案而愤怒,自暴自弃;真的找到答案并坚守着去践行的,一定是少数。

我们到底在追求着什么?这本书能给到我们答案吗?我会告诉你,它刺激我们思考的过程,比答案更重要。


[文档编号][BPS-27474-ITEMTYPE-10012-27474]
5年前读到过这本书,到如今已经工作十年有余,当时的感受和如今的感受是不太一样的。特别是经历过一些挫败感之后,又有一些新的感悟,主要从事业、家庭、以及自己如何来定义自己的人生。

一、爱上你的事业,找到满足感

唯一让人有工作满足感的方法就是从事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通向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爱上所从事的工作,如果还没有找到这种工作,那就继续招,不要将就,要跟随自己的内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乔布斯

真正激励你的:薪水、职位只是基础因素,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获得个人成就才是动力因素。

乔布斯这句话其实说的是一些足够有能力的人的选择,就是找到真正让自己满足的工作,但是对于大部分普通人(包括我自己),其实是需要在工作中找到满足感的,我现在的认知就是如果一份工作有60%能够让你产生满足感和心流的状态,就已经足够我们持续的去产出了。所以就是在一份相对普通的工作中追求长期的能够让自己爱上所从事的工作,把微小的事情做到极致,如果工作中你是挣扎的,抗拒的,满足感少于50%一下,一定要及时的去止损和调整。不一定马上离开,通过和你的leader/mentor及时沟通,方向做出一定的调整找到自己愿意付出的部分,总结一句话:判断你是否热爱你的工作,底线是你每天是否愿意上班,不快乐不满足的感觉少于每天工作时间的50%,相信我工作是个马拉松,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一份薪水,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并持续成长,5年之期/10年之期之后你是否有变化,你如何来衡量自己的5年工作和10年工作。

书中其实也讲到一个case,”丰田小摩托“丰田本来想在美国市场上线大排量摩托,但是没有成功,反而意外的通过小摩托获得成功,作者在书中强调的

● 成功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 面对机遇如何做出选择,通过事前做好假设条件的判断/验证。

● 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 不论是企业战略还是个人生活战略---都是从数百次日常决定中产生的,它是关于如何安排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决定,是关于如何分配人财物的决定。

二、投入到你的家庭,那才是你幸福的源泉

如何确定与亲朋好友的关系是幸福的源泉,这里其实也是我的认知,事业是重要的,但是如何处理好家庭成员的关系,在家庭成员中有充分的理解和付出,与家人的关系和幸福带来永久的幸福。最重要的是,对于伴侣需要你做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而是要去做那项工作。要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进去,并且愿意先放开自己的想法,专注于做让另一半幸福的事情。

大部分普通人奋斗的源泉主要还是为了家庭,让自己的家庭过上更更好的生活是很多人奋斗的源泉,这无可厚非,除了创造你的事业还是安排好时间和家庭成员处理好关系,我最近的感受是对于孩子的培养,是真的需要父母的陪伴,不可或缺,给予足够的尊重,陪伴,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因为每一天孩子都在长大,这部分的却缺失的确不可挽回。

三、勿以恶小而为之

如何确定你能正直的一生,远离犯罪-- 这是作者的原话,其实就是保持自己正直的一生,才能在工作与生活中与他人与家人形成足够的信任感,不要因为错误小就是做不对的事情,有时候影响是深远的。

想明白,什么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东西,你要如何评价你自己的一生。就决定了你要怎么形成你自己的事业,构建你自己的家庭关系,先以5年/10年为节点,复盘你的部分人生,提升认知,做出调整。最近也听到一句话分享给的读者--人生是用来体验的,构建好自己的人生,好好的去体验。


[文档编号][BPS-27473-ITEMTYPE-10012-27473]
xx真是个善变的城市,昨天夜里几乎是一夜入秋。清晨,梦醒。隐约听到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声轻轻吟唱,窗户上还残留着一串串夜雨后的泪痕,凉意瞬间袭满全身。恍恍惚惚让人不知身处何处,褪去夏日里的闷热直接过渡到秋日里的清冷,真让人有些猝不及防。

天还未亮,浓郁的抹不开黑笼罩着沉睡的大地。风轻柔的吹,树不动声色地摇,这样的凉意让人瞬间消除了睡意。索性起床,打开台灯,翻看起最近读完的一本书,再次翻阅,书中透露出的闪闪发光的智慧之光,又让人忍不住追随、沉浸,自省而深思。

这本书的书名叫作《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样的书名无疑是引人注目的。这本书没有精致的包装,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有的是去繁就简的明晰,有的是质朴无华的声声叩问,让你边看边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字里行间引导你与自己的生活静下心来进行对话。

这本书脱胎于作者于哈佛的演讲,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是哈佛商学院的一名教授,他将多年企业管理实践与研究中用到的缜密分析运用于对个人成功和幸福的研究,从而总结出可以解释个人的选择与个人成功和幸福之间因果关系的理论。正如作者所认同的,理论并非万能,但它可以提高你对生活的敏锐度,能让你时刻审视自己,能预测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从而告诉我们如何去思考。

书中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如何确定你获得事业的成功”,“ 如何确定与亲朋好友的关系是你幸福的源泉”,以及“如何确定你能正直一生,远离犯罪”。这其中既有企业或个人案例的精辟分析,也有作者自己观点的独到讲述。盖上书本,书中所抛出的这么几个问题仍在脑海中萦绕,化作一圈圈泛起的挥之不去的涟漪。

一、真正激励你的是什么?

忙忙碌碌的一生,如果连什么是真正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都并不清楚,就更无谈及幸福了。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职业,人们做某件事的真正原因并非出自物质的激励,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正想去做。

选择一份工作是在动力因素与基础因素之间求取平衡。何为基础因素呢,它包括薪水、地位、安全保障、工作条件等。这些固然重要,因为它是基石,它解决了人们最初的生计问题。基础因素不好,就会给人带来不满的情绪,如果把一份工作比作培育一株绿苗。那这无疑是解决其水良的基础因素。

那什么是动力因素呢?它包括有挑战性,获得认可、有责任感、获得个人成长等等。有了这些,一份事业才能生根发芽,才能孕育出硕果。对比自己的工作,如果我在30岁以前还未跳出教师队伍的话,那么我就必须将这一职业视为终身事业了。虽然我们这个职业经常被誉为“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但当你真正进入这个职业,很快就能发现它不过也就是三百六十行中极为普遍的一行。我们从事这门职业,首先它是我借此养家糊口得以生存的职业,相对于其他热门职业而言,它真的不光鲜,不艳丽。甚至有时还带着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低卑。

当满足了基础条件,只能确保你不会对工作不满。可是与工作不满的对立面并非就是工作满意,只是没有不满,可工作满意与没有不满完全两码事。没有不满,充其量不过是让你不讨厌这份工作罢了,那么问题来了,真正让我们非常满意并发自内心热爱这份工作的因素唯有动力因素。当赚钱图利成了高出其他一切事情的重点之时,当基础条件得到了满足,追求上仍只停留在赚更多的钱的时候。那么无疑,我们会深陷自己所亲手制造的牢笼,成为职业的奴隶。而反观,以动力因素为激励,寻找你认为有意义的工作机会,学到知识,获得成长,从而取得成功,那么即算没有经济奖励,你也会沉浸在你热爱的那份工作之中,找到你所喜爱的工作,你会觉得这一生没有一天在工作,把最好的精力投入其中,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幸福感,而幸福感这种东西它是无形的,于别人而言,它看不见也摸不着抢不到,于个人而言,它的增值是你实实在在所能感受得到的,正式因为它才能让你在漫漫岁月中驱使你摸索前行。

二、你的孩子还是你的吗?

乍一看,这句话是不是有问题?我的孩子当然是我的孩子了,这还用问吗?不着急,当你真正读完整节内容,看完作者的案例阐述与理论分析,您再做定论也不迟。

在阐述这个问题之前,作者先举了戴尔外包最终带来企业悲剧的例子。原本20世纪90年代笔记本厂商戴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为了提高自己的净资产收益率,戴尔将一些流程外包给了华硕。最开始华硕是向戴尔提供简单可靠的电路,到后来承包了其计算机主板,紧接着组装电脑的业务,然后继续将其供应链的管理以及电脑的设计承包。看似戴尔的净资产收益率是提高了不少,可不知不觉中,企业因为外包使自己彻彻底底走上了平庸之路,而华硕从接单业务中学到了对方公司的核心技术,增加自己附加值更高业务的同时,无形中也提升了竞争力,壮大了自己的品牌。对于企业而言,外包无疑有利有弊,外包有风险,必须清楚知道自己的能力,知己知彼,方能在山海之中摸爬滚打,勇立潮头。

而于家长教育孩子而言,当今的社会,许多家长对孩子所做的事情,跟戴尔曾经对本公司所做的事一样,正亲手在制造着悲剧,我们放弃了核心任务——培养孩子能力的环境和机会。

时代在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在不停地加快,物质条件也在不断地丰盈,我们养育孩子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我们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给他们报名参与大量的活动,给他们添置最新最高效的学习工具,我们采取类似于企业外包的方式去培养他们,似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家长,似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供他们不落后于他人的成长机会。可是现实呢,我们培养孩子能力的渴望又有多少?我们的孩子真正从中获得的能力又有多少?孩子的内心是否真正愿意去接受这样的培养方式呢?我们费尽心力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我们也相信我们让孩子提供的机会和经验可以帮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可是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这样的回报率又有多少呢?

书中谈到,相比于知识、技能、经验,一个人真正学以致用的能力尤为重要,我们将家中种种的事情外包出去,看似是让本就为事业奔波的我们解脱了。可无形中,孩子他们远离了独立面对生活的各种问题,无形中减少了他们独立去面对挑战的锻炼机会,无形中也剥夺了我们为人父母本应参与教育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而我们也就失去了塑造他们的重要机会。所以,您的孩子还是您的吗?

那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孩子们会在自己准备好学习的时候学习,而并非在你准备好好教他的时候,当他们准备好学习时,我们要在他们身边参与其中,让他们通过我们自己的行为和选择去影响他们。当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从积极方面多去鼓励、引导他们。让他们自己多去经历,多去体验,从而自我成长,而非一味的代劳。

三、多点时间陪伴亲人、好友

时光在流逝,而你丢失了什么?

岁月在增长,而你又留下了什么呢?

潜意识里也许我们都有过类似的念头:牢固的家庭关系和亲密的朋友关系一旦确立好了,是无须投入太多的精力与时间的。在事业面前,他们暂可放一放,可是你是否想过,一旦这样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大多是来不及修补的,因为对于这样的投资是需要时间的。除了时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年龄增大,年岁越长,认识的人越多,交际的圈越广,反倒觉得世界那么大,茫茫人海中你真正关注的只有那么几个。而这些人,他们在你的生活中也越来越重要。那么在这些人身上,关系的维护需要的是时间的磨合,而随着经历的事情越多,你就会发现,与家人、朋友的关系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源泉。而从未考虑过这方面的人,也许会落得“相识满天下,知交无一人”的困境。人是群居动物,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个体,谁都不愿意在困境落寞之时一个人孤军奋战。

作者克里斯坦森有这样的一个观点:对于生活的基本问题,并不存在所谓的特效药和快速解决的方法。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旨在告诉读者面对问题时应该如何思考,告诉你思考的方法。是真正意义上的授人与渔。

我们始终要明白,生活毕竟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唯有自救。上帝只帮助懂得帮助自救的人。


[文档编号][BPS-27472-ITEMTYPE-10012-27472]
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他在试图教会我们“如何思考”,而非告诉大家“答案是什么”。他把寻找幸福生活的过程分成了三个板块,一、有成功的事业;二、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三、一直保持正直。之前总觉得谈论人生是需要有一定深度或达到一定高度才会去思考的问题,却忽略了只有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清楚的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达到目标才能获得成功和幸福。

一、关于我的事业

大学至今,所从事的一直是教师岗位,曾经我发现自己并不是很喜欢这一职业,因为大学一直在兼职教幼儿舞蹈,班级的人员变动很大,教学内容也因培训机构的要求需不停更改,基础并没有打好的孩子为了考所谓的证书,突击训练。后来我慢慢明白,其实自己不喜欢那种混乱的教学模式。于是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明确自己对各阶段的学生教学计划。所以当我的学生考证成功及艺考成绩不错时,她们的喜悦会带给我很大的成就感!

在现在的教学中,我所缺少的就是书中作者所提到的战略(目标及你将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也分析了我工作中的动因理论:

1.有挑战。德育不是我擅长的部分,所以对我来说是个挑战。

2.有认可。工作过程中领导、同事及学生的积极反馈就是对自己的认可。

3.有责任感。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教师这一职业会让人有一份油然而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好,让学生更好。

4.个人成长。教学生成长的过程也会有让自己成长的部分,与领导同事及家长的每一次沟通都是挑战。

二、关于家庭和朋友

工作能带给我们成就感,但是与家人、好友培养出的亲密关系所带来的长久幸福感相比,则会苍白很多。我们总是在外客客气气,对家人却毫不顾忌的表达愤怒,理所当然的觉得家人会或者必须要包容自己。这本书就是在提醒我们应该投资自己的家庭,要与家人建立充满爱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文化,与朋友保持深厚友谊。

三、关于正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要在生活中迷路,坚持自己的原则,拒绝诱惑。什么是正直的事,参考良心,花园里的花很漂亮,明明写了标语不准采摘,但还是有人会把它摘下来。勿以恶小而为之,做正确的事,好的结果自然会产生。无论是道德底线还是什么,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正直并且坚守一生。

从事充满挑战、获得社会认可、具有强烈使命感与责任感的、以及促进自身成长的工作,做好这些,良好的社会关系自然形成;把时间留给家人和朋友,家不是宣泄情绪的垃圾站,挚友更是可遇不可求的;恪尽职守,坦坦荡荡,坚守底线,心无旁骛,动机至善,了无私心有人也是可以做到的。如果可以自己掌控人生,为什么不呢?


[文档编号][BPS-27471-ITEMTYPE-10012-27471]
一、作者简介

(一)成就

克里斯坦森是本书的作者,他哈佛商学院教授,被誉为当代50 名深具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之一、“破坏性创新之父”。早该君、早该君、早该君(开创了intel)、早该君极为推崇克里斯坦森,克里斯坦森也是《创新者的窘境》作者,指导了中国的互联网创业,早该君、早该君、早该君都被他影响。

(二)灵魂的唤醒

克里斯坦森像精通商业原理一样深刻洞察人性:哈佛商学院每5 年都会办同学聚会。第5年的时候,大家意气风发;10年后,会出现很多人才,但生活得并不快乐;25年后,情况变得更糟糕了,那些事业有成的人,不止一次地离婚,堕落,被送进监狱……什么会导致人生必然的失败?哪怕再聪明也不能幸免。克里斯坦森在他的MBA “怎样保持可持续性成功”的课程中做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理论会解释在各个层面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情,用它来指导人生,是每个人都不可错过的礼物!他将自己所掌握的商业的原理,用来分析人生。

成为哈佛商学院毕业前非常重要的一课。很多学生说:“从我坐在教室听他讲课的那一刻开始起,我的人生就起了变化。”

二、成书原因与价值

(一)成书原因

2010 年春,克里斯坦森被诊断罹患淋巴癌。

他忍受化疗的煎熬,与病魔抗争,并反复思索自己的人生是否过得有意义,他领悟到“上帝衡量我的人生,不是用金钱,而是我可以帮助多少人,变成更好的人”。

(二)本书价值

在这本书中,作者指出:我们一生最大的成功并不是来自他人的评价,而是内心深处的满足;搞清楚什么是我们这辈子最重要的东西,才是如何评价自己人生的关键。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上市,立即引起震动,早该君先生赞誉本书:“幸福在哪里,这是中国从个人到社会的大问题,这本书提供了寻找答案的方法。”樊登先生更是在《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这本书里写道:“克里斯坦森教授真是把原理讲活了!”早该君先生认为书中有高度、又很实际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是走向成功有力的支持!

三、内容简介

在本书,克里斯坦森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他曾向往成为《华尔街日报》的一名编辑、被自己创建的公司开除、发现对教学的热情、教养孩子以及对抗病魔等人生经历。克里斯坦森教授真诚地说,这些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突发事件,他都运用自己的企业管理研究成果做到了从容解决。只要你要想过有意义的人生,都能从这本书得到启发。

本书共有三部分内容:如何确定你将获得事业的成功;你如何确定你与亲朋好友的关系是你幸福的源泉;如何确定你能正直一生,远离犯罪。

(一)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内容中作者谈到了战略,即人要有目标,要规划如何实现目标,这里他分析了动因理论,告诉人们获得激励的4种方式:挑战性、认可反馈、责任感、个人成长;第二是平衡周密计划与偶然机会,为此他解读了“发现驱动化理论”;第三讲的是执行。

(二)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内容中介绍了5 点。其中最重要是:①把时间留给家人和朋友,投入精力经营家庭;②夫妻要共同承担家庭中的变数,也就是说给你的配偶想要的关系;③很多事不能外包,尤其是家庭教育。

自己一定要躬身培养孩子,而不是外包。作为父母,一定要多陪孩子,传递给孩子正确的价值取向、运用资源以及应用流程(习惯性方法)。应用流程是专业术语,用孔子的说法就是“观其所以,视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孩子犯错不要怕,因为犯错是改正错误的最好机会,做对的时候是固定孩子正确取向的机会,一定要对孩子建立同比心灵。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创造机会锻炼他,而非包办一切;家庭文化在孩子的人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做。家庭文化中一定要建立温柔而有边界的文化。

(三)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作者提到了“边际成本”,通过列举事例告知人们始终保持正直,杜绝例外。

四、读本书感悟

本书中给我们支了4 招热爱工作的原则:NO.1重点原则

真正激励我们的动力究竟是什么?NO.2平衡原则

怎样平衡周密计划与偶然机会的关系?NO.3执行原则

我们所实施的计划与最终目标是否一致?NO.4 坚持原则

“静坐常思己过”,按照这 4个原则,再一次进行发自灵魂深处的发问:自己到底要什么样的事业?这个时候,又有各种的自我否定, 一颗随风飘动的心无处安放。但是仔细琢磨,对待自己的事业,即使自己曾经说过丧气的话,也要努力下去。有时候表面上抱怨唠叨就好了,内心一定要偷偷给自己鼓劲儿啊!

选择教师这一事业,虽然很累,但是这一路走来,我战败了很多挑战,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反馈。责任心巨强的我,迫使自己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回馈每一份信任与情义。最重要的是这一路来,我成长了许多。

如果说世间的美好有千万种,日出日落是一种,星辰大海是一种,那么我在教师这一角色中的竭尽全力也是一种美。往后余生,不亏不欠,跨过黎明,迎接每一个天亮后更好的自己。

五、结束语

书中的很多观点颠覆了我的价值取向:不被世俗的成功所绑架,找到自己内心想要做的事情,是我们生为人最重要的使命。


[文档编号][BPS-27470-ITEMTYPE-10012-27470]
第1页┆共1页  1 每页10项┆共10项
早该帮
扫码看本页 本页浏览数
有害信息举报:jubao#qingcao.com(请替换#为@) 粤公网安备 44011802000546号 粤ICP备200663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