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得其秒®系列指导手册由快写科技旗下早该帮ZAOGAI.COM出品
报告编号:BANG-BPS-ID-13739
UPDATETIME:20230602
CONTENT 目录
手册封面
简介概述
样本与范文
目录与框架
相关政策文件及行业数据
交付标准
舆情与新闻
评论与投稿
图文引用资源
学习与操作指导
委托专家服务
在当下人们的需求变更中,人们对医疗体验和健康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打造医院视觉形象的情感化需求,从视觉形象的表象层面拓展到精神层面,无论是对医护人员还是患者都极其重要。医院科普挂图作为医学知识点的重要宣传方式,其传播性的最大特点是视觉上的直观性,科普挂图作为平面设计中宣传海报的一种,在传播知识点的同时也需要注重画面的色彩和风格是否能被患者接受,甚至是否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本文通过对患者情感化的分析,结合我国医院医学科普挂图的现状,论述情感化设计如何在科普挂图中有效的应用,希望为医院在科普挂图中视觉形象方面情感化设计的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探讨,同时希望通过情感化设计使科普知识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来促进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的同时提高就医体验,推动医疗环境和医疗体系的发展。

1医院中医学科普挂图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

科普必须又科又普,让玄妙深奥的科学变成通俗浅易的知识,才能让人们欣然接受和不知不觉地应用。医学科普挂图的内容不仅只针对患者普及医学文化和医学知识,同时也是针对医务人员普及医学教育和宣传,在各科室走廊中针对患者普及的疾病知识中,大多数挂图要么是全文字形,让内容枯燥不堪,要么是图文并茂型,图片过于真实,给人以恐惧甚至反感。这种以知识传播为主的海报张贴在以功能为主的主导下几乎不会去关注画面给观看者留下的印象。

2情感化表达性特征

本文采用情感化设计,通俗易懂,能够更贴切受众者的情感感受。其中,文中的情感化设计不仅包含医院科普挂图系统的情感化,还包括医疗服务等无形的情感化。情感化在产品领域应用中针对用户设计的研究基础大都基于设计心理学,从心理学研究用户需求、思维、知觉、行动等方面。由此可见,对情感化设计的研究和心理学角度研究有很大关系,心理因素可导致和加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反也可预防和治疗疾病。好的医学科普知识宣传不仅能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效率,还可以使患者懂得疾病的预防,更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设计是人的设计,即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以及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设计的主体是人,设计的使用者也是人,因此人是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这种尺度既包括生理尺度,又包括心理尺度,而心理尺度的满足是通过设计人性化得以实现的。[1]医学科普挂图主要通过视觉来传达,视觉既是心理的体验,又是生理的综合体验。在医院这个环境中,视觉部分将是我们最直观的传达到身体和心理的媒介。医学科普挂图在传达知识的功能基础上,加以注重情感化设计,就能使设计在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外,带来轻松和亲切的情感体验。

3情感化设计在医学科普挂图中的应用

基于医院行业的特点,医学科普挂图在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时,不应该只注重功能性知识点的传播,还应该考虑到患者的视觉接纳程度。对于医院来说,需要关注的人群首先是病人,其次是探视陪护人员及医护人员。其中,病人又有门诊和住院之分,探视陪护人员虽健康,但也会因亲友患病而产生心理压力。因此,医学科普挂图要充分考虑到环境设施给患者和探视人员及医护人员带来的潜在影响,使用的画面直观度应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注重画面的比例和文字的轻松易懂。3.1色彩符号情感化考究。人类在长期的生活积累中,赋予了色彩情感意义,每种色彩都具有自己的情感特征,对色彩的合理应用有助于引发接收者的情感体验。色彩通过帮助受众识别、理解,从而影响受众的感情。在色彩上,医学科普挂图的设计在色彩上首先应给受众一种亲和感,从而使患者在视觉上得到关注。3.2图像符号情感化考究。图像作为医学科普挂图视觉传达的重要部分,对其传播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谱知识中为了体现真实性,图片都过于真实,而受众难以接受画面的真实性就会抵制过于理性化的传播内容,因此医学科普挂图可以用感性化的绘图方式或以图像符号来传达内容。其次,图片所占的比例也影响着受众的感觉,疾病知识的大部分图像都比较真实和易产生不适感,而当很多图片的比例占据挂图的主要版面时,会加剧受众的不适感。此时,图片形式的传播方式可以结合绘画或漫画形式等易于接受的形式。3.3文字符号情感化考究。医学科普挂图中,文字不仅作为解说更是视觉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医学科普知识的传播载体,其解释说明时应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地传达知识点。在词汇上,尽量考虑患者在情感上的接收能力。作为视觉要素的一部分,字体有它的情感意义和意象。一般,人看到形状尖锐、细长的东西会感到紧张,圆滑的形状则给人以安全感和容易亲近的印象。文字也会产生同样的心理作用,线条粗大和前端浑圆的文字设计易给人容易亲近和柔和可爱的印象,卡通字体和手写字体会更增加亲近感。[2]在应用文字时,对比强烈的颜色会破坏亲近感。在医学科普挂图中,文字在保证识别性的基础上应该结合背景采用与背景亮度差异较小的暖色系,使挂图呈现出柔和亲近的画面感。

4结语

医院之间发展的竞争趋势,大幅度地提高了医院的硬件设施和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但在当下人们的需求变更中,人们对医疗体验和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打造医院视觉形象的情感化需求,从视觉形象的表象层面拓展到精神层面,无论是对医护人员还是患者都极其重要。考虑医学科普挂图的情感化,不仅能提高医学知识点的传播效率,提高患者的医谱认识,更能呵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心理。

[文件下载][中医医学科普文章.docx]


[文档编号][BPS-15222-ITEMTYPE-10012-15222]
本人于20xx年7月毕业于遵义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0xx年3月考入市人民医院,先后在呼吸、急诊、感染、消化内科轮转学习,之后至20xx年10月一直在心血管内科工作。20xx年10月至今据工作需要从事重症医学工作。目前是我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治医师。

20xx年5月获得主治医师任职资格。在心内科工作期间,对心内科及内分泌科相关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能独立完成心急性心梗、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高血压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危重症的抢救。承担心内科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等的操作分析。20xx年参与的《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无法手术肝癌的临床应用》研究荣获六盘水市第十次科学进步奖四等奖。

20xx年由于工作需要于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ICU进修学习3个月,取得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资质证书,之后参与组建了重症医学科。在重症医学科任主治医师期间,承担科室大量的技术及管理工作,认真履行主治医师职责。熟练掌握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和预防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并能用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熟练掌握各种急、危、重症的发病机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基本理论及治疗原则;熟悉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灾害医学的知识。掌握复苏学、临床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对重症医学科相关的急危重症如:脓毒血症、心肺复苏、休克、ARDS、MODS、致使性心律失常、糖尿病昏迷、DIC、重症胰腺炎、多发性创伤、急性中毒、重症手足口病等的诊断、抢救、治疗熟练掌握。对危重患者的内环境紊乱的纠正、营养支持、抗生素的应用策略等能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及临床经验,不断钻研与探索,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对ICU相关的各种监测及操作技术如:深

静脉穿刺、气管插管、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动脉压监测穿刺、腰穿、腹穿、胸穿等熟练掌握。对各种仪器如:血气分析仪、呼吸机、心电图机、便携式呼吸机、监护仪等的操作熟练掌握并承担科室各种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分管一个医疗组,分管7-10张床位,每日查房2-3次,每年工作50周以上,每年分管住院病人200人次以上。承担科室院感管理、医疗质控、病历质控等工作;主持科室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参加值班、会诊、出诊工作;不断学习国内外的新技术、新进展,广泛阅读专业期,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作为主要研究员参与《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的科研项目。所开展的“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获我院第十三届新技术新项目三等奖,此技术还在第一届重症医学论坛上交流,对此技术的推广应用作出了贡献。先后发表了《疗效观察》、《临床分析》、《应用分析》、《抢救体会》、《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危重患者中的用体会》等多篇学术论文。

20xx年9月通过竞争上岗取得了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的任职资格。在副主任的岗位上,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积极配合主任开展科室的管理工作,得到了科室成员及院领导的肯定和认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使自己的各方面技术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文件下载][医学科普文章.docx]


[文档编号][BPS-15221-ITEMTYPE-10012-15221]
一、融媒体内涵概述

从本质上来说,融媒体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充分结合的产物。新媒体代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媒体,也就是数码传播产品、互联网产品等,不同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数码照相机、电脑、录音笔、摄像机、投影仪等专业设备,都属于新媒体产品的范畴。另外,当今时代的知识较多,技术更新速度快,这不仅为各类新媒体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还拓展了相关媒体的外延[1]。以网络新媒体为例,虽然实际的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已经出现了抖音、微博、快手等多种形态。而媒体融合不仅是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传播手段、媒介功能、组织结构等的融合。在全新的技术环境下,实现报纸、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与手机平台的融合,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加快各方的资源共享速度,能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推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共同发展。

二、当前医学科普期刊面临的形势

(一)公众阅读兴趣与习惯发生变化

与娱乐性的期刊或主流纸媒相比,医学科普期刊的特色比较明显。一般来说,其普及对象不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缺少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受众主要有农村妇女、老人、青少年等。医学科普期刊以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简洁的方式向大众传播医学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往,医学知识通过报纸、期刊、图书、挂图等方式传播与普及,能激发大众的阅读兴趣,得到了大众的欢迎与认可。但在以新时期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发展背景下,新兴媒体的涌现,使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兴趣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成了“低头族”,更愿意使用手机等终端进行阅读,数字化阅读成为当前人们广泛采取的阅读模式,成为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在无形之中取代了纸质阅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条件发生明显变化,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医学信息的传递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传统的医学科普期刊存在办刊理念滞后、期刊内容陈旧、应对环境能力不强、内容缺乏实效性等不足,因此其发展面临困境,实际的收入、订阅量呈现下降趋势,发展前景不理想。

(二)新媒体传播方式带来冲击

受网络思维的影响,传播的载体、内容、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融媒体背景下的网络结构更加复杂,给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并真正凸显出了新兴媒介的优势与活力,能吸引更多群众参与进来。在网络平台的作用下,信息交流更加便利,从基础上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发展途径。在网络平台上,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传播方式、传播主体也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移动终端作用下的网络媒体,如微信、微博等,更新换代速度快,增加了群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可以帮助人们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而不受时间、地域的影响,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交流,获得参与感。科幻性游戏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成为当前全新的娱乐模式,而与购物元素、休闲元素、时尚元素相融合的视频直播形式,体现了网络时代大众独特的生活方式[3]。传统医学科普期刊的传播方式与网络化传播手段相比,劣势十分突出,大众对纸质的期刊的阅读兴趣不强。此外,医学科普期刊的出版流程、传播内容都更为严格,信息传递量逐渐减少,信息传递效率变慢,这些因素制约了期刊的传播,使人们的阅读兴趣大幅度下降,使传统阅读对象流失。因为医学科普期刊的目标读者主要是知识了解不全面的群体,应采取简化的方式体现出来,而受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医学科普期刊在争取更多受众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劣势。

(三)医学科普期刊融媒体发展的必要性

对于医学科普期刊来说,其需要注重传播的速度、广度、效果等,将科普的公益性价值凸显出来。新媒体传播在速度、广度方面优势显著,能不断变化传播渠道、传播载体、传播内容,以此满足不同群众的基本需求。传统媒体应该发挥互联网技术应用优势,科学定位,逐步完成创新发展目标,将更多资源、内容等融入网络化价值再造,促进产业链的延伸,保证产品供需均衡,获得更高的效益[4]。在此过程中,医学科普期刊可在品牌扩大、产品开发等方面,探索全新的发展思路。通过进一步转变服务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交流,丰富活动内容,促进品牌发展,提升整体销量。基于移动终端的网络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等,可以让公众获得最生动、快捷、及时的阅读体验,并及时参与进来,获得较强的现场感、参与感。利用具有趣味性的游戏,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公众文化娱乐化、轻松化、去主题化倾向更加明显,而购物、娱乐等元素结合网红直播形式,逐渐成为新兴娱乐方式,体现出了网络时代公众独特的生活方式。此外,以实际的社会需求为重点,适当延伸产业链,在产品加工、出版等方面,寻找发展空间,改善服务质量,推进互联网技术与期刊发表战略相融合,可促进医学科普期刊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借助经营发展中形成的品牌效应,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增强品牌影响力,促进新产品的持续发展。

三、医学科普期刊的融媒体实践路径

(一)打造医学科普名刊

要想打造医学科普名刊,就需要坚持面对社会大众传播科学思想、医学知识、科学精神等,还需要重视科技创新,丰富医学科普内容,力争创建全新的医学科普品牌。通过调整专题筹划模式,为服务中心提供服务,扩大社会影响力。在采编管理的过程中,要完善竞争体系,科学策划选题,突出特色栏目[5]。特色栏目能提升刊物的知名度与综合竞争力,提升学术水平,扩大发行量,传递医学知识,积极引导大众了解医学科普内容,使大众喜爱与认可刊物,具有关键作用。基于此,医学期刊可以开设专家门诊、咨询热线、选药指南等板块,并保证其占期刊篇幅的50%以上,从而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与喜爱,进行资源再开发。医学期刊创新需要注重医疗设备、医药等相关企业,还要注重推进社会化科普,使大众了解科学技术与医学、社会的紧密关系。以期刊专家理论指导为基础,邀请专家撰稿,保证医学科普期刊的办刊质量,不断提升整体影响力。

(二)创新媒体产品

在做好每月一期纸质媒体发行与编辑的基础上,要将重心放在打造全新媒体产品层面,并且进一步拓宽传播渠道。可通过建立杂志社官网的方式,加快数据库建设,方便读者使用手机终端、ipad等进行阅读。医学科普期刊还需要利用微信公众号相关信息,使其和杂志内容充分融合,实现精准推送。在不断推进数字化阅读的同时,可开发杂志APP,开发新的媒体产品,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三)强化合作机制

可通过采取联合举办校园医学科普活动等方式,从源头上扩大杂志影响力。从外部邀请医学科普专家,进入中小学,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实现科技活动与医学杂志推广的融合,以微信公众号平台推进资源的共享与共同建设。在与知名大学合作的同时,还要建设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平台,为国家培养潜在的编辑人才。通过与地方医学机构合作的方式,推进线上线下合作,推进医学科普体验项目,利用期刊丰富的资源,强化合作机制,有利于杂志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延伸品牌影响

结合医学科普期刊积累的品牌效应,让品牌延伸至新媒体项目,促进网络数字期刊、纸质期刊销售模式的融合,开拓出医学科普品牌资源的衍生产品、文创产品等,并对医学专题科普期刊进行编辑、出版。通过联合办理的方式,参与医学科普等活动,并把医学科普与杂志发行等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医学培训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一同筹划医学资源推广活动,真正参与实际运作环节。此外,要与高新企业院士专家等形成合作关系,并参与医学成果推广、医学课题研究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医学科普期刊的品牌影响力。

[文件下载][医学科普融媒体文章.docx]


[文档编号][BPS-15220-ITEMTYPE-10012-15220]
医学是一门生死攸关、涉及人们健康与生命的严谨科学,医学科普期刊作为传播正确养生理念的媒介,同样需要具有医学专业基础,同时兼具文学功底和写作能力的作者来编写。专业、专科的作者把这些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指导读者如何科学进行防病治病。目前医学科普作者分为三类:一是从事具体专业工作的临床工作者。他们直接面对各类患者,最清楚患者的需求,他们往往能在疾病治疗、预后、预防护理方面写出最适合读者需要的科普文章,这样的文章既有实用性、更有市场。《保健与生活》杂志的《名家讲坛》《家庭医生》《糖尿病防治》等栏目往往都是临床工作者投稿而成的。二是从事医疗机构宣传工作的人员。他们负责医疗机构宣传,文字功底好,对宣传哪些内容有研究,他们往往能提供一些具有时效性事件和季节性疾病预防相关保健知识。三是医学科普写作者。他们擅于写作,熟悉各大媒体的用稿要求,他们的文章有一定的可读性和科普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他们非医学背景,他们所写文章的科学性较难保证,需要编辑辨别采用。四是一些外文翻译作者。这群人常关注国外的医学保健相关的文章,他们觉得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常翻译出来投稿到各医学期刊社发表。《健康新知》栏目里的众多文章大都由这类翻译作者投稿而成,将国外最新研究普及给大众,如《人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因素》《谁的智商会遗传给孩子》等等。

作者的寻约方式

如今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各类网络、电视、广播,就连每个人手机里都装着微博、微信和各种头条APP应用。想要获取个什么信息,搜索一下,各类信息扑面而来。俗话说,“你的关注在哪里,你的成果就在哪里”。对于这么多来源,编辑需要敏锐地捕捉大众关心的健康内容,再结合自身的业务知识和医学背景加以甄别筛选最合适的作者撰写,保证质量和可读性。(一)通过医院官方网站。从熟悉的医院寻找撰写文章的医护人员是最直接的方式。目前各大医院均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上面不仅详细介绍自己的专家、科室队伍,更是连联系电话和邮箱均备注了。通过网站了解作者、寻找可以尝试合作的作者。还有的医院甚至专门设有科普保健知识的子网站,通过子网站发表的文章,可以确定哪些科室哪些医护人员擅长写稿件,丰富自己的作者队伍。确定作者后,再通过医院网站上的联系方式找到作者本人,建立合作关系。《痛了别忍着》专题就是通过登录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网站搜寻疼痛科医生信息,联系上了疼痛科专家郑拥军主任,由他撰稿疼痛专题。(二)期刊投稿邮箱寻找优质作者。各大期刊或媒体都有自己的投稿信箱,通过期刊或媒体进行宣传过的投稿信箱,稿源丰富。期刊编辑可以充分利用自家的投稿信箱进行约稿,寻找优质作者。把投稿要求、栏目设置、编辑联系方式等信息放在宣传投稿的期刊彩页上,还可以通过网站链接转载宣传投稿信息,增加约稿成功率。对提供的稿件,仔细研读,找出符合期刊发表要求的优质作者,发展起来,建立长期联系。安徽省某三甲医院骨科博士殷浩主任就是我们从期刊投稿邮箱找到的优质作者,在建立联系后,杂志专门请他撰写了《防治股骨头坏死让你健步行走》等专题,内容实用,读者反馈都很好。(三)电子邮件约稿。电子邮件约也是经常会用到的约稿方式。发邮件这种写信的方式比较正式,信息容量也很大。我们可以在邮件里表明约稿的内容、意图、文章篇幅。因为比较正式,语言上要注意措辞、写信的格式和礼貌用语。笔者通常还在文后表明希望作者早日写好稿件、回复邮件的期盼。《保健与生活》也经常通过电子邮件约稿,如《早防早治远离子宫内膜癌》《宫颈息肉悄无声息的的伤害》等专题都是由编辑通过邮件向北京妇产医院妇科肿瘤科赵辉医生约稿而来。(四)作者博客约稿。博客约稿的好处是有助于丰富稿源。通常有博客的作者都是喜欢写文章、热衷于传播医学知识的专业人士,而博客里面作者的文稿聚集,非常便于我们挑选适合的文章备用。与这样的作者建立联系后,不但非常方便我们按一定的主题约稿,而且博客的作者的其他文章,我们也可按杂志栏目需要进行选编。我们可以浏览作者的博客,通过留言、私信与作者建立联系,这种方式十分便捷、成功率高,适用于第一次联系的作者。如,《食不下咽谨防食管癌》专题的撰稿者海军总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康静波主任是我们编辑通过作者博客建立联系,约稿成功的作者之一。(五)QQ、微信约稿。与作者建立联系后,保留其微信或扣扣。这类作者往往是老作者,对杂志栏目的设置、内容的要求都非常熟悉。这种便捷方式,既方便作者随时投稿,也方便我们约稿,双方直接用微信或QQ联系说明下意图即可,省时省力。这两种沟通工具联系简便,便于及时沟通。如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李俊医生是《保健与生活》的老作者了,编辑存有李俊医生的微信联系方式,《老年肺炎易被忽视的疾病》专题在确定主题后,编辑即用微信联系上李俊医生,告知其专题的主旨、用稿时间等信息,然后由其撰写投稿。(六)电话约稿。电话约稿也是很常见的开发作者、维护作者的方法。杂志要有好的稿源、好的内容,作者就不能局限在本地,而是要遍及全国各地,包括各大医院的擅于写科普文章的医务工作者。编辑日常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为每一篇稿件面对面拜访每一个作者,这时除了新媒体、网络联系方式外,重要的工具就是电话了。笔者就非常喜欢用电话开发新作者。通常选定一个疾病主题后,笔者通过网络等途径找到该疾病治疗最权威的医院、最擅长治疗的医生作为作者人选,等确定好几个人选,笔者查找到医院的电话逐一电话寻找作者本人,再与本人建立直接联系。电话沟通非常直接,作者或拒绝或接受,他的意图明了也便于笔者安排下一步工作,笔者通过电话也可直接说明约稿要求、大概内容、约稿时间等,通过这种方式开发的新作者往往都是某方面疾病的权威,若维护好,也有助于日后相关疾病文稿的收集。如,《延缓衰老中医有方》专题的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程凯主任、《防治甲亢关爱健康》专题的作者苏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邵新宇主任等等。电话约稿还有助于直接探讨、解决问题。如上文所提的殷浩主任,当在确定了组稿《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专题时,编辑直接电话约稿殷浩主任并之与探讨风湿和类风湿的区别和联系,殷浩主任不仅详细解答了编辑的提问,还特地查找了专业文献发给编辑参考,这都足以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文件下载][医学科普文章docx]


[文档编号][BPS-15219-ITEMTYPE-10012-15219]
1MG动画的定义

MG动画,英文全称为MotionGraphics,直接翻译为“动态图形”或者“图形动画”。贯穿全片的主要元素是由简单的线条与图形组合而成,是会动的平面设计,而又比三维动画简洁、易操作。是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使用动画技术来制作的一种视觉表现艺术。它以平面元素为形式,以动画制作为手段来表现故事情节。MG动画设计把原本处于静态的平面图像和形状转变为动态的视觉效果,并且将静态的文字转化成动态的文字动画[1]。MotionGraphics最根本的就是“Motion”,在临床医学视觉表现中通过强化医学静态元素或者图片传达信息,其赋有“趣味性”的视觉设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视觉信息更易被人接受、理解,使观看者获得参与感。

2MG动画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新媒体特征

新媒体是以数字网络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利用网络、无线通信网络等多种途径,借助不同形式传播设备,为广大公众提供信息咨询的一种媒体形态[2](图1)。传统的动画艺术设计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断更新和发展。通过新媒体MG动画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吸引感,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享受及实实在在的受益。MG动画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三种新媒体特征:交互性、开放性、自传播性。

2.1交互性

交互性是新媒体时代MG动画与传统动画的重要区别。在临床医学中MG动画设计制作的文案策划、配音、原画制作、后期合成等动画具有节奏感强、风趣、易懂的特点,加之扁平化的风格,有别于传统动画的设计技术,让视觉信息更加饱满,深深地吸引受众,MG动画多样的风格、新颖的形式,成为新媒体时代一种时尚、流行的动画类型。在临床医学应用中MG动画将医学动画的被动观赏变为主动的活动交流,受众者也可以对医学作品进行反馈,超强的互动感,既满足表现不同医学主题需求,又极大地增加信息的转化率,实现超强的交互性。

2.2开放性

新媒体可以说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但它的信息传播方式却又非常强大。新媒体传统的传播方式为报纸杂志、电视传播。传播途径封闭单一,受众面窄。不能提高大众在医学科普教育中主动学习的积极性。MG动画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开放性传播,使之更加适合在互联网传播。这是新媒体短视频疯狂的年代,MG动画在新媒体时代迅速蹿红。其中《飞碟说》创造亿级流量神话,成为公认的网络视频百科精品。原创的医学MG动画制作的片子以迅雷之势铺展开来。在临床医学中MG动画以新媒体为信息载体,技术新、传播方式广、成本低,传播的内容多样化,时效性强。在医学科普中信息传递的时间长,传递范围广,传递受众心理反应的空间条件方面比较宽,形成新媒体时代医学传播的基本价值。

2.3自传播性

博客、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改变公众以往点对面的大众传媒时代,进入以个人为中心的全民传播时代,个性化、创意化、草根化成为主流,传者即受者[3]。其中抖音短视频“DOU知计划”为科普知识传播提供新的介质和路径,让更有用知识及有内涵的形式成为大众医学科普知识的扩充器。让每个大众都有医学科普的精神,既是科普知识的受惠者又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短视频平台日活跃用户超过1亿人,通过平台所传播的科普医学知识正以百万的传播量转发、点赞与评论。随着临床医学科普知识短视频入驻抖音,有关儿童健康、医疗保健、营养保健、心理健康等涵盖医学知识方方面面的,受益者超万人。

3MG动画在临床应用的创新突破与价值实现

3.1突破传统临床医学教学的呈现方式

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中主要采用挂图、课件结合的方式,既枯燥又呆板,教学的输入与产出不成比例,MG动画运用简洁、抽象风格等手法及扁平化的造型设计。在临床医学教学中,使难懂的医学词汇和冷冰的医学语言赋予一种情感的补充,丰富教学模式。MG动画是运用动画的技术手法,重新赋予新的生命力与表现力[4]。在临床医学教学中MG动画人物采用卡通形式,塑造一个符号来展现医学专业信息,增加医学动画视频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清晰地表达一个病例特征。教学形式新颖多样,风格诙谐,使医学动画视频妙趣横生。

3.2促进临床医学教育质量指数级增长

进入数字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临床医学教学中MG动画以新媒体为信息载体,MG动画承载信息量大、便于在移动端传播和易于碎片化信息汇总,符合现在传播环境的转变[5]。MG动画夸张活泼的形式,教学内容呈现出严谨而不失有趣,使学员持续与主动地观看。教学内容更符合当代医学生的接受习惯。随着临床医学中视听教材的传播环境改变,有趣、新奇的内容才能达到吸睛引流的效果,使受众便于接受表达的信息。3.3提高临床医学科普知识的传播效率借助新媒体的发展优势,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医学科普知识,提升大众的自救互救素养[6]。MG动画在临床医学中的发展,目的是将看似高深莫测的知识以一种大众都能接受的方式转化,所表达的医学知识信息,完全颠覆人们传统的接收信息的方式,医学MG动画给予人们清晰性、条理性、观赏性的视觉传播感受,提高医学教学视觉传播的效率。

4MG动画在临床应用推进的实践中应把握的重点

在临床医学中MG动画设计制作流程包括文案策划、配音、原画制作、动画制作以及后期编辑,其中设计制作的医学科普《腰酸背痛那些事》《PSA升高究竟可不可怕》等MG动画通过上海移动媒体的播放,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均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MG动画阐述临床医学中一个医学知识点,对于零基础救治基础的普通市民更为有效,达到传播医学科普知识价值导向的目的。全国首例医师媒体使用习惯调研报告,新媒体正在改变医疗服务的沟通方式。新媒体的平台、医师自媒体的发展正在改写着患者获取信息的途径,由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联合赛诺菲和丁香园共同发起的“医师媒体使用习惯”调查显示,新媒体正成为医师传播和获取各类医疗信息的主要途径,新媒体的使用可以为医师做科普赋权,再造权威,促进医患沟通。

[文件下载][医学科普.docx]


[文档编号][BPS-15216-ITEMTYPE-10012-15216]
如今我国社会发展全面,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家长也不再担心孩子的物质生活,可是青少年健康却成了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政府对我国青少年的健康问题非常关心,但是很多时候也只是停留在体育锻炼这个片面的层次上,忽略了类似于“心理健康”“内外保养”等医学上所定义的健康培养,长此以往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健康都形成了错误的认知,这些错误的认知也影响了我国开设医学健康教育课程的进程,极大程度的耽误了青少年的健康教育。

1影响健康的因素

1.1个人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在传统的观念当中,健康仅仅是指身体没有病而已,大多数人认为身体健康就是健康,而对保持健康的观念存在误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要想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状态,首先就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对于健康的思想重视程度,心理是影响健康的一大因素,当一个人无法调节自己的心理健康,那么一些特定的器官也会随之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引起一些身体上的疾病。

1.2生活方式不健康

有句话说“生活越好,诱惑越大”,在如今饮食、娱乐、放松等生活形式多种多样的情况下,人们的健康也存在越来越多的隐患,有研究表明,很多影响健康的因素都与个人的生活习惯方式密切相关,比如长期吸烟的人的肺、肝脏等器官机能更容易下降,得癌症的几率也更高,同时吸烟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是“名列前茅”;喜欢喝酒或是酗酒的人,一般情况下,这些人群的人体健康状况都远远不及生活方式规律的人群;再比如说暴饮暴食的人,他们的胃的承受能力也在日积月累中逐渐达到降低,这些不良行为无时无刻不危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2高中开设医学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

2.1文理科无法接受同等层次的医学健康教育

现阶段我国高中的教学情况是分文科和理科来分别教学的,在没有医学健康教育课程的情况下,理科类学生还可以通过生物课程来了解到少量的医学健康知识,但是作为每天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课程打交道的文科类同学,他们是很难在课堂以内接触到医学健康的东西的,很大程度的限制了文科类学生对于医学健康的了解。

2.2忽视健康学习,系统知识缺失

对于学生来说,有系统的知识是很重要的,但是如今在高中时期开设医学健康课程缺乏专业的团队以及缺乏规范教学内容的教材。因为医学健康需要了解的内容是非常零碎的,如果没有专业性的总结,很难使重点互相结合,不利于后期的应用。现在大多数学生在高中时期对于医学健康教学课程的学习仅仅停留在体育锻炼这方面。即使学校有开设具备多种活动的体育课,可是老师往往也忽略了对于各种运动损伤如何应对急救等知识的传授,只是一味的教学生如何去运动去锻炼,造成学生对于健康知识的缺失。

2.3缺乏紧迫感,搁置医学实践学习

首先,如今科技发展速度惊人,医疗医学条件也不短上升,减少了一些病的发病率,很少有像“非典”那样的病,从而降低了人们对发病而产生的紧迫感,学校也不在意,而造成相关类型教育知识科普的缺失。其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时期对于当代高中生来说又是一个面临高考的决定性时期,我们被学校灌输的思想是学习成绩比身心健康更为重要,所以同学们更在意考试内容的学习而将医学健康学习放在一边,因为思想教育层面的理解匮乏,导致医学实践学习搁置。

3普通高中开设医学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教育是最基础的,而医学健康教育是生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培养高中生掌握一定的健康护理知识与技能,是当前高中生医学健康学习的主要工作。

3.1医学健康常识是学生必备生活技能

生活技能是指人们对社会适应的能力,是有效的处理生活中日常问题的能力,是对周边环境相互联系的一个积极行为能力。在2006年起北京大学就对学生开设《生活技能教育与心理健康促进》课程,其目的就是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为切入点,主要是以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医学健康技能,以生活技能为基础,改变学生医学健康意识。同时,预防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受到的心理伤害。于现行社会,很多事物都追求多样化、复合型。高中生也不例外,医学健康常识的有效普及,有助于学生生活、学习的发展,同时也为国家未来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所以,医学健康常识是学生必备的技能。

3.2传统教学对医学健康常识普及不重视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急救知识的普及工作。但是传统的教学,还是只是循规蹈矩的教授学生日常科目知识。同时,在公众急救普及率上看,医疗健康教育是急救知识普及的基础工作,因此高中有效的切入医学健康常识是很重要的。据调查,2008年,红十字会总工会在中国奥运会召开之前为北京市民进行急救的培训率只是达到六十分之一。正因为医疗健康常识的缺失,很多人都无法完成急救培训。所以,医学健康常识在高中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急救知识的普及工作的实施。

3.3科学的医学健康常识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

中国人口开始逐渐增长,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家庭未必能对学生的身心照顾到位,很多高中生因为家庭的疏忽教育,导致轻重不等的心理疾病,而这种疾病可能会伴随少年成长,甚至会步入社会,更严重的结果就是影响到高中生的正常发展。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为社会带来威胁。所以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有效、科学的医学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良好身心的发展。

4高中开设医学健康课程的工作建议

如今,高中生了解医学健康常识的途径有媒体、讲座、医务人员、课外活动、同伴影响、报刊杂志等等,其中家庭影响与生物课程学习影响因素最为常见,而通过高中生物课程学习去实现“医学健康常识”是非常片面的,因为医学健康常识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心理健康,就不能在生物课程中体现。因此,高中医学健康常识普及工作应该多方面结合。

4.1紧扣高中教材,适当切入

高中教材中很多事关于医学健康常识的切入点,比如高中人教版生物教科书中《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这一课时,老师可以适当的增加人体构造图,普及因为某些外在原因引起的健康疾病。这样在高中生物课程的铺助下可以做到“与实际结合”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以课外拓展的形式展开高中医学健康教学。

4.2依托社会为基础,实践活动

校方应该强化高中生的“医学健康常识教育”,建设第二课堂,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兴趣,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很好的教育方式。有效构建各种主题的“第二课堂”,学生可以化被动为主动,既可以有效的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与实际结合,增强健康意识,提高医学常识。

4.3创设医学课程情景,拓展活动

在课堂创设中,老师应该适当的创设医学课程情景,学生在一个模拟又真实的学习氛围中,实现融入生活,凸出教学创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学到日常的医学健康知识。老师再适当的加以引导,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环境影响下有效的利用学科知识认识“医学健康常识”。

5结语

影响健康的因素除了身体状况等外部因素,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高中开设医学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主要有文理科无法接受同等层次的医学健康教育、忽视健康学习,系统知识缺失、缺乏紧迫感,搁置医学实践学习等,要改变这些现状,就要了解高中开设医学健康课程有助于促使高中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心发展与身体的健康状况,激励学生的自我调节。

[文件下载][医学科普.docx]


[文档编号][BPS-15215-ITEMTYPE-10012-15215]
摘要: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了工程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以预防和治疗疾病、保障人体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新兴学科。生物医学工程致力于研发新的生物学制品和生物学材料,改进医疗技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追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提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学科建设

电子学、光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物理学、化学、精密仪器制造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现代医学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生物医学工程就是在这些技术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医学分支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利用现代工程技术来对人体进行研究,分析疾病的机理,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极大提高了现代医学的治疗水平。但是,我国在建设和发展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才能够促进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

1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历程

生物医学工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这一学科一经产生,就迅速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965年,国际医学和生物工程联合会建立,后来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协会[1]。生物医学工程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是因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物医学工程将现代科学的技术成果与医学联系起来,极大地提高了人体对疾病的预防水平和治疗水平。欧美等地区的先进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已经成立了针对这一学科的研究部门,负责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与建设。而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起步相对较晚,而且应用范围比较窄,仅限于医院设备保管和维修、医疗物资采购等方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生物医学工程的学科建设方面起步比较晚,应用也处于初级水平。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2个方面。首先,历史遗留的体制问题。我国的各级医院,负责生物医学工程的科室没有统一的名称,也没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各级医院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设定有关部门的名称、职责范围、人员编制、归属单位等情况,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有些医院的生物医学工程部门只负责医疗设备和物资的采购,对医疗设备进行维修,而另一些医院的类似部门,不仅要负责医疗设备和物资的采购,还要负责生活用品的采购;有些医院的生物医学工程部门由医务处来管理,而另一些医院却将其列为后勤保障处的管理范围。这种学科建设上的混乱,极大程度地妨碍了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导致人们对其产生了偏见,没有意识到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意义。其次,人员编制问题。我国很多医院在设立生物医学工程的相关部门时,为了方便医疗设备的维修,聘用了一些电工、钳工等专业维修人员。然而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越来越精密,这些维修人员的水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物医学工程的需要。如果医院不能够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建立起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能够规范应用现代医疗技术的人才队伍,就会导致人员冗余,许多专业能力不足的人占据岗位,真正的人才难以被引进,不能对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策略

明确生物医学工程的职责范围

在一些生物医学工程发达的国家,医疗、护理、医学工程已经成为了医院发展的3个主要方面,这3大部门共同构成了现代医学的技术体系[2]。而在我国,医学工程的地位远远没有达到与医疗和护理平齐的地步,应用范围还比较狭窄,医学工程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国的医院必须调整观念,强化对生物医学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明确地划分医学工程部门的工作范围,不仅要负责医疗设备的采购、安装、维修保养,还要做好下列工作。首先,医疗设备的安全性能调试。比如,目前我国医院所运用的先进医疗设备大多数依靠国外进口。但是,医院在引进设备的时候,往往只关注设备的技术水平和价格高低,忽视了医疗设备的插头问题。由于国内外医疗设备的插头标准不同,所以忽视插头问题,很容易导致花费大量资金引入的先进医疗设备无法在国内应用。另外,还有医疗设备的安全等级控制、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这些都是医学工程部门的工作内容。其次,医疗设备的保养。医疗设备的保养包括静态保养和东泰保养两个方面。静态保养就是建立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对设备的存放环境进行整顿;而动态保养则是根据设备的使用、消耗、故障情况实时进行的保养,比如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进行故障诊断和维修,更换损害严重的部件等等。

完善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

在我国很多大型医院,都具备各种先进医疗设备,其固定资产的总额甚至能达到几百万、几千万。但是,这些医院当中,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只重视医疗设备的采购,而忽视了医疗设备的管理,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难以发挥医疗设备的最大性能,导致医疗设备闲置或者损坏。对此,我国的医院应当积极完善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以便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医疗设备的性能。比如说,将医院所有的医疗设备集中起来进行管理,而不是将医疗设备分属于各个科室,在各个科室需要使用设备的时候进行租赁。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有效避免医疗设备的闲置状况,而且方便了医疗设备的统一维修与保养。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生物医学工程具有极高的科技含量,与众多高新科学技术成果都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生物医学工程的从业人员也要具备相当高的科学素质,在具备应有的医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能够对各种先进医疗设备进行正确、规范地操作,制定针对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的分析报告[3]。为了满足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需求,医院必须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着力培养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人才。医院要与各大高校进行合作,建立人才的引进机制,同时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养,制定激励制度来提高员工的学习热情。

4结论

生物医学工程对现代医学的发展进步具有促进作用,我国各级医院要明确划分医学工程部门的工作范围,提高医学工程部门的地位,完善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生物医学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文件下载][医学科普文章.docx]


[文档编号][BPS-15213-ITEMTYPE-10012-15213]
1老年人群肺炎感染特点

老年人免疫功能减弱,各个器官的功能储备下降,且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脏病等慢性基础疾病,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本次出现的病毒对整个人群普遍易感,但老年人感染后发病隐匿,病情较重,病情变化快、容易导致呼吸衰竭和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衰竭,因此病死率高[12-13]。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显示,60岁以上患病人群在武汉市占总体患病人群的44.1%,在全国平均占31.2%。从肺炎的病死率来看,国内死亡患者平均年龄为68岁,80岁的病死率可达14.8%,意大利80岁以上死亡患者占全部患者的58%,远高于其他年龄层[9,14]。因此,必须提高对老年人病毒感染肺炎的认识与防范。

2肺炎防控经验

病毒疫情出现后,本中心高度重视,结合2003年抗击SARS、2009年防治H1N1全球大流行以及2013年管控H7N9禽流感经验,针对医疗服务对象实际情况,注重管控当先、防治并举,迅速制定一系列冠状病毒防控策略、方案和预案,构建并完善了疾病监测网络体系,严管严控,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治工作要求,实现了医务人员和住院患者零感染目标。

2.1筛查前置,下好防控“先手棋”

本医学中心承担的医疗服务对象大多居住在北京市各干休所,疫情发生后,为加强感染监测,做好早期预警预报,避免医院交叉感染,中心快速响应、迅速动员,第一时间设置前置筛查,把预检分诊、发热监测、隔离观察等工作前伸到驻京基层门诊部及干休所。迅速建立起分层分级的预防体系和有效的监测、预警和报告系统,严格周报告、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同时,加强干休所一线医护人员培训,开展健康科普教育,实时了解全部医疗服务对象情况。发热患者就诊出发前,预约通知发热门诊,提前做好各项准备,提供更安全的医疗保障。

2.2完善预案,规范疾病诊疗流程

根据病毒病原学特点,结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诊疗条件等,本中心因地制宜,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先后撰写印发了《病毒防治手册》《老年人群病毒肺炎防治问答》等科普书籍。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由领导组、专家组、督导组3方面组成,呼吸科专家牵头,抽调各科室骨干精英组成发热门诊医疗团队,培训专科护士,制定完善缜密的诊疗流程,从预检分诊、流行病学采集、体温测试、血液检验、胸部CT评估到疑似病例的核酸检测等,严格把关、规范操作。同时开通专门绿色通道,配置专用救护车,设立隔离检查室及隔离病房,对来诊医疗服务对象的陪诊家属、司机等随行人员,一并进行充分的流行病学调查,最大程度降低疾病暴露风险,切断传播扩散途径。

2.3全员培训,提升保障打赢能力

病毒暴发疫情下,对疫情流行病学规范要求,若掌握不准确,易造成决策错误和公众误解,此举不仅限于医务人员,院内相关人员均应涉及,还要充分了解疫情最新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15-16]。中心依据岗位职责层层开展全员培训,除对高风险科室如发热门诊、急诊、ICU和呼吸病房的医务人员重点培训外,还实行以科室主任为督导的全体医务人员规范化培训,确保全体医务人员熟练掌握肺炎的个人防护、诊疗标准和处置流程,并通过《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与诊疗流程测试题》检验学习效果,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结合处置预案,开展针对性实战实训模拟演练,检验优化流程、完善细节末端,切实有效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此外,还加强住院患者、家属、陪护人员的教育,使其了解病毒防护知识,指导其正确洗手、咳嗽礼仪、医学观察和居家隔离等。

2.4压实责任,织密防控责任

网络建立机关与科室“一对一”联络对接督导检查机制,设立督导员,负责每日对督导科室进行巡查,重点检查科室疫情防控制度、防护要求落实情况,科室人员对疫情防控知识掌握情况和人员管控情况,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消除隐患。通过“一对一”督导检查机制,分片包干、压实责任,分层次建设起疫情防控责任网络,形成全方位、全覆盖、全体系的疫情防控态势,群防群控、稳防稳控,确保疫情防控“无死角、无遗漏”。

2.5创新理念,防疫医疗“两促进”

树立“两手抓”辩证思维,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基础上,确保医疗工作不延误,梳理疫情期间门急诊、住院诊治流程,对住院患者应收尽收。对在院老同志,全面开展病情梳理和评估,提前做好医疗预案;对居家老同志,实时沟通联络,指导慢病管理,制定个性化复查和诊疗计划。还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学科优势,研制出“预防中药汤剂”及艾辛防疫香囊,免费配发给所负责服务对象及临床一线医护人员,为一线医护人员筑起、筑牢健康防护墙,切实保护好易感人群,预防病毒侵袭,减轻疫情压力。

2.6多措并举,强化服务细节管控

疫情发生后,后勤保障部门立即启动物资储备与分发预案,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防护物资,如消毒用品和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隔离衣、眼罩等防护用品。及时调整员工食堂就餐环境,实行“分时段、分科室、分区域、分餐”就诊,制定工作人员错峰就餐时间安排,更改座椅布局,确保单人单桌,避免人员聚集,防止交叉传播。针对就诊人员,合理安排分诊;针对服务人员,采取“定人、定岗、定时”,即人员固定、岗位固定、时间固定。对重点区域每日多次消毒,对后勤班组、保洁外送、陪护人员登记造册,加强管控。

[文件下载][医学科普文章.docx]


[文档编号][BPS-15212-ITEMTYPE-10012-15212]
预防医学的重新崛起,将成为21世纪医学的特点。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再仅仅是有病需治疗,而且还要无病促健康。我国人口的健康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卫生保健知识的不够普及,社会人群还不善于运用已有的经济条件和科学知识来实行自我保健。在寻求健康和推迟衰老的努力中,人们往往过多依赖于现代医学技术和设施,较少发挥和运用人类自我防卫的天然本能—自我保健。所谓“自我”不仅包括本人,也包括家庭、邻里、亲友、同事和社区。让广大人民学会自我保健,担负起对自身健康的责任,依靠自己的保健知识和行动努力,选择最健康的生活方式,用科学知识来维护健康、促进健康,已经成为医学工作者的新任务。要解决环境卫生、公共卫生、生态紊乱、公害污染、吸烟酗酒、心理紧张、不良卫生行为等,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个人行动。这种新世纪的健康需求是离不开医学科普的。要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尽早让群众掌握和应用,需要一个传播科学技术的形式和渠道,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就是这一传播的理想方式。

医学科学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健康服务。应把医学科学技术、防病治病的方法、医学保健的措施让人民群众掌握,用在自我保健上,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然而,尽管现在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医疗技术成果和先进医疗设备日新月异,但有病不去医院诊治却不惜重金烧香拜佛、跳大神者有之,迷信活动在一些人心目中还有相当市场,江湖骗子打着偏方、验方的幌子等各种手段还在欺骗愚弄迷信者,有病乱投医乃至危及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医学科普就是要打破这些推行医学科学技术的障碍,造福于人民,其有效的办法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素质。医务工作者对医学科普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花大力气去宣传医学科学技术知识,引导群众真正了解到先进的医疗卫生保健知识。

医学研究需要科普

医学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它的强大程度,不仅表现在医学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水平上,还表现在它是否能够被公众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把医学科学变为人们的常识这样一种境界。因此,有人形象地把刚刚诞生的科学技术成果,比作“仅仅是一粒可以带来丰收希望的种子”,而只有当它被公众理解并付诸实践的时候,它才有生长的土壤,才有希望获得丰收。公众的这种理解过程,有赖于各种途径的宣传活动,而几乎所有的宣传方式(广播、电视、报刊、培训和咨询、讲座、讲演等活动),都建立在医学科普创作活动的基础之上。任何医学科研成果、技术成就,开始只被少数人发现和掌握。为了迅速而有效地将医学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效益,使科学家、技术人员开创的新领域广为人知,并将开拓者的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献身精神通过各种途径,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去,从而起到提高人民觉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启迪智慧、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作用,医学科普创作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再说,积极参加医学科普创作,也是医学科研工作者广泛联系群众、密切结合实际的重要途径。科研工作者艰辛攻关取得的科研成果,通过普及推广,用来推动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就会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反之,则往往会英雄无用武之地,发挥不了应用的作用。医学科普关系到人民健康,在人生道路上随时需要医学卫生知识的指导。医学科普将成为一项巨大的社会活动,它的对象是全体人民,社会化是医学科普的重要特征。医学科普社会化的功能,加快了医学新技术、新发明、新成果进入社会经济技术市场的过程。医学科普的社会化,也表现在人民群众越加希望通过医学科学知识来保护集体与个人的健康和安全上面。现代医学的大发展必然伴随着医学科普的大发展。没有医学科学的大普及,也就不可能发生医学科学的新突破。医学科普以推广医学科学技术、普及医学卫生知识为重点,对增强人民体质,保护劳动力和提高医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肩负着提高全民族医学科学知识水平的重任。

科普促进医学研究

医学科普是一项牵涉面极广的工作,它的对象虽然主要是广大人民群众,但也包括医务人员。有关专家将医学科普划分为群众性科普和高级科普两大战线。所谓高级科普就是针对医务人员而言的,它对于医学科技人员甚至是高级专家的知识更新,帮助他们及时了解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进展,推广医药科技成果、新技术与新方法等,均有重要作用。医学科普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用动态发展的目光观察和看待现今生活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例如治疗和预防的关系、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的关系、保健食品与营养疗法的关系、肥胖及减肥的关系等。如果医学工作人员本身还没有正确地解决这一系列复杂问题,就谈不到教育群众、启发群众、引导群众的问题。因此医学工作人员应努力钻研新技术与新知识,事实上,科研人员往往会在偶而浏览到某一科普读物后使自己豁然开朗。因为知识本身是一个整体,学科的分割是人为的。作为一个医学研究人员,在完成学业和今后的工作与研究中,必然要涉及到许多学科如心理学、伦理学、生态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等等。同时,医学科普要责无旁贷地向广大医务人员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对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有较广泛的了解。进行医学研究,除了专业知识外,需要有大量的科普知识作补充。输送知识者,自己必须先输入大量知识。在这里,不能不说“高级科普”是一条捷径。

[文件下载][医学研究科普文章.docx]


[文档编号][BPS-15206-ITEMTYPE-10012-15206]
一、目前科室发展现状

康复医学科成立于2014年7月,系集治疗、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院级重点学科。现有住院病区用房面积约1480平方米,康复训练厅150平方米,门诊治疗室260平方米。为宁夏康复设备、服务技术项目齐全、医疗水平与质量较高的康复科室之一,设置独立门诊和病区,病房开展床位25张。现有医生12人,护士10人,康复治疗师3人,盲人按摩师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人数占医师总人数的,中、轻医师队伍较薄弱,未能形成连贯的三级医师梯队。

康复治疗师偏少,不能及时有效进行各项康复评估工作、康复治疗工作,设备陈旧老化,没有及时更新、投入,远不能满足患者需求,更达不到现代康复要求。

二、20xx年学科建设规划落实情况:

医院紧紧围绕“科技兴院、人才强院”发展战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重点,推动学科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以建设区域医学中心为目标,增强学科能力,全力推进专科建设,完善医疗组长负责制,确定医疗组架构,组建了3个医疗组,确定了5个亚专业建设方向。

按照年初制定康复医学科规划建设,结合院级重点专科要求,康复医学科在重点发展神经康复及骨科康复的基础上,全面发展神经康复、疼痛康复、肿瘤康复、亚健康状态干预、以及中医传统康复,做强临床康复,规范康复治疗。做大临床交叉和治疗前移,建立与相关临床科室的临床-康复一体化模式。将成为最具特色的康复医学中心和康复质控中心。为此,康复医学科已完成各阶段建设:

1、第一阶段:20xx年年初,制定规划,初步完成科室规模、设备配置、人员配置、人员培养。完成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治疗区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

2、第二阶段、20xx年7月-20xx年底,进一步完成科室医生、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专业理论和技能、技巧的培训。

3、第三阶段:20xx年底,建设成为院级重点专科。

4、第四阶段:20xx年10月,建成吴忠市康复质控中心。

积极开展三甲创等及各类应急演练培训工作。组织科室对各项业务能力培训29次,各类应急演练20余次,每天利用晨会,下午组织科室人员三甲创等工作。提升科室业务能力的同事,也积极参加20xx年宁夏首届康复病例汇报大赛,并获得全区第二名的好成绩。

三、20xx年度科主任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

截止12月底,共收治患者659人次,未完成(目标责任书要求816人),门诊12209人次(目标责任书要求11272人),药占比未完成(目标责任书要求小于10%),耗材占比(目标责任书要求小于),医务性收入(目标责任书要求高于52%)。虽受疫情影响,基本完成医院各项指标。部分指标过高,科室将部分过高指标查找问题,分析改进措施。并列入下一年科室质控重点工作。

四、科室人才梯队建设情况:

1、我科现有医生13人,护士10人,康复治疗师3人,盲人按摩师1人,床位数25张。科室副主任医师以上人数占医师总人数的,好的一面科室的业务能力、业务水平将保持较高水平。不利的一面为科室中、轻医师队伍较薄弱,未能形成连贯的自上而下的三级医师梯队。

2、按照三级医院康复科治疗师人数与床位数占比为1:05计算需14人,康复治疗师队伍人数薄弱,虽然已有3名医师考取获得了康复师证,但任然不能满足患者康复的需求。制约科室进一步细化康复亚专业的康复治疗工作,科室已积极调动科室人员参与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当中。

3、20xx年科室人员先后在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进修疼痛康复及神经康复。并已圆满完成进修。20xx年科室计划1人至宁夏医科大学总院进进修神经康复治疗。

五、科室亚专业学组规划及完成情况:

进一步加强科室管理,优化工作流程,细化工作内容。20xx年,我科将完善医疗分组管理,优化工作流程,细化工作内容。目前科室按照科室发展规划、结合个人专业,细化为三个亚专业组。分别是:神经骨科康复组(脑卒中、脑外伤及骨折术后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疼痛康复组(各种急慢性疼痛相关性疾病的微创治疗)、传统康复组(通过痛点注射、牵引、针灸等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疼痛行疾病及缓解亚健康状态),组长由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担任,每组由三名及以上医师构成,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康复医学科业务发展。

疼痛康复组通过进修学习,技术、设备引进,专家指导,目前我科能够独立开展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等技术,而且,经过定期随访,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腰椎间盘髓核消融术优于其他治疗手段,手术创伤极小,复发率明显下降。20xx年康复医学科开展微创手术103例。并完成省级课题1项,发表论文2篇。20xx年B超导引下的局部痛点注射目前已经开展758例。并于20xx年11月开始开展“超声引导下隐神经脉冲射频治疗”的项新技术、新项目,争取今年能够科研立项。

神经康复治疗组在20xx年臭氧大自学疗法开展598例,通过对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数据进行比对,无论是认知方面、还是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方面效果非常明显;今年以来,我科积极拓展臭氧大自血疗法的治疗范围,收到良好效果。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历来都是令大家棘手的疾病,部分患者曾经在北京等地接受专家的治疗,但是,效果不明显,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我院住院接受臭氧大自血疗法,结果非常满意。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此项工作,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六、科室20xx年年度计划:

进一步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0xx年康复医学科拟从以下5个方面规划实施

1.继续加强科室间协作,通过参加其他科室的业务学习、大查房等医疗工作,加强其他科室对康复医学的认识,减轻患者的并发症及后遗症,提高其他科室的早期康复介入率。

2.积极申请康复治疗设备,改善、更替建科到现在已严重老化的康复医疗设备。使患者能接收到与其他医院相同的康复治疗,不至于落后。

3.积极开展ST(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以前由于没有专业治疗设备和专业治疗师,许多患者只能转入上级康复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使大量患者流失。目前,人员培训已经到位,相关设备即将到位。将加强与神经内外科的联系,帮助有语言和吞咽障碍的患者。

4.拓展康复治疗领域。20xx年,我科将深入相关科室全面开展呼吸康复、盆底康复等的治疗工作。

5.系统开展康复评定工作。目前,康复医学科康复评定仍然不系统,没有常规康复评定设备,康复评定都是由康复医师徒手进行操作,缺乏规范性,不能很好地指导康复治疗。20xx年,我科将按照系统的康复评定标准,保证每一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都能够进行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康复评定,促进我科康复质量不断提高。

6.进一步拓展超声引导下的精准止痛治疗工作。20xx年,我科将继续做好超声引导下的精准止痛治疗工作,扩大治疗范围:涵盖脊柱骨病的常见病、多发病及难治性疾病,如设备到位,我科可开展精准止痛的日间手术,争取在20xx年申请科研立项。

7.积极开展晚期癌痛的止痛治疗,为创建无痛病房、无痛医院而不懈努力。

8、未来5你那目标发展:科室业务在重点发展神经康复及骨科康复的基础上,全面发展烧伤康复、疼痛康复、亚健康状态干预、以及中医传统康复。并希望做到广大市民康复意识有所提升,做到人人知康复,呼呼懂康复。届时,将成为我市最大、最具特色的康复医学中心。

康复医学科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注重人才培养、加强科室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力争5年内完成4项工作,即科室规模、人才建设、学科建设、质量建设、文化建设;打造二个队伍,即:专家技术队伍,经营管理队伍;从而实现一个目标,把我科建设成一支医疗技术精湛、医疗设施先进、管理规范、医德医风良好的“市级重点专科”远期目标。

康复医学科

20xx年1月12日

[文件下载][医学科普文章.docx]


[文档编号][BPS-15204-ITEMTYPE-10012-15204]
第1页┆共1页  1 每页10项┆共10项
早该帮
扫码看本页 本页浏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