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世界各国货币当局纷纷关注法定数字货币技术,并积极探索其发行流通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全球所有国家研究推进的央行数字货币统称为CBDC(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名称为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2020年以来,我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热度上涌,央行数次公开表示正在按原定计划有序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工作。

关于DCEP的定位,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曾表示,DCEP是纸钞的替代,它的功能和属性跟纸币完全一样,只不过它的形态是数字化。另外,从字面意思理解,DCEP就是数字货币电子支付。所以,DCEP未来势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电子支付工具,与当下已融入民众日常生活习惯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同台竞逐。法定数字货币会对当前发展迅猛的第三方支付形成何种影响,已成为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DCEP是信用货币,也是电子支付工具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法定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国家信用为背书发行的货币,本质上是一种信用流通工具,执行货币职能,而数字货币的外延则宽泛许多,从发行机制上可分为两类:一是不以国家信用为背书发行的数字货币,即私人数字代币,如比特币;二是以国家信用为背书发行的数字货币,即法定数字货币,如我国DCEP。研究法定数字货币与信用货币的关系及其在信用货币为主流货币的现代经济体系中充当的角色,具有重要意义。

从资产属性看,DCEP将被纳入信用货币体系。

当前,各国法定货币均是由央行依托储备资产,以国家信用为背书,发行信用货币,其内在价值就是储备资产。我国货币体系由基础货币与存款货币构成。基础货币由央行根据储备资产及货币政策进行发行与调整,具体包含现金与准备金存款。存款货币由商业银行通过存贷活动派生创造。现在我国央行计划发行的DCEP,就是央行通过储备资产发行,以期部分替代现金,直接影响的就是基础货币

从流通属性看,DCEP将成为一种可“点对点”流通的电子支付工具。

信用货币的形态有纸币、金属硬币及电子货币。纸币与金属硬币,可立即投入交易,无须中心化平台,以实物的形式进行点对点流通。电子货币是以电子账户形式进行流通的货币,需要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系统、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系统提供清算和结算服务,使得货币以电子化的形式进行流通。依据目前央行披露的技术方案及特性,DCEP采取双离线支付方案,“账户松耦合+支持离线支付”,兼具线上便捷性以及线下的强流通性。



第三方支付是支付市场的重要生力军


2011年,我国央行开始向企业发放支付牌照,支付行业的市场化运作步入央行监管轨道,自此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发展至今,第三方支付行业逐步形成银行卡收单与网络支付两个主流支付市场。银行卡收单业务主要是线下POS机业务,收单机构主要有银联商务、拉卡拉等。网络支付业务指支付宝与财付通等网络支付手段,采用二维码、指纹、人脸识别等便捷手段进行网络快速支付,目前是第三方支付最主要的发展方向。第三方支付需要向银行支付结算接口服务费,其盈利模式主要靠向商家收取支付服务费。另外,第三方支付机构依托资金渠道地位,开展代售理财、信贷等金融服务,并积极对沉淀的客户消费数据进行发掘,提供针对性较强的个性化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账户的存款货币是第三方支付赖以发展的关键基础。


第三方支付根据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交易过程中所扮演角色以及参与程度的不同,可以将第三方支付分为两种支付模式,即支付网关模式和虚拟账户模式。支付网关模式集成了各大银行的网关,支付平台将平台上的转账交易转换为银行转账操作并通过银行网关提交银行系统进行处理。虚拟账户模式下,转账交易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虚拟账户上进行,账户支付得先通过银行账户进行充值,用户体验不好,同时涉及资金池(即用户备付金池),有一定的政策风险。无论是哪种支付模式,商业银行账户中的存款货币都是第三方支付的源头与基础。


DCEP对第三方支付的短期影响有限

凭借在离线支付、跨平台、安全可信赖等方面的优势,DCEP将对第三方支付形成一定冲击。


目前第三方支付工具都是基于账户紧耦合模式,特别是对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网络支付平台来说,无法跨平台转账,也无法满足用户对离线、匿名等支付需求的服务。DCEP是电子化形式的现金,致力于离线支付功能开发,确保DCEP支付能够比需要网络支持的传统电子支付拥有更广泛的支付应用领域。作为法定货币,DCEP的法偿性使其必须能够支持无网、跨银行、跨支付机构支付,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均必须支持DCEP。而且,DCEP由中央银行担保发行并结算,具备国家信用背书,发行基础稳定,优于以公司平台为背书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其种种优势之一就是,DCEP将为民众带来优质的支付体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形成竞争。


DCEP分流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体量偏小,目前看不会有实质影响。


现行货币体系下,无法基于基础货币(现金M0)实现电子支付,因此,第三方支付市场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账户中的存款货币(M1、M2)存在,如银行卡收单依托储蓄卡、信用卡,网络支付也需要通过绑定的储蓄卡或信用卡实现支付。考虑到基础货币中现金总量与存款货币总量间的规模差距,分流比例偏小,不会有实质影响。2020年3月央行公布的资产负债表及货币供应量数据显示,我国基础货币总量为36.54万亿元,其中,流通中的现金只有8.3万亿元,而货币总量达到208.09万亿元,这之间的差值就是商业银行通过存贷活动派生创造出的存款货币,达到171.55万亿元。两者间体量规模差距很大。因此,基于存款货币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仍将是主流选择。不仅如此,第三方支付机构已逐步培养了用户的贷款消费、信用消费以及移动理财等习惯,这也进一步激发了用户存贷、理财的需求,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孕育了巨大的金融增值服务市场,而这些都是DCEP当前难以实现的。


DCEP的推出需要持续不断的试点与实践来支撑,其技术属性、商业属性及社会效应目前都难以用确切的结论去界定。面对DCEP未来可能带来的影响,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巩固强化现有市场优势、商业模式优势,并竭力创新丰富金融增值服务业务,使自身更具竞争力,从而能够在将来应对DCEP带来的新挑战时找准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文件下载][数字货币对支付系统的影响研究10.docx]


[文档编号][BPS-13536-ITEMTYPE-10012-13536]
两会期间,数字货币成了热门探讨的话题之一。很多代表委员以及专家认为,数字货币未来的发展将会是必然性的,而且世界各国也在开始研究其数字货币的推进。那么,数字货币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走向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现在的数字货币,比如比特币、莱特币和PPCoin是依靠校验和密码技术来创建、发行和流通的电子货币。其特点是运用P2P对等网络技术来发行、管理和流通货币,理论上避免了官僚机构的审批,让每个人都有权发行货币。

数字货币可能出现的风险

目前,数字货币的推行存在着一定的风险,2017年8月,央行为了防范炒作虚拟货币带来的风险叫停了ICO(首次代币发行)。目前,央行不支持比特币与人民币直接交易。

数字货币作为货币来说,我们要保证货币政策、金融稳定政策的传导机制,同时要保护消费者。数字货币的一些技术方案其风险过大,可能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风险和价格的波动,有些技术没有专注于数字货币在零售支付方面的应用,而跑到了虚拟资产交易方面。虚拟资产交易的方向需要更慎重,虚拟资产交易从中国的角度来讲,不太符合金融产品、金融服务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方向。

数字货币体系下第三方支付机构未来的变革走向

数字货币需要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参与,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实现法定数字货币推广。

第二,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避免商业银行重复建设支付应用场景。

第三,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适当降低商业银行运营成本。

第四,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促进商业银行支付工具建设和通道整合。

数字货币同时也需要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技术对接,对接时需做到:

第一,与认证中心对接,获取相关数字证书,以及用户身份信息;

第二,与可信服务管理模块对接,以便获取数字货币的使用功能;

第三,与发行系统与储存系统对接,通过银行库进行数字货币的申请和兑换;

第四,与交易通信模块对接,保证用户能基于在线交易通信通过交易网络在智能终端实现在线支付;

第五,与登记中心对接,通知记录数字货币交易流水,以完成央行数字货币产生、流通、清点核对及消亡过程的登记。

数字货币是未来金融发展的趋势,随着数字货币探索的不断深入,进一步规范电子支付,为数字货币落地营造良好环境、奠定坚实基础,也迫在眉睫。未来的监管是动态的,取决于技术的成熟程度,也取决于测试、评估的情况。

[文件下载][数字货币对支付系统的影响研究9.docx]


[文档编号][BPS-13535-ITEMTYPE-10012-13535]
目前国内外对于数字货币的研究依旧处于较少的状态,国外的一些研究中,主要是围绕着比特币进行分析介绍,包括银行基于数字货币所产生的新的影响以及相对应所发展出来的监管问题。相较于国内的研究报告来说,国外的研究体系更为的全面,对于数字货币所研发的技术形式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整体的金融环境所产生的新的创新点,包括监管制度上和发展过程中的行为也有较为深刻的研究和分析,在如今科技快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数字货币也的的确确对支付体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并且反响巨大。


▲比特币
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正如大家所担忧的那样,数字货币的确会对金融市场格局和经济发展形势方向的各个方面产生一系列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具有基于使用分布式账本的嵌入式分散支付机制这一独特形式的当红数字货币。影响覆盖了极大的范围,其中直接包含了对现阶段行业内业务模式和系统的潜在破坏隐患,并且一定程度上也的确促进了新的经济形势的形成和发展。与数字货币相关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点有很多,其中就包含了资产方面的一些新的创新点,货币都是自动发行各方都不担责任,在支付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突破,这种基于分布式分类帐最终被允许进行对等传输,即使当时依旧处于不涉及可信第三方的情况。

这种形式的创新点大大的促进了一些零售支付交易的形式和途径,其中就包含了电子商务、跨境交易和个人付款等等。并且还有一个个更大的优势,就是他们所对应的最终用户可以享受到更快和更便宜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支付系统效率或许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一些行业内潜在的风险也油然而生。对于长期的发展而言,互联网方面的竞争与合作会有更加紧密的联系并且发酵出新的优势,因此,数字货币的发展对支付体系的确会有极大的影响。


▲比特币
数字货币特点
数字货币的价值极其深远,但不同于传统的电子货币,数字货币更多的是对于时间节点上进行的货物或者服务,甚至是一定数量的主权的货币进行交换的依赖性。不过对于这种交易体系的管理通常还是由后台计算机所设定的协议来决定。

对于数字货币而言,通过支付方式的不同,其自身的价值会从付款人随着支付而转移到收款人。正如前文所说数字货币的以分布式分类帐作为自身最关键的创新形式,这种新的创新形式为人们提供了在没有信任的情况之下依旧可以远程的进行电子层面价值的交换,也就是传统意义上我们所说的在没有中间人的情况之下并且双方都毫无信任依旧可以进行转账或者货物的买卖。对于自身的支付账户,也会有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人脸识别系统来验证其真实身份并且也会设置基于安全性而考虑的访问密码。使用人或者付款人必须以自身账户进行合法交易。

对于数字货币的制度安排,也有了新的计划和形式。对于数字货币通常是由很多个机构在背后进行运转,并且也能提供例如钱包等便民人性化服务。

对于传统支付和银行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的中央银行,其自身就包含了我也社会提供支付清算的法定责任。当前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基于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对全国的社会交易行为以及交易资料进行统一的清算服务。由此可见,我国的中央银行是我国支付系统中的核心枢纽,但是数字货币却恰恰打破了这个平衡,数字货币更多的是去中心化形式,跨过了统一清算的支付体系。如果大规模推广,我国的中央银行将会受到重大的挑战。再加上数字货币本身的特点,人们无法及时的掌握到交易信息,由此便会自身输很多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行为,对于监管制度也产生了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数字货币
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也会因为数字货币的推广受到极大的挑战,支付服务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功能之一这也将会因为数字货币的推广而受到极大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也会因为数字货币的推广,其支付业务的收入也会大大降低。就目前而言,商业银行依旧是整个社会支付市场的核心和重要入口,在支付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数字货币被大力推广之时,大众也将绕开商业银行这个支付的关键枢纽,数字货币将会开展去媒介作用,这也就严重削弱了商业银行自己本身的支付功能,并且降低其本身的收入。另外,商业银行自己本身的存款业务也将受到极大的挑战和威胁。

存款作为历史悠久的项目之一也是商业银行生存的根本。对于现代整个金融体系而言存款业务扮演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数字货币的持有人也将因为数字货币本身的特殊性而不再把货币存入银行,这就变成了随时可用的现金可以独自保存随时持有,既满足了支付的自由性也带有一定的存款形式。

应对策略
为了保证中央银行的地位以及各类其他银行的基本生存环境,并且也为了掌握对数字货币的控制权和主动权,中央银行也必须主动介入并且控制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数字货币以此来真正的做到便民和对行业的革新。建立不同于传统的货币支付和业务体系,推广基于数字货币而产生的新的支付体系。通过自身的努力,最大限度的减少国家无法控制的数字货币的大量发行以及其发行之后对公众以及国家支付体系产生的不良影响和冲击,并且最终理应保持中央银行在当下的支付环境中的核心地位。国家商业银行中拥有最为核心的资源和人才,再加上现阶段的领先技术,我国在金融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理应加强各银行之间的合作,并且统一发行适用于当下国情的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对网络支付系统的影响
分类帐形式的数字货币确实从根本上革新了一个领域,是支付领域当中真正兴起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一个新的方向的产生必定带动着整个行业进行各方面的发展和创新,由此也刺激了传统的支付方式,进而导致整个领域的新的整体创新和发展。科技技术的进步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和关键,由此也促进了支付服务随着主流的变化而产生新的创新变化,由此的连环效应对这些服务的需求也大大上升,并且整体的供应链也产生了新的影响和新的变化。

如今的记录和分类帐已经从传统的纸质记录转变为如今的电子形式,进行长久的保存和整体系统的转换,这种进步和变化增加了交易的速度,并且提高了交易的可靠性,也最终降低交易本身所带来的风险。并且如今的科技技术已经足够支撑支付技术成本的降低,通过低成本的支付技术,是一个新的支付计划的产生提供了先决条件,例如当下的移动式货币计划。近几年来频繁出现各种对传统支付技术新的挑战和创新,也频繁出现了各种企图替换掉传统交易方式的货币交易形式各平台,有些平台将创新的重点放在了用户身上并且基于这些用户提供一些特殊的服务,由此也并不会脱离可信度高的中央实体。


▲支付流程
对于现代支付技术的创新点来说,主要还是围绕着四个方面,包含了移动支付技术,积分技术和制度划分,以及区域货币管理和运用,最后是金融框架的整体服务和连接。数字货币计划理论上应当包含着新的分散支付体系和一个新的货币币种。所有的方案都应当具有公开的,并且大众可见的分类账加以保存和共享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调取。每个数字货币计划最关键特征应当是基于用户来说,其自身有权利和能力对这些分类账进行有效的改变,这一过程应当被允许。

由于网络交易的特殊性,大多数货币在交易之时会进行交易加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加密货币,他们通过对应的加密方法达成了有效的共识,为我们的交易提供了保障。尽管我们引入了新兴科技以及交易体系,但我们当初的基本的支付结构依旧没有改变。

对于支付来说,我们的核心依旧在于中央的分类账,这种结算形式理应集中于中央,不应该被划分和挑战,在一个中央机构的管理中进行统一结算会更为的安全和可靠,并且也是传统形式上的结构和过程,以清算银行作为基础将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责任承担和安全保障,例如我们国家的中央银行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也是我们支付的最主要的枢纽。

作为每一个支付的参与者,一般来说主要是商业金融机构在背后与中央银行进行合作来对分类账进行记录和核对,这种记录也反映在银行自己内部的分类帐之中,由此能有双重保障对支付体系安全性来说是一个更为重要的保障。对于个体用户和一些零散的附属机构,甚至于一些较小的支行来说,他们的交易过程都会以分类账的形式有所记录并且保留。

新计划中的加密货币和数字货币新的平衡,再以新的分散支付体系和新的货币的问世。这种行业的整体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早期的货币和支付系统的产生。在最初,他们的创建也不受中央银行的控制并且由此也产生了极其多的社会问题和支付问题,也会涉及安全性。也由此让我们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反思,也应当有一个,更为妥善的处理结果。

结论
经济和金融的核心问题总是围绕着货币和支付来展开,并且以这个为中心,发展出了很多新型产业。在较短的时期之内,国家的中央银行所推出的政策问题或许会对我支付系统以及相对应而附带的产业有所影响。


▲数字人民币
如果数字货币的这一种支付方式和运转方式能够被广泛使用,甚至是大数额的资金交易或者转账以及一些企业或者个人对不同国家进行的资金转移和基于汇率而计算的资金总额,这也会对国家中央银行以及相对应的责任机构和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例如当你支付时,就会牵连到支付系统监管和审查问题以及对应的机构和制度监管部门,还有金融的整体的稳定性,以及基于国家形势所推广的货币政策,这一些对支付问题核对您的支付系统进行的影响,或许会更加的突出和明显。

数字货币最大的突破,是允许使用分散支付系统进行支付以及价值的平等交换。银行的存款附带有数字记录,并且作为银行本身也深受人们的信任,其自身的数据也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而相较于货币支付,这样的数据就可能会被复制不止一次,并且被保留的时间也会被大大减少。也正因为如此,数字货币在基于与价值交换人不信任的前提之下,自身的数据却可以公开使用。所以我们也需要要求相对应的用户和群体对由此产生的特殊机构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信任,在网络环境中建立一个可靠的支付规则。

[文件下载][数字货币对支付系统的影响研究8.docx]


[文档编号][BPS-13534-ITEMTYPE-10012-13534]
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正式拉开了我国数字货币研发的序幕。数字货币是随着密码学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新一代货币形式。与电子货币相比,虽然数字货币也采用电子化的方式进行交易,但却有着与电子货币截然不同的特点,如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不可篡改性、匿名性等特性。

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指具有雄厚资金基础和良好信誉背景的独立机构,合作联系银行机构,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支持,提供保障消费者和商家间资金流和商品流、完成支付结算的中介服务。第三方组织独立于商家和银行,作为中转单位以提供支付服务。第三方产业是指围绕第三方支付业务形成的复杂系统,涉及相关利益者和外部环境等多元化因素。多种概念重复交叠,本文探讨的问题主要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数字货币可以革新货币流通体系,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其在替代纸币的同时也必然对第三方支付行业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变革。

数字货币对第三方支付的冲击

数字货币对第三方支付有强烈的冲击,不仅仅表现在数字货币交易模式的内生优势,更是在数字货币加速脱媒对第三方支付的冲击、替代第三方支付的传统增值服务以及与银行账号结合对第三方支付产生的挑战。

数字货币的内生优势

极大降低了交易成本。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支付过程中承担着一定的背后通道成本、系统管理与优化成本、电费、广告费等多种成本费用。数字货币的交易无需经过第三方金融中心来交易,可以有效避免背后通道支付成本,降低系统管理与优化成本、电费、广告费等成本。极大提高了安全性。数字货币采用分布式账本技术,黑客无法通过对单一中心节点进行攻击而造成系统崩溃等重大安全问题,能够实现替代第三方支付虚拟账户充当电子支付媒介。区块链技术是制造信任的机器,区块链上的每一笔交易都可以被追溯,这样既可以实现全流程的安全管理,又为监管部门完成实时、高效的监管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能够有效防范洗钱等违法行为。提高了服务品质。分布式系统比单机系统更可靠。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可用性,即系统在一些异常发生时仍可维持正常服务的能力;二是安全性,即必须保证文件和其它资源不被非法使用的能力;三是容错性。

除此之外,直接使用数字货币能够避免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也可以不受国家对第三方支付账户的金额与次数限制。

数字货币加速脱媒对第三方支付的冲击

数字货币的出现丰富了银行业应对支付脱媒的冲击的途径。数字货币在形式上就是一串经过加密的字符串,该表达式本质上是对货币主要属性及权属的加密处理,自身可以表示发行者、所有者、金额等。数字货币存在于钱包中,数字货币钱包可以保存数字货币字符串,用户通过数字货币钱包的支付,可以实现点对点支付,将不再需要第三方支付的参与。

数字货币替代第三方支付的传统增值服务

作为支付媒介,数字货币可以替代第三方支付,实现基于支付的传统增值服务。例如,通过数字货币可编程属性和央行的信用支撑,实现数字货币条件支付功能,由数字货币系统程序化执行交易双方预先设定好的支付合约,可以替代传统第三方支付提供的担保交易服务,并且可以削弱其担保交易中存在信用风险和资金风险问题。同时,数字货币支付合约由交易双方定制,灵活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

数字货币不仅可以提供信用化水平更高的支付平台,还可以实现消费者所需的基本服务。随着数字货币的不断发展,第三方支付的传统支付服务和基于支付的传统增值服务将逐渐被取代。

数字货币与银行账号结合对第三方支付产生的挑战

电子银行通过数字货币与银行账户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很方便的在商业银行传统账户体系上,引入数字货币钱包属性,实现一个账户下既可以管理现有电子货币,也可以管理数字货币。电子银行利用数字货币的新特性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服务能力与竞争力,将对第三方支付产生较大的冲击。数字货币与银行账户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在传统支付领域以及基于传统支付拓展的相关领域的业务需求,对第三方支付的支付、存款、贷款等业务产生冲击。应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姚前近日发表的《数字货币与银行账户分层并用》一文中所言,数字货币如若能够成功借鉴现有银行账户体系的成熟基础设施、应用及服务体系,将提高便捷性,从而提升用户接受程度。因此,数字货币生来具备金融服务能力,而数字货币服务商的引入也必将对整个支付体系产生深远影响。对于第三方支付,应顺应时代发展,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支付模式。应积极探索数字货币智能合约的创新应用,充分发挥其在连通客户方面的渠道优势、系统整合优势、技术创新优势,在数字货币钱包与客户业务紧密结合的场景,基于智能合约,在数字货币系统平台上,挖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创新价值,开发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增值服务,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数字货币对第三方支付的变革

数字货币助力构建高效稳健支付体系

数字货币运用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可编程币,能够保证交易信息的可追溯,拥有可靠、系统的数据基础。而第三方支付虽在现实没有涉及实体货币,但其实质仍需基于电子账户完成的支付,在线下必须经过银行账户的实体货币交易,是一种“付款—转账—收款”的支付交易模式。相比第三方支付,数字货币省去了转账环节,故而节约了货币流通的支付成本。数字货币可以助力高效稳健支付体系的构建。随着“互联网+”时代向“区块链+”时代的不断演进,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撑下,支付体系的数字化变革也日益加剧。数字货币是国家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的,避免了不同系统下不兼容的问题,其运行的支付体系更有利于提高市场资金流动效率,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数字货币将对整个支付体系和环境带来新的活力,第三方支付行业作为支付领域的创新力量,必然要紧紧抓住这次机会,实现行业变革。

数字货币助力形成新的业务模式

数字货币固然对第三方支付传统业务产生冲击,但同时也为第三方支付提供了国家级的、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将打破第三方支付严重依赖电子银行账户和网关接口的困境,从而为第三方支付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同时,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跨境电子商务涉及外汇、物流、边检、网上交易等众多流程,其中支付困境是其重要的制约因素,但是数字货币通过在全球构建一个巨型的支付数据库,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利用共识机制,使得跨境支付的便捷化成为可能。数字货币具有市场公信力高、支付便捷性、体系安全性、操作灵活性、应用场景多元化等诸多的优势,能够有效弥补第三方支付相对电子银行的不足。数字货币的法偿保证了支付的可信性,可以简化支付流程,释放大量人力,提高工作效率。数字货币的出现替代传统货币,助力形成新的业务模式。第三方支付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数字货币体系的优势,坚定以用户感受为目标导向,围绕技术和服务创新,紧密结合产业升级和变化,加快开发和拓展新的增值服务和数字货币应用。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借势货币变革,实现业务模式转变,拓展新业务和新市场。

政策建议

对于第三方支付而言,应顺应时代发展,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支付模式。积极探索数字货币智能合约的创新应用,在数字货币系统平台上,挖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创新价值,开发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增值服务,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数字货币而言,应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丰富系统架构的顶层设计,延续其成本优势,保障我国货币体系的稳定。设立专门的监管委员会,以实现对数字货币发行、流通和管理的全面和实时监管;进一步明确数字货币的法律意义,建立完备制度体系予以支撑;做好与传统支付机构如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在业务方面的融合,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创新领域方面。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支付成本和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我国支付领域的地位已十分稳固,并且领先国际,故而数字货币对其的替代突破口不应是传统的支付业务,而是基于数字货币自身优势的创新型业务,如支付安全和智能支付。同时,由于数字货币的钱包载体,在实现整个业务场景的同时会衍生出非常多的新形态,如钱包运营商的直接收单服务。

实现方式上,可借鉴监管沙箱的机制,引入支付业务全生命周期中的参与者,明确责任与义务,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验证支付业务创新对行业与客户的影响,并筛选出可行的业务场景加以推广创新。

[文件下载][数字货币对支付系统的影响研究7.docx]


[文档编号][BPS-13533-ITEMTYPE-10012-13533]
摘要: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人民币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作为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数字货币的出现和发展也产生了新的意义,多国中央银行开始研发法定数字货币,数字货币或将成为人类社会货币历史的新阶段。文章在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对法定数字货币研究与探索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进一步探究法定数字货币在市场中的应用特点与功能,及其未来发行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现有移动支付体系与市场的影响。

关键词:区块链;法定数字货币;移动支付

一、数字货币的现状及相关概述

随着世界金融与货币的发展,并在区块链技术等相关的支持下,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开始着手进行法定数字货币开发研究与相关测试,我国央行在2014年开始着手于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与相关体系的探究,即DCEP。在中央银行的研究下未来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或将能够使得现有的电子支付体验更加地人性化和多样化,甚至开拓出新的市场。

截至2020年11月月末,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联调测试等相关工作。目前预计将在深圳、雄安、成都、苏州、北京等28个城市进行试点测试。据悉在苏州相城区落地的法定数字货币准备作为交通费补贴在5月发放给当地各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和直属企业员工等,且在餐饮等小范围内的场景开始试验。而将在深圳试点的法定数字货币归属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之下,作为出口重点城市,深圳拥有庞大的进出口强企与科技领先的强企,所以数字货币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应用将对跨境金融和人民币的数字国际化产生庞大的推动作用。

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主要意义在于能够使其在“互联网+”的时代下成为M0替代品(见表1),所以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会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会减少现金的流通量,增加货币的流动性。作为M0的替代货币,法定数字货币相比移动支付体系不会计发利息,相当于支付宝、微信里的余额,所以也不会引起金融脱媒,更不会对现有的实体经济和货币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冲击或不好的影响。

二、数字货币的特点

法定数字货币将主要应用于日常交易场景,目前技术下的电子支付工具在一定技术下能够实现伪造仿造。同时在发达的网络和信息技术可能还是存在一定的潜在金融、经济等方面的风险,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或使用者在电子支付下的所有需求与顾虑,且电子支付在日常交易的支付运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使其拥有以下特点,或将可以缓解电子支付所存在的痛点。

(一)法定数字货币具有较低风险性

法定数字货币或将真正意义上成为现金的替代品,功能与现金相同,但其以数字方式存在,能够降低纸币破损、丢失等风险,弥补了传统货币存在的缺陷。数字货币采用匿名支付,未来使用时,通过两台手机的触碰即可完成支付,而依托于传统电子支付工具的资金转移是需要嵌合银行账户才能够实现的,法定数字货币不需要通过银行等第三方机构,就能够实现资金的转移,对银行账户依赖程度更低,降低了使用银行卡时资金被挪用、银行卡被盗刷的风险,安全性更高,目前使用较多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属于第三方支付,所发生的交易都会被运营商记录,有信息和隐私泄露的风险,而法定数字货币的交易可以实现有限匿名,保护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

(二)法定数字货币具有可追踪性

央行可以利用其相关的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实时追踪管控数字货币的使用与路径,通过数字货币管控技术,可以更加有效的实现不法行为追踪和查处,如偷税漏税、洗钱、股市操纵、毒品交易等,从而获取市场最新动态,了解金融机构的真实状态,把握经济发展势态,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可追踪性能够起到金融监管的作用。

(三)法定数字货币具有法偿性

拥有与人民币完全相同的法律地位,任何境内企业、商铺或个人都要接受该货币,而支付宝、微信支付并不是在所有支付场景都普遍适用的,且法定数字货币以中央银行作为货币信用的背书人,用很高的信用,具有充分的法律保障,能够最大化的保护用户的利益,支付宝、微信运营商、商业银行等都有破产的可能,用户可能会无法赎回账户里的钱,存在较高的市场风险,然而法定数字货币由央行发行和担保,更加具有法偿性,能够更大程度上保证资金的安全。

三、数字货币对现有体系的影响

法定数字货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下的全新加密电子货币体系,其清算模式与现有电子货币暨移动支付体系的清算模式是不同的,法定数字货币将采用“央行-银行等运营机构-社会主体”的双层运行体系完成收付清算。即中国人民银行先将法定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社会主体、使用者。因此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与运用或将对支付宝、微信等的移动支付体系的地位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其跟不上目前是不会取代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端的。

法定數字货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三者的最终意义和用户体验是极其相似的,但其主要的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法定数字货币是数字化的纸币,而目前的支付宝、微信是非法定下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端,其本身并不具有M0的法律效力,货币属性归于M1和M2级别。M1和M2级别的货币由于没有法律强制性,因此而不能广泛地运用于各个支付场景,相反法定数字货币是在国家发行的,在法律上具有强制性能够运用各个支付场景,其在具备了M0层次货币下法律效力的同时又兼备了M1和M2类型的货币的普适性和流通性。

第二,法定数字货币采用了新德双离线技术,能够实现双离线支付,与现在的移动支付体系相比较,具有更强的实际意义。在双离线技术下只要手机有电,即便没有网络也仍然能够完成交易,离线时只需通过“NFC”的实时感应支付这一功能便可以完成交易,这样的功能带给人们的生活和交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与现有移动支付体系相比之下目前还无法实现离线交易,在一些信号弱或是网络基础设较施落后的地区很难实现支付功能并完成交易。

[文件下载][数字货币对支付系统的影响研究6.docx]


[文档编号][BPS-13532-ITEMTYPE-10012-13532]
摘要:目前,我国支付方式以第三方支付为主,而在2019年10月我国在深圳进行央行数字货币测试,使得央行数字货币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央行数字货币较第三方支付有着不同的特色,也随时危及到第三方支付的金融生态位。通过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深入研究,从而找出央行数字货币如何影响第三方支付的金融生态位以及为第三方支付提供相应建议及对策成为首要目标。


在当前金融大环境中,第三方支付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支付方式,占据着大范围的金融生态位。通过对第三方支付以及央行数字货币金融生态位的分析,从而寻找二者金融生态位的关系,以此判断央行数字货币对第三方支付金融生态位的影响以及二者未来在金融生态位中所发生的变化。


一、第三方支付现状


(一)跨境零售电商支付增速趋于稳定

近年来,在人民币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和“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贸易上升一个新的台阶,电商国际化快速升级。跨境电子商务在政策支持下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进出口零售商品交易量快速增长,跨境支付业务得以获得更宽广的市场。第三方支付凭借其简单快捷的收付款平台,解决了买卖双方繁杂的手续流程,领先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跨境电子商务支付中起关键纽带作用。

(二)支付服务与价值较为丰富

第三方支付机构是跨境电商赖以生存的交易系统,能够满足跨境电商的全系列交易所需。在贸易出口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提供海内外支付、境外贸易收单、跨境首付款等服务,方便贸易双方完成交易。在贸易进口方面,企业对国内账户的收付款、国内贸易收单等服务则显得极为迫切,第三方支付平台恰巧可以满足企业所需,从而推动我国进口的不断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三)核心竞争力转移

以往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或者第三方支付机构与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产品规格以及能力等方面,而当前的第三方支付在跨境支付中有诸多缺陷,且核心竞争力的转移,从以往的产品规格和能力方面转移到产品方便性、创新性。保证跨境支付的安全可控需要第三方支付企业与政策推进共同努力,每一个支付平台都持证经营,保持一个公开透明的方式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易支付环境,有利于第三方支付拓宽跨境支付业务边界。


二、央行数字货币较第三方支付的优势


(一)能够填平“数字鸿沟”

由于年龄长者存在掌握信息差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较为困难,经常会出现不会用手机,导致与现代社会消费方式脱轨等问题。采用央行数字货币更加便携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因避免年龄段的不同导致支付困难这一问题。

(二)提高国民经济的安全性

物流、网购、直播经济的兴起与进步,电商时代来到一个新的历史节点,然而在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上却有巨大缺失。这种方式虽然对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性,但同时也预示着人们的隐私也在逐步被窃取中,如同一个商品或服务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手机上需要支付的价格大相径庭,大数据“杀熟”的新闻屡见不鲜。在央行数字货币安装数字钱包,小额付款可以匿名支付,满足了很多人匿名支付的需求。此外,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还可以做到防止假币在市面上流通,“反洗钱”、“反贪污”效应也随之而来。通过央行数字货币信息认证,限制进行交易的金额,小额不能达到洗钱的目的,高额需要更精准的个人信息认证,便于央行精确追踪每一笔钱的走向。

(三)精简纸钞流通体系

一方面中央机构可以直接给个人发钱,做到精准发钱,不让中间商赚差价,做到对每一笔钱可以准确调控。纸钞也是具有生命周期的,有着一定的损耗率,每年纸钞的印刷流程也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和大笔资金。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影响人们的投资观,央行发行的货币大量流入第三方支付的金融产品,监管流程复杂,难度大,影响国家金融安全,央行数字货币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对每一笔现金进行监控。

(四)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当前,货币跨境支付主要依赖SWIFT系统,该系统成本较高、效率较低,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国际货币支付的需要。在进行贸易战的过程中,我国整个经济市场都会担心被美国的SWIFT系统制约,但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则会打消这种担忧,并且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市场在贸易战中不会处于下风的局面。SWIFT系统是一个美元主导的贸易系统,这也是世界霸权主义的有力武器,单一的SWIFT系统是美国可以经济封锁打压其他国家的原因之一。可以说,在金融世界中,不同国家交易主体间的资金往来,必须通过SWIFT的成员银行进行,并无其他系统可供选择。第三方支付在国际贸易的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币的地位,但相对有限,在其他国家第三方支付的应用并不是人民币主导,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央行数字货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对第三方支付的影响


(一)保持市场占有危机

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在整体支付模式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必然会导致第三方支付在整体支付模式中的金融生态位动摇。正如上文所述,第三方支付有着安全性低、适用人群差异大、影响金融体系等缺点,而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则恰巧补充了第三方支付的缺点。而且央行数字货币受中央政府的支持,必然会在支付模式中起主导作用。第三方支付受年龄段、网络信号等因素所局限,而央行数字货币适用于各个群体且不受网络信号等影响,因此更易受广大人民所喜爱。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收取的资金,如果想提现到银行卡里还需要支付提现手续费,而央行数字货币则属于直接转账到银行卡内,无需支付提现手续费。以上也是第三方支付的市场占有率受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而产生动摇的影响因素。

(二)制约其发展能力

基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及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大力支持,必然会导致更多的人去选择以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主要支付手段,从而逐步放弃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金积累大多来源于理财投资、提现利息等方面,而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必然会减少人们利用第三方支付来进行理财投资或者交易转账,从而第三方支付平台便会减少其资金储备量。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新项目投资建立时,也会因其不乐观的资金储备而选择战略性放弃或者减少投资规模,从而制约其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如果第三方支付平台想通过减少提现手续费或者免手续费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资金储备,那么其收入也会大大降低,同样会制约其发展能力。总之,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能力肯定会因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而产生较为强烈的制约。

(三)扩大其信用风险

通过与央行数字货币进行比较,第三方支付的信用风险受央行数字货币的对比则显得更加严重。央行数字货币属于政府金融部门实施发放,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以及保密性,因此对公民的个人信息及隐私保护的十分全面。而第三方支付则属于私人机构,一些工作人员往往受利益所驱使私自出售客户的重要信息,导致客户个人信息及隐私泄露问题的出现,使得客户们经常受到营销、诈骗电话的骚扰,因此造成客户降低对第三方支付关于保护客户隐私的信用度,扩大第三方支付的信用风险。


四、第三方支付未来发展建议


(一)摆脱网络的限制

网络虽然是当今社会绝大多数人群所能接触到且时刻享用的东西,但仍存在一部分人群没有使用过网络。因此,第三方支付要想在未来依然处于不败的金融生态位,就应促进第三方支付功能的发展,使其摆脱网络的限制。虽然现在的第三方支付已经通过人脸识别技术,一定程度上在支付方摆脱网络以及上网设备的限制,不过也存在着成本高、普及率低的现象。因此,第三方支付平台应大力研发、升级其操作方式,实现低成本、高普及率的研发目标,力争让所有人可以接受并且使用第三方支付作为自己的首要支付方式。摆脱网络限制,有利于确保使用者在进行第三方支付过程中不受任何网络环境因素所影响,从而方便快捷地完成支付。不受网络的束缚,还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第三方支付的依赖,即使未来出现新的支付方式,也不会轻易动摇使用者们更换支付方式的信念。

(二)实现全方位发展

第三方支付若想促使其金融生态位不被动摇,应实现全方位发展,将服务模式进行优化,把营销渠道予以扩大,将第三方支付所能创造出来的优势全部发挥出来,并积极开发探索有利于第三方支付发展的新型产业。在服务方面应着重服务质量,增加顾客的体验感,尽力迎合大众需求。业务模式多元化、金融化、国际化的转型,不仅有助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创新,还会使其通过多元化的业务布局获得协同效应,提升资金周转率,改善使用者的理财方式和习惯。未来支付产业竞争格局如何变化,必然与市场检验及用户认可度紧密相连,支付企业只有在各自细分领域不断提升产品及服务、满足用户多种需求,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三)完善信用体系

信用体系的完善应以内外部相结合,从而达到较高水准的信用体系。外部信用体系的完善应包含平台注册、支付验证以及资金流动三个方面。在平台注册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应建立健全注册机制以及信用评估体系,并签订责任协议,一经注册则必须履行法律义务、承担法律责任。通过较为严苛的信用体系,促进平台使用者们能够遵守法律,从而降低违法乱纪的现象。在支付验证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应严格审核买卖双方的信用评估,确保买卖双方均为合法公民,避免其中一方是存在诈骗行为的违法分子,从而协助政府部门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伤害。在资金流动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应关注客户的资金流动情况,避免出现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洗钱等违法行为,杜绝为不法分子提供违法机会。

内部的信用体系完善则包含员工思想素质的提升以及管理者业务能力的加强。一个企业若想拥有良好的信用体系,其员工素质不容忽视,第三方支付平台应加强对员工保护顾客隐私方面的教育,阐明信用危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所带来的危害,以及员工自身个人利益因客户隐私的泄露所造成的影响。只有员工具有较高的保密素质,才会使第三方支付平台具有良好的信用体系。管理者业务能力的加强也有利于对员工的管理,保证其手下员工具有优秀的职业素养,从而推动第三方支付在金融生态位中依然保持领先的地位。

(四)努力迎接新机遇

虽然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会动摇第三方支付的生态位、制约其发展能力,但如果利用好央行数字货币发行所带来的好处,第三方支付依然可以获得新的机遇。央行数字货币致力于取替纸质版货币,从而形成全民电子化货币,而第三方支付所需的正是这种货币。目前,我国央行数字货币仍处于实验发展阶段,受众群里仍处于少数,而第三方支付已经占据市场多年,具有较为庞大的客户群体。因此,如果第三方支付平台利用好现有优势,借助与央行数字货币共同的特点不断吸金,从而增强其资金储备量,可以有效地占据金融市场,促使其金融生态位不被动摇。同时,第三方支付也应在新的发展机遇中不断弥补自身缺点、提高用户的信誉度以及使用体验,即使在国家大力支持央行数字货币的前景下,依然可以遇到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陈燕红,于建忠,李真.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系统架构、影响机制与治理路径[J].浙江社会科学.2020(10)

[2]罗俊锋,郑煜.浅析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历程、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企业,2020(09).

[文件下载][数字货币对支付系统的影响研究5.docx]


[文档编号][BPS-13531-ITEMTYPE-10012-13531]
近期,社会关于数字货币特别是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关注与讨论非常热烈,甚至部分媒体引用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穆长春所长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演讲时说的“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呼之欲出了”原话而做出了“双十一正式发布”以及“向七家机构投放”等“报道”。故且不去评判正式发布时间以及发行投放机构的猜测是否真实,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我国对于官方数字货币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并接近正式应用,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如同移动支付一样再一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对于我国自主货币政策的主导权乃至金融主权的未雨绸缪都是非常必要且具有远见的。关于央行数字货币即将或接近推出的报道发布后,社会各界对此进行了各个角度的解读,下面从对零售支付市场的影响这个角度来看,央行数字货币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央行数字货币是什么

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叫作DCEP(Digital Currency and Electronic Payment),翻译成字面意思是“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官方定义是“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可见,DCEP天然具有电子支付工具的功能,电子支付工具的属性是其区别于纸钞的重要特征。在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位上,它是对纸钞(M0)的替代,加上DCEP特有的“双离线支付”(即收支双方都离线也能进行支付)功能,我们可以知道,央行数字货币替代的目标是目前我们流通中的现金纸钞,相对于纸钞来说,其形态从纸质实物虚化为数字形式,但保留了纸钞便携、不记名(部分程度上)、交易不需要依赖于外部环境(如通讯网络等)的特点,可称其为“可携带的数字形式的人民币”。



因此,在了解DCEP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其M0替代这个基础,不能将它与M1、M2进行混淆。值得一提的是,市场上有一些解读在讨论DCEP需不需要计付利息这个问题是存在误解的,流通中的现金本身就不产生利息,只有当M0进行存款成为M1、M2,具有借贷关系以后,才会产生利息的问题,因此,自诞生之初即已明确是对M0替代的DCEP,则根本没有讨论是否计息的必要。



二、央行数字货币对零售支付市场的影响

央行数字货币即将或者接近推出的新闻报道以后,市场也在“担忧”DCEP这个“新生事物”会不会对现有的零售支付市场造成冲击,有声音说DCEP会对支付宝、微信支付等造成“挤出效应”;也有声音担心DCEP在往后发展的过程中会不会改变目前“消费者——特约商户——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的支付市场格局,最终变成只需要“点对点”双方进行直接交易,不需要依赖其他任何第三方机构参与的清算格局。



(一)银行存款和支付账户余额是法定货币的电子化形式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银行存款以及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工具的本质是什么。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手上持有法定货币的时候,除了将其转换成有价证券及其他资产的情形外,目前通常存在的三种形式是现金、银行存款与支付账户余额,前两种形式分别对应M0以及M1、M2,第三种形式对应的即是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工具。从信用角度来看,持有现金即直接持有法定货币,具有无限的法偿性,因此对应的是国家信用;银行存款是持有人将法定货币委托给银行保管,由银行信用作为担保,对应的是银行信用;同理,支付账户余额则对应支付宝、财付通等支付机构的企业信用。因此,现金即是法定货币本身,是根本;而无论是银行存款,还是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账户的余额,其本质上均是法定货币的电子化形式,而非新的货币。



(二)央行数字货币基本不会对现有的零售支付体系造成重大冲击

上面提到了,DCEP是针对M0的替代,而非M1和M2。在我们现有的零售支付体系中,无论是线上支付还是线下支付,最终的资金来源均是银行存款(银行卡)和支付账户余额,也即是M1和M2的范畴,因此,仅从这个根本性的出发点来看,DCEP无意、也基本不会对M1和M2造成重大冲击。举个例子,在电子支付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尚不能说电子支付工具可以完全取代纸钞,那么同样的,未来对M0进行一定替代的DCEP推出以后,也同样会是我国货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式纸钞、DCEP、电子支付互为补充的局面,各种形式的法定货币在不同的场景拥有不同的功能。



同时,DCEP采用的是双层投放体系,即下层面对公众端有专门的商业机构来进行投放,为的就是防止“金融脱媒”,人民银行无意在电子支付工具领域与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形成直接的竞争,而是希望站在一个更高的宏观视角,主导整个央行数字货币的体系建设,同时也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现有基础设施的服务优势,就如同人民银行建设的大、小额支付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是面对金融机构服务的一样,DCEP也会是如此,央行在上层面向商业银行投放,商业银行再面向社会公众投放,央行不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



(三)零售支付系统的高并发量问题仍然需要中心化的机构或机构群来主导才能解决

从比特币、稳定币(Libra)设定的交易完成时间(每秒7笔和每秒1000笔)来看,高并发量是区块链分布式技术基本无法逾越的难题。作为对比的,在去年双十一的时候,网联的交易峰值达到了92771笔/秒。也就是说,在零售支付系统中,特别是线上交易的过程中,交易速度与交易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因此,在零售支付市场中,拥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心化机构或机构群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也是提高交易速度、解决交易高并发量所必须的。从DCEP的设计来看,“双离线支付”功能让它在传统的线下交易场景中具有较大的优势,而如果DCEP要应用在网购等线上支付的场景中,出于高并发量的需要,可以预计DCEP在下层的投放体系中仍然会应用目前现有的清算格局,无论最终承担中心化角色的机构是否会是银联、网联等清算机构(大概率会继续延续),在线上支付领域基本不会回归“点对点”的交易清算模式。“点对点”、不依赖于第三方机构,并不完全等同于交易效率的提高,我国支付市场的发展成就充分证明了现有格局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因此,可以预计,在DCEP推出以后,目前支付市场基本框架与格局也不会发生重大变化,而是会在促进中继续发展。



三、结语

人民银行推出DCEP,是对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前瞻性研究与实践,对于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DCEP的设计符合我国的国情以及社会公众的使用习惯,同时也对金融系统的影响作了安排,科学有效。对零售支付市场的影响方面,可以预见,DCEP不会对现有的零售支付体系造成重大冲击和影响,而会在特定的场景下发挥其特有的优势,作为现有电子支付工具的一个重要补充,同时,由于顶层设计直接归属人民银行,在未来还可以根据金融宏观调控的需求做拓展和延伸,有能够充分保障我国的金融主权和金融安全。期待DCEP正式推出与公众见面的那一天。

[文件下载][数字货币对支付系统的影响研究4.docx]


[文档编号][BPS-13530-ITEMTYPE-10012-13530]
数字货币是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近年亟待推行的一种新兴的电子货币,具有加密性、去中心化、总量固定等诸多基本特性。数字货币一旦出现,将会对我国现有的货币支付体系常态产生相应的冲击和影响。文章拟在探讨数字货币相关政策影响的理论基础上,研究提出数字货币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数字货币与传统沿用的支付交易货币比较,时代特性凸显
数字货币最核心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主要方面。一是传统的电子货币本身没有发行的主体,法定数字货币存在着中央银行这个发行主体。传统的虚拟货币发行主要依赖于当前的网络信息和金融技术,而非特定的金融机构。二是受限于发行和创建数字货币时间和算法的限制,数字货币的交易总量是固定的,这就从根本上完全消除了滥发数字币导致通货膨胀的种种可能。三是传统的货币交易过程仍然需要数字货币网络中各个交易节点的参与和认可,交易过程要保证必须足够安全。

相较于传统沿用的货币支付方式,数字货币以其自身先天所具有的分布式交易记账功能为基础,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从支付媒介来看,数字货币完全以现代数字信息电子计算技术为基础,在所构建的数字货币网络通信交易系统网络中实现交易资金和票据等信息的实时交换,而传统数字货币支付的方式既仅仅有通过传统的网络和手机通信进行的现代化支付,也有通过传统的人工信息传递的方法进行数字货币支付的传统纸质资金和票据进行支付。因此,从传统支付行为效率上的角度来看,使用传统数字货币进行支付要更加方便快捷。从传统支付成本来看,数字货币的支付行为只包括付款方和收款化两个支付对象,交易方和支付网络中其他的节点只要自动完成了账和交易对账的操作即可,无需进行任何人工的干预。而传统的货币支付行为中,至少有包括付款方、付款银行、清算组织、收款银行、收款人等五个对象,其中付款银行、清算组织、收款银行都可能需要在货币支付的行为中向对方收取一定的费用,以有效平衡其自身的系统性开支和成本,这就大大增加了整个货币支付系统交易行为的效率和交易成本。从提高线上支付系统安全性的角度来看,数字货币一般都使用了加密的算法,且记账的行为一般是属于全网性的,造假难度极大,而传统的支付交易系统的行为中,伪造的数字虚拟纸币、伪造的票据、空头支票等已经是较为常见的造假现象,这就给其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数字货币对于支付体系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
安全有保障,有利于实现线上支付系统清算工作效率的集中化和提高当前各类支付金融机构都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了线上客户支付的渠道,但受限于其技术水平、资源的投入等其他诸多方面的因素,在某些特定的时刻,由于线上客户和支付系统交易请求的集中化和爆发,会直接造成线上支付交易系统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及时有效的响应线上支付系统交易的请求,而间接造成支付交易的失败,极端的情况下,交易系统可能会直接“瘫痪”,这严重的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客户的线上支付交易体验。数字虚拟货币由于交易系统实现了“去中心化”,不再是系统需要根据中心结点对所有支付交易的数据进行处理,极大地减少和降低了数字货币交易系统的成本和资源占用需求,有效地保障和提升了数字货币支付交易清算的质量和效率。

丰富了数字货币支付清算工具的种类和安全性数字虚拟货币支付工具作为一种虚拟货币支付清算工具,拥有和法定支付虚拟货币一样的安全性和支付清算功能,相比于其他传统的纸质虚拟货币较高的支付发行、运输、保管、防假、验点等费用成本,数字虚拟货币在此支付费用方面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数字虚拟货币可以作为纯电子化的现金,与电子票据等其他非现金“拟货币支”清算工具的功能相比,具有强大的防伪性和较低的保管费用成本。因此,在数字货币具有同等效益和便捷性的实际情况下,数字货币将在未来会更加具有较强的替代性,预期将会较好地利用货币替代实物上的现金和部分的非现金货币作为支付的工具,进一步丰富了支付清算服务工具的体系,增加了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数字货币零售和支付的选择。

人民银行数字货币促使现行的中央银行支付进行重大改革。人民银行为我国社会消费者提供的支付和清算的服务是基于中国人民银行自身作为一个国家中央银行的法定支付职责之一,当前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其基于中国的现代化移动支付的系统为全社会消费者提供了支付和清算的服务,因此,人民货币银行的支付可以准确地说已经是基于我国数字货币支付清算服务体系的第一个核心支付节点,而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的一大重要特征就是“去中心化”,因此,数字货币一旦在我国推广和发展开来,人民银行作为我国支付清算服务体系的第一个核心支付节点的作用和地位将一定会进行相应改革。同时,消费者需要准确地掌握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的使用和交易相关信息,人民银行需要在有效地严格履行反网络洗钱、账户安全监管等法定的职责方面提高效率。

商业金融银行机构支付机制改革也面临着新形势新需求。商业银行的支付服务功能需要跟进,商业银行支付的服务功能是整个商业银行的基本功能之一,支付的业务收入也是整个商业银行重要的支付中间业务收入之一。当前,商业银行电子交易是整个经济社会金融支付服务市场的重要中间业务入口,在其支付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的广泛应用,将会极大地使得商业金融和公众在其进行数字货币支付时,绕开商业金融银行传统盈利点。客户不再简单地需要利用商业银行数字货币作为中间媒介发挥支付联通的重要作用,这将降低商业银行支付的服务功能带来的收入。商业银行的存款也面临调整,存款是互联网时期商业银行发展和生存的根本之一,其重要性对于商业银行及至整个中国现代互联网金融体系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数字货币在一定意义上是作为“去中心”、去媒介的移动支付的工具,其持有人将不再需要将数字货币存入传统的商业银行。可以如同持有现金一般,人们自行选择保管或者持有,即可更加实时有效地满足各种场景下的数字货币支付服务功能。

结束语
为了巩固中央银行在支付体系的核心影响力和地位,中央银行应该主动地介入,将数字货币的发行权牢牢掌握,研究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数字货币。“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公众”的结构类型,可以有效减少数字货币发行以后,对公众的使用支付习惯的直接影响和对现行的支付管理系统的冲击。

[文件下载][数字货币对支付系统的影响研究3.docx]


[文档编号][BPS-13529-ITEMTYPE-10012-13529]
所谓区块链技术,指的是点对点传输、加密算法、数据存储的一系列先进计算机应用技术。同时,区块链也属于一种虚拟的数字货币概念。而建立在区块链基础上的支付系统,存在着无中介的特点,因此改变了目前支付结算体系以集中清算为主的现状。笔者分析了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对支付结算体系的影响,具体如下。

区块链数字货币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其属于传统货币的一次巨大变革和颠覆。同时,区块链数字货币也对金融机构结算体系、货币政策、反洗钱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未来,数字货币将会是主要的发展趋势。中央银行需要在政策合理、技术完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推广和应用。

一、区块链技术对支付结算体系的影响
(一)支付结算的原理产生变化

过去的支付结算模式非常复杂,而且容易受到时间以及地点的限制。但区块链技术则不同,其能提高结算的方便程度,同时也摒弃了清算和对账的流程。所有区块链中的支付,都能在短时间完成,效率非常高。如果是跨国支付,则摒弃了层层代理开户的各种流程,使得资金更加安全。不仅如此,建立在区块链基础上的支付体系,也能实现每一笔的整额交易,而且运转的速度非常快。

(二)提高了支付环境的开放性

在过去的银行支付系统里,不同的金融支付体系在各自的系统中独立运行,而且不会和其他的支付体系产生关联。如果是不同银行之间的交易,则需要通过中央银行所构建的平台来完成。但区块链技术缺完全不同,其提高支付环境的开放性,仅仅需要通过一体化的网络基础协议,便能促使所有的支付系统得到连接和沟通,减少了系统延伸的成本,而且提高了支付的总体覆盖范围。

(三)提高了安全性

过去的支付体系需要将央行当做是支付信息交换平台,促使不同金融机构的交易行为都被记录在其中。在近几年,网络支付的技术开始得到使用,但其中存在支付方面的风险。然而区块链技术却存在无法更改、可追溯的特点,促使风险的追逐和控制有了更多的参考依据。通过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使用,所有的交易都能进行追溯。如果发现了其中的异常,那么还能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二、数字货币对支付结算体系的影响
(一)对传统金融业务产生影响

数字货币摒弃了中介化的特点,所以也意味着金融机构和银行的职能越来越弱,所吸纳的存款更是越来越少,最终使得信贷能力降低。而且过去的现金业务也逐渐被取缔,一些建立在网点的业务慢慢被代替。与此同时,网络业务、移动端业务也容易产生很多的问题。

(二)提高監管的力度

数字货币因为具有支付可追溯、无法篡改等特点,所以也使得各种支付和交易更加安全可靠。不仅如此,其也降低了反洗钱的成本,因为资金来源、资金交易过程都非常清晰、明确。所以,数字货币也提高了资金管理效率以及金融交易效率。

(三)对账户体系产生影响

数字货币从央行发行至商业银行,能对账户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今的社会经济行为需要建立在银行的账户体系中,而且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服务系统等,扩展数字货币的推广范围,减少银行使用数字货币的各种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仍然要完成对用户身份的核定,从而防止产生洗钱行为。用户先开设传统的银行账号,再在银行内建立数字货币的账号,促使自身的存款与数字钱包里的资金能进行转换。

三、银行的具体对策
(一)了解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的应用区域

如今,全球诸多国家都在开展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的研究,并深入了解这两者在金融领域、社会领域的具体应用。对于银行来说,也必须要加强对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的开发,而且和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中心进行交流。在平时,银行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技术开发、业务规划等一系列的工作,从而促使自身在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中的应用得到拓展和延伸,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在区块链的研究开发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企业、科技企业的参与非常重要。为此,银行可借助融资合作的模式来建立与区块链技术开发企业的关联。这样一来,不但能获取需要的技术资源,同时也能帮助银行培育新的效益增长业务。不仅如此,也要在区块链技术开发和应用的范围内和相关机构共同协作,构建业界组织联盟,促使区块链业务得到一定的发展。

(三)建立会计核算体系和支付结算制度

央行在发行数字货币的过程中,关于数字货币的调控和存取,必须由商业银行进行记录。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实物来进行管理,而且针对数字货币在存取、调整方面的核算程序,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制度,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展现出当前数字货币的业务情况。

此外,也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支付结算监督制度。因为数字货币促使传统货币被替代,而且在存储和流通方面也产生了变化。国家和政府需要对法律制度、监管制度进行重新制定,尤其是在反洗钱方面更是要加强监管。最后,银行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业务管理对策、操作程序等,促使数字货币能得到更好的应用。

四、总结与体会
如今,随着货币形式的不断变化,区块链技术也由此而产生,其具有交易成本低、安全性高的特点。但在对其进行应用的时候,要严格对风险进行监管,推进技术发展与风险管控同步进行,促使人民币朝着数字化的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洋,唐任伍.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的区块链金融模式综述与合规创新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9(07):21-31.

[2]郭建新.浅析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创新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9(12):114-115.

[3]黄星月.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创新中的应用[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3):54-59.

[文件下载][数字货币对支付系统的影响研究2.docx]


[文档编号][BPS-13528-ITEMTYPE-10012-13528]
关键词:数字货币建议措施影响


摘要:信息时代,为了满足金融科技的发展需求,各国央行推出法定数字货币。文章从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法定数字货币对支付体系的影响,提出发展法定数字货币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数字货币;支付体系;影响;建议措施

数字货币即DCEP,使用电子货币的形式代替实体货币,分为密码货币、法定数字货币两种。其中,法定数字货币由国家货币局统一发行,可完全取代传统的纸质货币、电子货币。可以认为,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出,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发展金融科技的必要条件。

1.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

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由央行全权负责。早在2014年,央行就成立了专门小组开展研究工作,对发行法定数字货币进行论证。2015年,形成了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基本框架,初步解决了发行环节的技术、法律、金融影响等问题。2016年7月,开始研发基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原型。此后,法定数字货币步入快速发展阶段:2017年,正式成立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2018年,数字票据交易平台试运行成功;2019年8月,确定采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体系。2020年8月,法定数字货币将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等地区进行试点测试,并计划未来2-3年在全国范围推广。

2.法定数字货币对支付体系的影响

2.1 削弱了传统货币功能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银行提供多种支付形式,例如远程支付、即时支付结算;第三方支付平台,利用二维码实现了线下支付,提高了支付效率。面对这种情况,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有助于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支付体系[1]。与此同时,传统货币支付虽然操作便捷,但是无法完成远程支付、跨时空支付,因此会削弱传统货币的支付功能。

2.2 优化了整个支付系统

宏观角度看,发行法定数字货币,能对整个支付系统进行优化。基于传统货币支付的缺陷,央行向私人机构让渡货币的部分特性是暂时性的,推出法定数字货币后,就能降低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依赖性,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其一,法定数字货币可拓宽支付网络,兼具便利性和安全性;其二,法定数字货币可解决现金缺陷,例如发行现金成本高、偷税漏税等。

2.3 有助于社会节本增效

将法定数字货币用在金融资产的支付结算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我国目前的债权、非标准化股权、贸易融资、金融衍生品等交易,因中心化程度低,导致结算时间长[2]。如果引入法定数字货币,这些交易直接使用法定数字货币支付结算,就会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从相关研究来看,有学者提出在数字票据交易平台上,利用法定数字货币进行清算结算,并配合完善的管理机制,可以显著简化票据交易流程,节约中间成本。

3.发展法定数字货币的建议措施

可见,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出和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对支付体系既有积极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发展法定数字货币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措施:

3.1 加强技术研发力度

法定数字货币能否顺利发行、正常流通,基础是有先进的、完善的技术支持。其一,开展研究工作时,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依据法定数字货币的原型系统,进行技术研发、试验、论证,突出法定数字货币的特点和优势。具体操作上,可以从第三方支付、私人数字货币等方面汲取经验,找到便利性、安全性的平衡点。其二,为了减少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阻力,央行除了试点测试以外,还应该向全社会进行宣传,在支付结算、流通、监管等基础设施上提前布局,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推进,为法定数字货幣的推广使用打下基础[3]。

3.2 控制发行环节风险

不论何种货币,在发行环节均会产生一定风险。法定数字货币是一种新型的货币形式,它的出现会冲击目前的金融体系,对货币政策的制定产生影响,对投资、消费、资金管理等行为带来影响。在这方面,其一央行应对法定数字货币在发行、流通、回笼等环节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最大程度上减轻对整个金融系统的影响。其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不可避免地影响银行的传统业务,降低盈利能力和利润水平。对此,应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业务,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制定出和法定数字货币相关的产品服务,帮助商业银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助力银行平缓渡过转型期。

3.3 创新市场监管体系

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对市场监管工作也提出新要求,只有创新监测、监管工作,才能保证法定数字货币体系有效运行[4]。其一,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相伴而生,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也会潜藏风险要素。而传统的货币监管体系,不满足法定数字货币的监管需求,央行必须与时俱进,对监管理念、方式、手段进行变革创新。其二,法定数字货币在市场流通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信息,监管部门应该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监管,辅助监管部门制定政策和管理决策。其三,明确央行在法定数字货币流通上的主体责任,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风险进行识别、预警,积极主动地应对风险事件。

4.结语

综上所述,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是发展金融科技的必要条件,虽然削弱了传统货币功能,但优化了整个支付系统,有助于社会节本增效。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应加强技术研发力度,控制发行环节风险,创新市场监管体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任麟祥,石丽娜.法定数字货币的影响分析与发展建议[J].时代金融,2021(10):49-51.

[2]邓红霞,张晓敏,刘小华.普惠金融视角下法定数字货币思考[J].金融博览,2020(9):60.

[3]王凯.法定数字货币的惯性效应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4]姚前.法定数字货币的经济效应分析:理论与实证[J].国际金融研究,2019(01):16-27.

[文件下载][数字货币对支付系统的影响研究.docx]


[文档编号][BPS-13527-ITEMTYPE-10012-13527]
第1页┆共1页  1 每页10项┆共10项
早该帮
扫码看本页 本页浏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