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得其秒®系列指导手册由快写科技旗下早该帮ZAOGAI.COM出品
报告编号:BANG-BPS-ID-13929
UPDATETIME:20230605
CONTENT 目录
手册封面
简介概述
样本与范文
目录与框架
相关政策文件及行业数据
交付标准
舆情与新闻
评论与投稿
图文引用资源
学习与操作指导
委托专家服务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23天开始,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足月儿在第1014天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可延迟致3周4周消退。虽有黄疸,但孩子没有什么不适,一般情况好。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治疗。

2、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对于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伤害。对于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可以继续用母乳喂养。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早期可进行换血疗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


[文档编号][BPS-25654-ITEMTYPE-10012-25654]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1. 生理性黄疸状态较好:新生儿可以正常吃奶、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正常。

2. 出现时间较早:多数足月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黄疸。

3. 黄疸高峰期较短:一般在出生后5-7天到达高峰,7-9天消退,不超过14天。

4. 黄疸增长较慢:每天增长速度不超过5mg/dl。

5. 黄疸程度较轻:足月儿胆红素值<12.9mg/dl,早产儿胆红素值<15mg/dl。

6. 不会反复出现:若反复出现黄疸,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文档编号][BPS-25652-ITEMTYPE-10012-25652]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病因

(一)生理性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包括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差;胆红素排泄能力缺陷;肠肝循环增加。因此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在生后第1周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二)病理性黄疸

1.胆红素生成过多因过多的红细胞的破坏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常见的病因有: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肠肝循环增加、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血红蛋白病、维生素E缺乏和低锌血症等。

2.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由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常见的病因有:缺氧和感染、Crigler-Najjar综合征(先天性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缺乏)、Gilbert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症)、Lucey-Driscoll综合征(家族性暂时性新生儿黄疸)、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吲哚美辛、毛花苷丙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21-三体综合征等。3.胆汁排泄障碍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但如同时伴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有未结合胆红素的升高。常见的病因有:新生儿肝炎、先天性代谢性缺陷病、胆管阻塞、Dubin-Johnson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结合胆红素增高症)等。

新生儿黄疸临床表现

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1)黄疸色泽 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2)黄疸部位 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3)新生儿 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4)早产儿 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2.病理性黄疸常有以下特点:①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程度重,足月儿大于12.9mg/dl,早产儿大于15mg/dl;③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超过5mg/dl;④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现。

(1)黄疸程度 除面部、躯干外,还可累及四肢及手、足心均黄染。(2)黄疸颜色 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呈桔黄或金黄色;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呈暗绿色或阴黄。

(3)伴随表现 溶血性黄疸多伴有贫血、肝脾大、出血点、水肿、心衰。感染性黄疸多伴发热、感染中毒症状及体征。梗阻性黄疸多伴肝肿大,大便色发白,尿色黄。

(4)全身症状 重症黄疸时可发生,表现反应差、精神萎靡、厌食。肌张力低,继而易激惹、高声尖叫、呼吸困难、惊厥或角弓反张、肌张力增高等。

新生儿黄疸检查

1.胆红素检测是新生儿黄疸诊断的重要指标,可采取静脉血或微量血方法测定血清胆红素浓度(TSB)。经皮测胆红素仪为无创的检测方法,操作便捷,经皮胆红素值(TcB)与微量血胆红素值相关性良好,由于此法受测定部位皮肤厚薄与肤色的影响,可能会误导黄疸情况,可作为筛查用,一旦达到一定的界限值,需检测血清血胆红素。

2.其他辅助检查

(1)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有核红细胞 在新生儿黄疸时必须常规检查,有助于新生儿溶血病的筛查。有溶血病时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减低,网织红细胞增多。

(2)血型 包括父、母及新生儿的血型(ABO和Rh系统),特别是可疑新生儿溶血病时,非常重要。必要时进一步作血清特异型抗体检查以助确诊。

(3)红细胞脆性试验 怀疑黄疸由于溶血引起,但又排除血型不合溶血病,可做本试验。若脆性增高,考虑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症等。若脆性降低,可见于地中海贫血等血红蛋白病。(4)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 正常>75%,G-6P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者此值减低,须进一步查G-6PD活性测定,以明确诊断。

(5)血、尿、脑脊液培养,血清特异性抗体,C反应蛋白及血沉检查 疑为感染所致黄疸,应做血、尿、脑脊液培养,血清特异性抗体,C反应蛋白及血沉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或降低,有中毒颗粒及核左移。

(6)肝功能检查 测血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损害较为敏感的方法,碱性磷酸酶在肝内胆道梗阻或有炎症时均可升高。

(7)超声 腹部B超为无损伤性诊断技术,特别适用于新生儿。胆道系统疾病时,如胆管囊肿、胆管扩张、胆结石、胆道闭锁,胆囊缺如等都可显示病变情况。

(8)听、视功能电生理检查 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可用于评价听觉传导神经通道功能状态,早期预测胆红素毒性所致脑损伤,有助于暂时性或亚临床胆红素神经性中毒症的诊断。

新生儿黄疸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胆红素,相关实验室检查等可进行诊断。重点在于识别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寻找致病原因,并早期识别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

新生儿黄疸鉴别诊断

应与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母乳性黄疸、生理性黄疸、G-6-PD缺乏、新生儿肝炎、完全性肝内梗阻、胆道闭锁等疾病相鉴别。

新生儿黄疸并发症

新生儿黄疸的严重并发症为胆红素脑病。当血清胆红素重度升高或同时存在高危因素时,可使未结合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入脑,导致胆红素脑病。多见于出生后1周内,最早可于出生后l~2天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溶血性黄疸出现较早,多发生于出生后3~5天。早产儿或其他原因所致者大多见于出生后6~10天。当存在早产、窒息、呼吸困难或缺氧,严重感染、低白蛋白血症、低血糖、低体温、酸中毒或体重低于1.5kg等高危因素时,血清胆红素低于临界值亦可发生胆红素脑病。一般可于重度黄疸高峰后12~48小时出现症状。

新生儿黄疸治疗

1.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未结合胆红素经光照后可产生构形异构体、结构异构体和光氧化作用的产物,其中以结构异构体的形成最为重要,它能快速从胆汁和尿液中排泄而不需要通过肝脏代谢,是光疗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是蓝光照射。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可采用连续或间歇照射的方法,至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分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2.换血疗法换血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但换血需要一定的条件,亦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故应严格掌握指征,一般用于光疗失败时。

3.药物治疗应用药物减少胆红素的产生,加速胆红素的清除或抑制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包括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

4.支持治疗主要是积极预防和治疗缺氧、高碳酸血症、寒冷损伤、饥饿、感染以及高渗药物输注等,防止血脑屏障暂时性开放,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文档编号][BPS-25644-ITEMTYPE-10012-25644]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不同,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症状表现为: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

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为:

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以上就是新生儿黄疸症状的介绍,要注意的是在新生儿出现黄疸时,家长可以喂葡萄糖水帮助退黄。黄疸较重时,应及时将患儿送往医院治疗,防止核黄疸的发生,避免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


[文档编号][BPS-25639-ITEMTYPE-10012-25639]
针对新生儿黄疸患者需要定期晒太阳,即可以有效促进新生儿对钙的吸收,又能在光线下准确观察其皮肤黄染的变化情况。同时,还可对新生儿采取母乳喂养,这样获取的营养物质相对较为全面,通过增加喂养次数,还能以促进排尿的方式排出体内多余胆红素。而且新生儿黄疸者还需要增强免疫能力,以免受到外界病菌的感染。

新生儿黄疸是因为体内胆红素含量过高,无法正常排出而导致的病症,其中引发原因主要分为生理性以及病理性两种。患上新生儿黄疸后,大多数表现为皮肤黄染的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抽搐的现象,在采取相应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做一些护理措施对病情起到缓解的作用,那么,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呢?

一、定期晒太阳

这不仅可以促进新生儿对钙元素的吸收,增强体质,而且还能在充足的光线下,通过新生儿皮肤表面的颜色变化进行详细观察,判断病情的发展程度,若是皮肤黄染症状加重,则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需要注意晒太阳时要避免光线直射新生儿的眼睛,以免对其造成一定的危害,对视力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母乳喂养

因为母乳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较为丰富,适合喂养新生儿黄疸者,同时还要注意适量增加喂养的次数,可以促进新生儿的排尿,体内蓄积的胆红素也能通过此种方式有效排出,还能缓解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不过母乳喂养的妈妈应该格外重视自己的饮食,否则摄入食物的某些成分可能进到新生儿体内,不利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三、增强免疫力

这主要是为了有效抵抗外界病菌的入侵,因为新生儿本身机能未发育完全,患上新生儿黄疸后会进一步降低其免疫能力。因此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给新生儿及时添、减衣物,从而避免着凉引发的感冒,甚至是发烧的后果,这会不利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同时,还要注意让新生儿脐带处保持干燥、卫生,以免引发感染。


[文档编号][BPS-25625-ITEMTYPE-10012-25625]
概述: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皮肤及黏膜黄染,病因复杂,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两大类。病理性黄疸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常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

分类及治疗原则:

一、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生后两到三天出现,四到五天达高峰,十四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至生后三到四周消退,除皮肤和巩膜黄染外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

二、病理性黄疸:

特点:黄疸出现早(二十四小时内),黄疸过重,血清胆红素浓度大于205.2-256.5ummol/L,或每日上升大于85umol/L,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超过两周,早产儿超过四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胆红素大于26umol/L。

治疗原则:

以治疗病因为主,并迅速降低胆红素浓度,辅以支持疗法。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

一、预防胆红素脑病

1、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皮肤、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变化,以判断黄疸发生的时间及进展情况。

2、及时纠正缺氧、低血糖、酸中毒及避免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影响血脑屏障功能。

3、做好光疗和换血治疗的准备及护理工作。

4、遵医嘱给予肝酶诱导剂和白蛋白。

二、健康教育

向患儿家长介绍黄疸的有关知识,指导其学会黄疸的观察,以及早发现问题尽早就诊。指导正确喂养,以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


[文档编号][BPS-25621-ITEMTYPE-10012-25621]
临床中宝爸宝妈经常咨询一些黄疸的问题,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什么情况下需要住院治疗?宝宝黄疸一直不退怎么办?黄疸越来越重会不会有危险?非专业的人士判断是否治疗、如何治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血清总胆红素是判断黄疸值高低的指标,但并不是判断黄疸严重的唯一指标,需要根据宝宝出生胎龄、日龄,甚至时龄、体重、高危因素等综合判断。宝宝是不是需要治疗,最好由专业的儿科医生评估,不要自己判断。以下列出日常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避免道听途说的错误知识给大家造成过度恐慌,或者延误宝宝病情。

新生儿黄疸的概念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超出了人体的代谢能力,引起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巩膜及其他脏器黄染,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黄疸消退的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将新生儿黄疸分为两大类,即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其中生理性基本可自行消退,病理性则需要根据不同病因给予不同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由于小儿出生时胆红素产量大于排泄量所造成的。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由于胆红素生成过多(高胆红素血症)、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胆汁排泄障碍等多种原因导致的,相关疾病包括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溶血、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胆道闭锁等。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症状重时全身皮肤明显黄染,伴有嗜睡、拒奶、甚至肢体抽搐。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通常在生后2~3天开始逐渐出现皮肤黄染,4~5天达到高峰;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到高峰,可自行消退,足月儿通常不超过2周,早产儿通常不超过4周,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足月儿不超过220.6μmol/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新生儿状况良好,吃奶、大小便、发育、睡眠等一般状况良好。

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时间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 黄疸程度重:静脉血胆红素增高迅速,总胆红素大于221umol/L(相当于皮胆值13mg/dl); 黄疸进展快:每天升高幅度大于85.5umol/L(相当于皮胆值5mg/dl); 黄疸持续时间长或者黄疸消退后再次出现: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新生儿黄疸治疗

生理性黄疸通常预后良好,不需要特殊治疗,加强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多吃多排,一般可自然消退,足月儿多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多在4周内消退。

病理性黄疸通常是以光疗、药物治疗和换血治疗为主,并根据不同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通常预后良好,极少数有后遗症。黄疸严重时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因此需引起重视。

新生儿黄疸可能有哪些并发症?

大部分的新生儿黄疸消退良好,但极少数病理性黄疸患儿,如果合并引起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且未及时治疗的话,最严重可引起死亡。即使经治疗,也可能遗留牙釉质发育不良、手足徐动、听力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后遗症。家长应积极关注患儿黄疸进展情况,并根据医生建议照顾患儿。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1. 生理性黄疸一般体温、体重、食欲及二便均正常,可自行痊愈;

2. 观察孩子皮肤颜色:如果孩子的皮肤黄疸范围逐渐增大,颜色逐渐加深,应及时就诊;

3. 观察孩子生命体征:如果孩子体温、呼吸出现异常;或者哭声、吸吮力发生变化,应及时就诊;

4. 观察大便颜色,若颜色、性状异常,及时就诊;

5. 注意保暖,体温维持在36~37℃,低体温影响黄疸的消退;

6.尽早喂养,有助于胎便排出,建立孩子的正常菌群,有助于黄疸消退。


[文档编号][BPS-25606-ITEMTYPE-10012-25606]
对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区别,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出现的时间:一般病理性的黄疸在生后24小时之内就出现,而生理性的黄疸在其生后2-3天开始出现。

2、程度:病理性黄疸进展比较快,而生理性的黄疸在生后的七天左右会达到高峰,之后在生后的两周逐渐消退。

3、消退的时间:对于病理性的黄疸,如果是足月的新生儿,黄疸在生后两周不能消退,可能持续到两周之后,尤其是早产儿,黄疸可能还会持续到生后的一个月,而且病理性的黄疸会退而复现。

4、伴随症状:生理性黄疸往往没有相应的伴随症状,新生儿一般情况好,吃奶好,而病理性的除了黄疸之外,往往还会伴有发热、反应差、感染等相应的其他症状。

以上这些都是病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最主要的区别。


[文档编号][BPS-25598-ITEMTYPE-10012-25598]
对于孩子黄疸消退的顺序,这个时候与黄疸出现的顺序相反,它的相对顺序具体如下:

第一、从孩子的四肢远端开始消退,也就是从手、足、四肢开始,逐渐到四肢的近端,也就是到上臂和大腿。

第二、四肢的黄疸消退干净之后,再到孩子的躯干。

第三、躯干消退之后,最后消退的是头面部。

这个消退顺序和孩子黄疸出现顺序完全相反,也就是黄疸先从头面部开始出现,然后到孩子的躯干,再到四肢的近端,最后到四肢的远端。所以,对于孩子黄疸出现和消退都有一定的顺序,确实可以通过皮肤上的黄染部位,初步去判断孩子黄疸的情况,比如孩子只有头面部有黄染,这个时候可能黄疸水平不会太高。如果孩子已经在手、足、心都有黄疸,往往说明胆红素水平比较高,需要积极的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测,并且做相应的对因和对症治疗。


[文档编号][BPS-25592-ITEMTYPE-10012-25592]
大约有三成左右的以母乳哺育的宝宝黄疸现象会比较明显,而且黄疸的时间会持续到比较久,一般刚出生的宝宝都会有黄疸的现象,对于新生儿黄疸,新手妈妈一般都无所适从,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应对新生儿黄疸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帮到各位妈妈。

1、仔细观察黄疸变化

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专家建议可以按压身体任何部位,只要按压的皮肤处呈现白色就没有关系,是黄色就要注意了。

2、观察宝宝日常生活

只要觉得宝宝看起来愈来愈黄,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都要去医院检查。

3、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

要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再加上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带给医生看。这是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肝脏处理好的胆红素会由胆管到肠道后排泄,粪便因此带有颜色,但当胆道闭锁,胆红素堆积在肝脏无法排出,则会造成肝脏受损,这时必须在宝宝两个月内时进行手术,才使胆道畅通或另外造新的胆道来改善。

4、家里不要太暗

宝宝出院回家之后,尽量不要让家里太暗,窗帘不要都拉得太严实,白天宝宝接近窗户旁边的自然光,电灯开不开都没关系,不会有什么影响。如果在医院时,宝宝黄疸指数超过15mg/dL,医院会照光,让胆红素由于光化的反应,而使结构改变,变成不会伤害到脑部的结构而代谢(要有固定的波长才有效)。回家后继续要照自然光的原因是,自然光里任何波长都有,照光或多或少会有些帮助。而且家中太暗对宝宝吸收维他命D有影响,但不要让宝宝直接晒到太阳,怕会晒伤,而且也怕紫外线带来伤害。

5、勤喂母乳

如果证明是因为喂食不足所产生的黄疸,妈妈必须要勤喂食物,因为乳汁分泌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勤吸才会刺激分泌乳激素,分泌的乳汁才会愈多,千万不要以为宝宝吃不够或因持续黄疸,就用水或糖水补充。不知道宝宝吃得够不够的妈妈,可以观察尿尿的次数,一天尿6次以上,以及宝宝体重持续增加,就表示吃的份量足够。但还是要观察宝宝后面的情形变化,如果黄疸退了又升高就绝对有问题,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文档编号][BPS-25582-ITEMTYPE-10012-25582]
第1页┆共1页  1 每页10项┆共10项
早该帮
扫码看本页 本页浏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