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中华消除贫困活动
20xx年10月是自治区确定的第3个“爱我中华消除贫困活动月”,10月17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21个“国际扶贫日”。为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贫困户手中,进一步营造扶贫济困的舆论环境和社会风尚,落实汪洋副总理提出的“十大行动计划”和8月24日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对扶贫开发作出的重要部署,现制定“爱我中华消除贫困活动月”及“国际扶贫日”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扶贫开发决策部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互助互爱”传统美德,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凝智聚力,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月活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活动内容

(一)利用各类媒体组织开展扶贫宣传报道。“爱我中华消除贫困活动月”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双爱”宣传教育,即:爱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爱中华弘扬扶贫济困。一是要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结合当地实际,深入阐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新疆开展扶贫工作的政治保障,改革发展成果是新疆开展扶贫工作的物质基础,支农惠农政策是新疆扶贫工作取得成就的巨大动力,各民族大团结是新疆扶贫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二是要大力宣传扶贫开发工作的突出成就和成功经验。深入宣传全面推进扶贫开发,是执政为民、改善民生、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疆的迫切需要。宣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扶贫工作机制,宣传坚持解放思想、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的工作思路;三是要突出报道各级政府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艰辛探索和贫困地区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生动反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扶贫开发的实际行动和积极成效。

(二)在10月17日“国际扶贫日”和“古尔邦节”前,结合各自实际,深入联系村贫困户家中开展捐款、捐物等形式多样的慰问活动。走访慰问一是要注意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帮助解决贫困户人畜安全越冬困难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是慰问对象要具有代表性,以脱贫积极性高、生产生活确有困难的贫困户、贫困“四老”人员及爱国宗教人士等为重点,对于因病和受灾的特殊困难户,要给予必要的物质援助,切忌借机慰问关系户或亲友造成不良影响;三是要注重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教育贫困群众牢固树立“热爱祖国、热爱新疆、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的思想,引导他们更新观念、勤劳致富,同时引导贫困农牧民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计划生育、移风易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扶贫济困的社会风尚。

三、责任分工

1、请宣传部协调指导吐鲁番电视台、日报社、广播电台等媒体,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通过系列报道、访谈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近年来各县(市)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支持推进扶贫开发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和鲜活经验,以及坚持自立更生、提高组织程度、激发贫困人口内在发展活力的工作方法等。各(县)市、各单位要积极与各新闻媒体联系,提供宣传稿件,并发挥好县(市)级媒体的宣传作用。

2、XX区政府网、吐鲁番网、各县(市)政府网、各部门子网站等网站媒体,宣传扶贫开发工作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以及各县(市)、各部门社会扶贫、行业扶贫等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有效的宣传报道,努力把网络办成宣传弘扬扶贫济困的新阵地。

3、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吐鲁番分公司在10月14日—17日期间每天向手机用户群发扶贫开发提示短信息一条,短信内容参见(附件)。同时,各县(市)、各有关部门协调有条件的场所利用电子牌,商场电子屏幕上播放扶贫开发标语。

4、各县(市)、各部门结合宣传活动,在古尔邦节期间,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为各族贫困群众献爱心、办实事、解难题。

四、活动要求

(一)明确职责、协调联动。各县(市)、各部门要按照此实施方案,结合各自特点和实际情况,细化制定本辖区、本单位的宣传慰问活动方案。

(二)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各县(市)、各部门宣传活动要生动实践、形式多样,慰问活动要真心实意、不走过场,确保两个活动产生较好的社会效应。

(三)密切配合、确保效果。各县(市)、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地区主流媒体开展宣传活动,并及时报送相关信息,重要的扶贫新闻报道需要协调自治区有关媒体时,可随时将稿件传送地区扶贫办。同时,要及时总结“爱我中华消除贫困活动月”和“国际扶贫日”活动的开展情况,于XX月2日前以文字和图片(电子版)形式同时报地区行署办公室(扶贫办)。


[文档编号][BPS-14404-ITEMTYPE-10012-30928]
早该帮
扫码看本页 本页浏览数
有害信息举报:jubao#qingcao.com(请替换#为@) 粤公网安备 44011802000546号 粤ICP备200663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