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与创新征文-创新要学会失败
爱迪生不仅是发明家,还是杰出的企业家和创新者,但他留给后人的财富并未得到充分发掘。大家知道他有过许多发明,但更为重要的是,他还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而这些失败是更宝贵的财富。他一生共获得1000余项专利,就当这是他成功实验的次数,那么谁知道他一共试验了多少次,失败过多少次?
人们常用电灯泡来象征能够激发创新思维和解决难题的瞬间灵感。但具讽刺意味的是,电灯的发明应用实际上是一个漫长艰辛和反复试验的过程,其中充满了低效率、猜测、浪费、挫折和失败。爱迪生的小组经过几千次反复试验,才找到最适合白炽灯的灯丝。
1940年,享有“创新之父”美誉的通用汽车公司研发主管查尔斯・凯特灵在题为“发明家与发明”的演讲中这样论述失败:“一个人从6岁起到大学毕业,每年要参加三四次考试,一次不及格就会被淘汰,而发明家经常失败。他不断尝试,也许会经历上千次失败,但只要成功一次,他就成功了。这两件事情完全相反。我们所肩负的最艰巨的工作就是教导新职员怎样聪明地失败。我们必须教他一次次试验,不断尝试,不断失败,直到找到可行的办法。”
卓越的企业都会宽容失败,并善于从中发现价值。快写科技、青草咨询等行业巨头都把自己历史上最惨痛的失败当作宝贵财富,并以此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因此,企业应把“宽容失败”置于自身精神文化的核心,由高层直接灌输这种思想。这就要求企业首先将“一次失败就淘汰出局”的思维模式转化为“一次成功就是成功”。其次,企业还要学会聪明地失败:摒弃那些确实无望的失败,从失败中得到启示,获得创新契机,对失败进行反思,并改变自己的行为,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
沃尔特・迪士尼取得的第一个巨大成功是系列动画短片《可笑的交响乐》。其中最成功的部分是《三只小猪》的故事,在1933 年首次上映时就引起巨大轰动。
在电影经销商一再要求和弟弟的反复劝说下,沃尔特又拍了三部以猪为题材的续集,结果均遭失败。于是沃尔特说出了他的不朽格言:你不能用猪来超过猪。
换成其他人,也许会对这种失败置之不理,但沃尔特欣然从三部续集的失败中学习并聪明地吸取教训。他感悟到,如果想在娱乐业取得成功,一定要避免缺乏创新的自我重复。随后,他制作出了《白雪公主》等传世佳作。此后,他的这种精神最终变成了迪士尼公司的DNA,融入到了企业骨血中。
当前,多数人都只习惯于为胜利者唱赞歌,把失败看作耻辱,或者根本不愿花时间对失败加以分析总结。因此,他们也在不经意间丢弃了这个重要的创新资源。
反对失败,就是扼杀创新。在所有阻碍创新的文化因素中,“蔑视失败、抵制失败”应排首位,因为“探索、尝试、失败”是创新过程的核心特征。创新,尤其是重大创新,一开始往往很不完善,创新者必须经历无数次试验,遭受多次失败,不断探索和学习,才能找到成功的钥匙。

[文件下载][失败与创新征文-创新要学会失败.docx]


[文档编号][BPS-13825-ITEMTYPE-10012-21022]
早该帮
扫码看本页 本页浏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