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
受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全国大学生就业情况普遍堪忧,我院就业工作也面临巨大压力。再者,由于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也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就业市场出现了一种低不成高不就的局面。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经济发达,是吸纳高校毕业生最多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我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工作理念,坚持深入企业做好调研回访工作。今年十月中旬至十一月初,我院招生就业处老师先后分赴广西区内和广东(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地40余家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调研访问,通过这次调研走访,我们较为深入地掌握了广西区内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的用人情况。为今后改进就业工作、开阔就业工作思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做好大学生培养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学院在创新办学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1.研究目的
通过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及对我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了解我院毕业生在企业工作情况,从中探索我院专业设置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为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提供决策依据;为学院毕业生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挖掘区内国家重点工程和大型项目中适合我院毕业生的岗位,积极为企业输送合格毕业生。
2.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选择了广西区内有代表性地区:桂林、柳州等地国有或国有转型大中型企业;广东珠三角地区大、中、小企业及用人单位;我院历届毕业生;兄弟院校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
2.2 调查方法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两种方式。发放《毕业生跟踪调查表(企业填写)》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使用Excel和spss11.0对问卷进行收集及统计。
2.3 调查时间
2009年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
3.研究结果
3.1 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及对我院毕业生所具备的专业素质的评价
据统计,95.7%的用人单位对我院的09届毕业生的评价为优良,具体情况见表1,企业认为我院毕业生的基本功还是比较扎实,工作态度好,进步很快。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主要集中在职业道德、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企业用人首先讲的是品德,能吃苦,其次才是“才能”,他们就是希望毕业生能吃苦耐劳、为人诚实,具备较强的动脑、动手能力、较强的专业能力。企业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做大做强,不缺管理类的人员,最缺的是具有真才实学愿意在一线上磨练的技术工人。很多企业愿意使用高素质的高职学生,他们认为从劳动力市场上招聘的农民工大多是文化程度不高,技术、素质较低,而高职生却能填补企业这方面的空缺,成为企业提升整体素质的首选者。尤其制造行业的合格员工,必须具备正确的心态、踏实工作的态度。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如何在苦、脏、累的工作环境中谦逊地做人做事,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等等。
通过与用人单位及企业的深刻交谈,我们深切感受到企业管理者们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望,踏实的工作态度就是要力戒浮躁,功利主义色彩不要太浓,认真地去做好每件事。比如,我院机械工程系2007届两名毕业生,刚毕业时在珠海某制造业企业做基层装配工,在粉尘多、躁音大、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情况下,由于踏实肯干,工作态度好,且利用工作之余积极努力学习专业技能,进步非常之快,短短两年的时间被破格评为设计工程师,获得企业的一致好评。
但也有些用人单位认为现在的毕业生刚走出校门,实际工作能力还不强,吃苦精神不足,对他们只愿去工作强度小、工资高的岗位表示理解,这些毕业生常常抱怨一线技术岗位工工作辛苦、工作环境差,总想坐办公室当管理人员,看不到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突显出了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的重要性,其实,学院也一直在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有些用人单位还表示在工作一线上,他们更愿意使用有吃苦精神的中专、技校生,因为他们稳定性强,心甘情愿从基层干起,这给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敲下了警钟,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更加要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3.2 用人单位、企业对专业的需求情况及用人单位对我院在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式等各方面意见及建议
在调研回访中,我们了解到教学中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的一些意见。不少企业代表认为,目前部分高校师资队伍老化、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毕业生,对毕业生表现为冷。而广西区内城市桂林、柳州地区及珠三角地区经济产业结构整体上以制造业为主,产品出口的比重比较大,理工科毕业生需求大,特别是高职毕业生的需求更多,主要专业是机械、电子、模具设计与制造、化工类等专业,只要是技能操作型的,毕业生有点真本事,在现阶段这种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紧缺的。因此,建议我院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做强或增设一些与原专业相近的新专业。比如,生产安全技术、锅炉、造纸、发酵等专业,这些专业虽每个企业需求数量不多,但,是很多企业急需的;各地区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基本饱和,对管理类、社会类、电子商务类专业需求比较少。从这些企业对人才类型的要求和已在用人单位工作的毕业生的呼唤与期盼中,我们深深地感觉到高职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担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压力与责任。
3.3 用人单位对我院在校企合作、冠名订单、短期订单、行业协会订单、企业联合订单办学等方面的需求和意见
对校企合作及订单办学的考虑,被调查的企业中考虑校企合作的占到了50%以上,校企合作和订单办学不仅为学校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而且有利于解决企业人才的需求问题,达到双赢的效果。企业也极力强调企业文化在校企合作中的重要地位,也是企业人才定位的重要环节。企业也非常愿意与学校合作办学,部分专业课程可以由企业定,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参与,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还提出了多种办学模式,比如,冠名订单培养模式是指为某个特定的企业招收学生并进行对口培养,企业也可以出师资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短期订单培养模式是企业急需希望学校临时组建学生,由学校和企业对学生进行宣传,根据学生与家长意愿双向选择,专门为特定企业培养所需的人才;行业协会订单培养模式是指行业协会根据企业成员的需求,由行业协会出面与学校签订用人订单协议,学校在招收新生的时候根据学生意愿招收;企业联合订单培养模式是根据某些企业的共同需求进行订单培养,比如像安全技术专业、发酵专业、锅炉专业等专业可以联合多家同类企业共同培养。
3.4 我院毕业生在企业、用人单位的工作情况以及对母校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等方面的评价及建议
通过与历届毕业生的座谈,很多毕业生都表示希望在学校学习期间加强对实践环节的安排和指导,特别是能增加下到企业进行实验和实习的工作机会,帮助学生架接“直通车”,切实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学校期间除了进行显性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隐性学习,多学习做人做事、人际关系、为人处世的技能技巧。
4.结论与分析
4.1 将企业文化渗透到高职教育当中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凝结、积淀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企业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现代企业都很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制订针对性很强的人才培训计划,在技术和思想素质上对刚毕业的学生进行教育,形成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员工团队。我们要加强现实的企业文化研究,以深化我们的办学理念和校训精神的认识,促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质量。用企业文化、理念熏陶教育学生,学校教育中全面渗透企业的理念和需求。
4.2 继续坚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
要坚持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关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广西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提出,更利于高校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各高校应分析预测劳动力市场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调研专业设置,超前开发市场潜在需要的新专业。围绕重点专业建设,创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和课程建设思路,经常走出去调研,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学院和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全面渗透企业的理念和需求,健全以教学骨干、外聘专家以及学生家长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4.3 深化教学改革,设置特色专业、错位竞争有待提高
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繁琐的系统工程,应加强宣传和联络工作,主动走出去,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吸纳企业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回访调研表明学院重视市场和企业的姿态,学院应根据定位和学科专业特色确定专业教学内容,尽量避免同类型同层次学校在同一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趋同,各院校形成专业特色定位,实现错位竞争,预防、防止学院办学及专业设置中的沉没成本。
4.4 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努力增强创业能力
在回访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有个别毕业生从学校毕业时间不长,经过短短几年打拼,就创建一家锁厂。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解决了别人的就业难题。同去考察的老师都深深赞叹。他的创业历程,具有启发教育意义。我们在与历届毕业生座谈时,他们都喜形于色,谈到大学生在民营小企业中的发展,他们都说现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虽然是正规的大学毕业生,出来时不知道做什么好,很茫然,到招聘的时候,才知道在学校浪费了很多学习时间,又没有工作经验,只好边打工边学习。所以在学校进行就业教育时要调整家长和学生的期望值,缩短与现实的差距,要转变就业观念,把就业方向对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作为一名大学生同样会大有作为。

[文件下载][高职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docx]


[文档编号][BPS-13433-ITEMTYPE-10012-12298]
早该帮
扫码看本页 本页浏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