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早该帮的大数据风控团队,根据掌握的金融数据分析并发布首份“老赖”报告。

这份报告将老赖人群进行了扫描,通过报告不难发现,31-40岁的男性用户成为“老赖”的可能性很大,同时这些老赖出现最多的省份是处于经济活跃的广东省。

实际上,减少逾期情况的关键在于贷前客户的选择,除了考虑到上文提到的逾期人群特征外,该报告还对用户的历史逾期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报告的一个重要的结论显示——历史逾期越严重,未来逾期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大数据专家提醒网贷机构应对贷款申请人的过去逾期记录进行审查,尽可能多地获取申请人的贷款记录以及逾期记录。

当然,剖析“老赖”人群特征的同时,其作用也在于帮助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老赖”之出现进行监控和预防。

逾期人群究竟长什么样?

1.性别

从男女比例上看,总体上有信贷逾期历史的人群中男女比例约为7.5:2.5,与申请贷款人群的男女比例基本持平,但是从逾期的严重程度上来看,男性比女性更易发生严重逾期行为。



2.年龄

从总体来看,有逾期历史的人群中以31-40岁的人群为主,占比约35%。这类人群正处于家庭和事业上都对金钱比较紧缺的状态,更容易发生逾期。低于26岁的年轻人由于信用历史都较短,所以占比最小。对于这群人,做信贷审批的时候往往需要结合对方的学历学籍或者父母的经济状况来进行还款能力的评定。而这类年轻人也恰恰是最需要有意识地去及早建立并维护好自己良好信用的人群。



3.职业

在逾期人群总体中,企业基层工作人员的占比是最高的,达到30%以上,这类人群收入较低,但对金钱的需求量较大,并且工作性质相对不稳定,发生逾期的可能性也就相对较高。因此网贷机构对客户资料进行审核时,应加强对工作单位的审核,应根据真实工作单位情况以及固定收入来确定发放贷款的金额。



4.学历

从逾期人群总体来看,学历为大学专科的人群占比是最高的,达到将近35%。这类人群的收入可能相对不稳定,具有较大的还款压力,因此逾期的可能性也较大。网贷机构应对大学专科学历的申请者进行严格把关,结合其他相关因素如年龄、职业等来确定申请贷款的发放。



5.地域

通过地域的分布情况来看,逾期人群中广东省的占比是最高的,占比达到8%以上。广东省是贸易大省,当地人群金钱业务往来较多,借款的需求较大,但由于贸易往来的不确定性,导致还款的及时性较差,从而逾期人数较多。网贷机构应根据地域分布的不同,对贷款额度进行不同的划分,来满足不同省份的特征。



历史逾期会对未来的逾期产生影响吗?

风控是网贷机构生存发展的根本,逾期是衡量一家网贷机构风控水平的决定性指标之一。逾期数据不仅会增加机构催收的成本,还会影响投资人行为。逾期人数越多,投资人会对机构的风控水平产生质疑,继而机构吸引的投资金额会相应减少,导致周转不灵的现象。因此机构要提高风控水平,减少逾期情况。

研究表明,历史逾期越严重,未来逾期的可能性就越大。历史发生过短期逾期的客户未来两年内发生逾期的概率是普通客户的5倍,历史发生过中期逾期的客户未来两年内发生逾期的概率是普通客户的8倍,历史发生过长期逾期的客户未来两年内发生逾期的概率是普通客户的9倍,历史发生过贷款不良的客户未来两年内发生逾期的概率是普通客户的11倍,可见贷款申请人的过去行为会对未来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网贷机构应对贷款申请人的过去逾期记录进行审查,尽可能多地获取申请人的贷款记录以及逾期记录。

近年来,网贷机构的出现,解决了很多个人以及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网贷也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中的重要版图之一,然而网贷行业相比传统金融贷款机构面对更多的行业信息的不对称。


早该帮数据研究表明:最近一年进行网贷申请的贷款的人群中,有61%的人此前没有传统金融的信贷记录,这些没有传统金融信贷记录的人中有52%的人此前有网贷记录。

在进行分析发现,历史网贷逾期记录的人在未来发生网贷逾期的概率高于历史传统金融逾期人群。

所以众多合作机构基本上都通过早该帮的逾期人群补充数据,帮助降低近六成的不良贷款率。



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网贷行业迎来新的机遇。但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挑战,经营不善者会被整个行业淘汰出局,因此对风控的把关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全面了解逾期人群的特征,才能高效提高风控能力,在瞬息万变的网贷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件下载][银行失信群体分析9.docx]


[文档编号][BPS-13617-ITEMTYPE-10012-13617]
消费信贷对于释放中国消费潜能意义重大,但也听到有人批评年轻人负债过多。那么,中国年轻人的真实负债状况究竟如何?11月13日,国内首份全景呈现中国90/95后年轻人消费信贷现状的报告——《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在京发布。该报告基于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2019年9-10月3036名中国年轻消费者的在线访问得出,力求还原出真实的中国年轻人信贷消费状况和行为方式。

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中国的“90后”“00后”约占总人口的24%,他们将主导未来5-10年的中国乃至全球消费格局。中国年轻人普遍有着成长发展的需求,有着追求品质生活的愿望,信用消费已经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报告》显示,在中国的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达到86.6%。

尼尔森消费者洞察研究总监何歆解读报告时说,数据虽然接近90%,但其中有近一半的人是把信贷产品当作支付工具使用的,如信用卡在免息内结清。扣除作为支付工具的部分后,中国年轻人实质负债人群约占整体年轻人的44.5%。

在免息期内还款,现金拿去投资理财,借的越多省得也越多。在调研访问环节,43.3%的年轻人明确表示,“使用信贷产品是一种更精明的消费方式”。

舆论对年轻人借钱消费的质疑主要在于其偿债能力。此次调研没有采用传统的“总负债/总资产”的计算公式,而首次引用了“债务收入比”(债务偿付额/可支配收入)这一新指标,更能够反映这个阶段年轻人的负债和还款能力。

通过每月待还款金额占月收入的比重(增量/增量)可测算,中国年轻人平均债务收入比(即负债率)为41.75% ,其中13.4%的年轻人零负债。如果扣除掉消费信贷作为“支付工具”的部分,那么年轻人的实质债务收入比将降为12.52%;在校大学生的实质债务收入比更低,只有7.5%。

调研还发现,互联网分期消费产品凭借灵活便利等优势,渗透率和好感度最高,其使用率高达60.9%(信用卡为45.5%)。值得关注的是,62%的使用者会将互联网分期消费用于基本生活,而非追求“伪精致”。同时,仍有23.5%的年轻人对信贷产品态度谨慎,尤其是学生,谨慎使用的比例超过40%,反映出年轻人分期行为相对理性。

从调研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年轻人没有被负债拖垮,反而还存下了不少钱。调研发现,32%的年轻人表示有明确的存款计划,且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每月新增存款比例也有明显提升,6成学生和近8成上班族每月能存下10%以上的收入。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加上存款,87%的年轻人近一年内从未出现过逾期现象,仅3.6%的人产生经常逾期和以贷还贷现象。行业一直忧心的“多头借贷”问题,报告也给出了答案——使用3个及以上互联网小额借贷平台的用户占比为3%左右。

借钱只是“一时爽”?尼尔森的调研结果发现,在使用互联网分期产品的用户中,35%的人对未来就业更有信心,45%的人对未来收入更有信心;而没有任何信贷的用户中,这两项数据分别仅为20%和25%。

现实也印证了这一点,调查显示,一线城市、有着高收入、本科以上学历和海外经历的“高薪高知”人群中,拥有实质负债的人数比例远高于“小镇青年”和低收入者。专家指出,合理地使用信贷产品,有助于年轻人更快实现美好生活。

[文件下载][银行失信群体分析8.docx]


[文档编号][BPS-13606-ITEMTYPE-10012-13606]
有权威机构发布了《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该报告显示,我国的90后人群平均的负债大概是12.7万,总体的债务与收入的比例是18.5,这意味着,年轻人要用18.5个月的工资收入才能还完所欠债务。该报告还指出,这还是2019年统计的数据,而从2020年开始,由于发生了卫生事件,估计国内年轻人的负债情况更加糟糕。

无独有偶,另一组数据也表明,在我国的借贷市场中90后人群占据一半,排在第一位,我国90后人群有1.75亿,其中有高达86.6%的人会选择使用与信贷有关的产品。更有甚者,90后年轻人直接将视为常用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在负债的年轻人当中,只有42.1%的人有这个经济实力还清所欠借款。而逾期整整半年没有还信用贷款的总体额度达到了892亿,这与10年相比差不多翻了11倍。在信用贷款逾期不还的人群当中,90后又是占据一半的份额。

90后年轻人之所以会负债累累,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很多90后收入并不高,但是他们却要享受高质量的生活,这就导致他们的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不相匹配,当90后们发现自己的经济条件根本无力支撑高消费,只能透支信用卡额度、花呗等来提前消费,结果是很多人过了免息期,还是无力偿还欠款,这样只能交纳罚款和滞纳金。有的银行和网贷平台允许年轻人分期还债,但付出的却是很高的利息。所以,最终很多人无法逃脱债务缠身的结果。

第二,现在很多资本方都看到了90后年轻人喜欢透支消费的习惯,觉得这是很好的商机。于是,各路资本一起进军到这个消费贷款市场。现在比较有影响的是银行信贷卡额度透支、花呗、京东白条,而网上的各类消费贷款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都要分得国内消费贷款市场这杯羹。

而像花呗、京东白条等网贷平台,借款非常简单,只需要当事人提供姓名、电话号码、身份证,几分钟就能完成贷款。正是因为贷款太容易 且金额也很大,使得年轻人一旦沾染了借钱消费的坏毛病,就很难回头了。

第三,很多年轻人本来并不想透支消费的,只因每个月的工资一到账就转到了微信或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平台,如此消费起来就无法得到控制。现在各大电商平台上面的商品价格又便宜,品种又多,还是送货上门,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很多人往往是只过了半个月,就把上个月发下来的工资给用完了。在无奈之下,只能向花呗借钱,或者透支银行信用卡的额度,于是债务也就越欠越多,无力自拔了。

不过,最近有消息称,部分90后年轻人开始要戒除借贷消费的不良习惯,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去年上半年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后,一些90后失业在家,没有了收入来源,家里还没有存款,这样生存都要发生危机,还要偿还之前的消费贷款的债务,他们觉得这样的透支消费的生活不能再持续下去,现在90后们开始每月省下一些钱,准备逐步把欠款还清了,以后要养成储蓄存款的好习惯。

另一个是,很多年轻人由于欠了银行信用卡和花呗的钱,过了免息期,金融机构就要收取高昂的滞纳金、手续费、贷款利息,这样年轻人的债务规模越滚越大,金融机构通过收取高额利息和滞纳金、手续费,就赚得盆满钵满。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也看出了这样下去是很难回头了,就纷纷选择关闭花呗,以及停止信用卡额度的透支,把工资存起来,需要多少就用多少,这样才能把之前不良的消费习惯给改善过来。

国内年轻人高负债,90后占到一半的现象,引起各界的极大关注,其实有些负债是由于高房价或购买轿车,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在消费贷款上年轻人还欠下巨额债务,这的确有些消费过度了。正常的消费观念是,有多少经济实力,就去消费多少,千万不要过透支消费、寅吃卯粮的生活,因为一旦养成这个坏习惯,债务雪球会越滚越大,很难还清债务了。如今90后们只能靠自己的劳动早日摆脱现在的还贷生活,做一个根据自身经济实力来消费的人。

[文件下载][银行失信群体分析7.docx]


[文档编号][BPS-13605-ITEMTYPE-10012-13605]
由于今年的大环境,及经济影响,近期咨询信用卡逾期还款问题的朋友特别多!相信各位在各种网站和平台都多少了解了严重性和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今天我们聊点不同的,看看到底我国的负债人群数据是怎样的!

据统计全国负债占比:

信用卡:47%,银行贷款:22%,持照网贷:17%,

违规网贷:14%

总负债超60%!

其中人均负债值¥46200元!

(这是多么可怕的数据,正在阅览的你,是不是在庆幸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负债人性别:

其中男性债务人占59%,女性债务人占41%

(以后你的女人买包包,买化妆品,做美容,买衣服,买首饰,尽量别去反驳!作为男人,投资,创业,理财,应酬,烟酒,这些花销真的少吗?)

其实我国负债人群应该有6亿人左右,除了老弱病残幼这些无法还贷的,剩余的青壮年负债率估计超过60%。

相关数据:

信用卡和借贷卡,发卡总数量攻击6.59亿张。环比增长3.36%,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5.31张,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0.47张。信用卡授信总额为2.23万亿,授信使用率74.53%。也就是6.59亿张的信用卡,有4.89亿张被使用,虽然不排除有的人名下有两三张的情况,但是综合起来,信用卡方面,最少3-4亿的使用人群。

中长期贷款后,短期贷款还有18.9万亿,短期贷款包括的各类信用贷款,消费贷,信用卡透支等等,这个的金额相对较少,我们取均值5万元,

那么负债人数约为:18.9/5=3.78亿人!

消费贷款年龄分布:

60后3%,70后13%,80后24%,85后7%,90后37%,95后12%,00后4%。

由此能看出,现在是超支的时代,但是这种超出自身承受范围的消费习惯,到底能换来哪些满足和喜悦?而且请大家不要忘记,你欠的钱,都是有违约金和滚动利息的,这个才是最可怕的事情。这个钱迟早是要还的,银行并不是慈善机构,他也需要生存。而且他的背后是伟大的祖国,祖国可以通过政策,保证你正常生存的基础。但是不会任由你‘为所欲为’,浪费公共资源,满足自身。

朋友们,本篇是为了反应这个事情的严重性,这种恶性循环,必然会引来更严重的结果,奉劝大家,正视自身,尽早解决!

[文件下载][银行失信群体分析6.docx]


[文档编号][BPS-13603-ITEMTYPE-10012-13603]
为化解工、农、中、建四大行不良资产,国家于1999年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这是我国不良资产行业的起点,迄今已有23个春秋。2006年底,AMC在完成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任务后,开始探索商业化转型。现如今,我国不良资产行业的对公业务已逐渐成熟和稳定。但在对私的个贷不良资产管理领域,由于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面临诸多困境。刚刚过去的2021年,银保监出台个贷不良资产批转试点方案,万亿级个贷不良资产市场就此正式打开。

2022年,在全球经济下行及疫情不确定性的双重重压下,国内个贷市场的风险防范与处置仍面临挑战,年轻人贷款逾期的风险有增无减。作为一家以个人不良资产管理为应用场景的数字科技公司,早该帮肩负两个重大使命:一是通过科技赋能的手段,为有效化解金融风险提供技术支撑;二是从解决青年人债务问题的实际痛点出发,输出一系列“助力青年成长”的帮扶方案,助力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为达成使命,早该帮多年来以数据为基础,以用户为中心,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深耕数字科技研发与应用,深入个贷不良资产市场的研究。

作为个人不良资产管理数字科技应用服务商,早该帮多年来坚持数字科技不断革新,致力打造个人不良资产行业的技术标杆。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金融风险不断累积的大环境下,早该帮联合东岸AI研究院、根号DATA研究院,对个贷不良资产背后的人——个贷逾期人群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并共同发布第二期《早该帮用户成长报告》,旨在帮助债务受压青年实现全面高效的成长,为个人信贷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提供数据基础,为维护金融稳定、做大做强产业链提供数据支撑。

本期调研以东岸自有的430万用户为数据基础,以东岸自主研发的全套可视化“成长模型”为技术依托,通过用户调研和大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调研个贷逾期群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画像分析,并对其成长情况和成长方式进行分析评估和探讨。

1.大数据分析结果。基于早该帮自有的430万用户,进行全面、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和研判;

2.问卷调查结果。调研组随机筛选全国2000个用户样本,并围绕该报告相关主题进行问卷调研;

3.部分研究结果以调研采访组的深度调研和追踪数据为参考,参与深度调研用户数共计100名,且60%为已成长用户。

受西方超前消费观念的不断影响,中国借贷消费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在各大借贷平台信贷门槛普遍较低的情况下,不少借款人因为资不抵债,深陷债务逾期的困境。过去4年时间,早该帮持续不断地购买个贷不良资产包,累计沉淀用户体量已超过430万。早该帮数据库数据显示:逾期用户遍布全国,覆盖22个省份(除台湾外)、5个自治区以及4个直辖市。

年龄方面,逾期用户年龄主要是20-45岁之间的中青年群体,占比高达94.67%。其中,40岁及以下用户数占比为86.31%,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从性别来看,男性用户占比为79.06%,远高于女性用户的20.94%,男女用户数量占比约4:1。

在婚姻情况方面,根据用户调研数据,41.12%的逾期债务人的婚姻情况为已婚,48.6%为未婚,另有10.28%为离异人群。

2. 广东省个贷逾期人数全国第一,浙江温州也是“重灾区”

在东岸大数据中,目前全国逾期人群最多的省份是广东省,占全国用户总量的7.90%。紧随其后的是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别占比7.27%和6.46%。同时排在前十位的省份还有湖北省6.10%、湖南省6.02%、河南省5.88%、江苏省5.14%、福建省4.77%、山东省4.35%、安徽省4.00%。

目前,在早该帮数据库中,仅广东省一个省份,逾期用户就有近35万。这些用户分布在该省各地。其中,用户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为湛江市、茂名市、揭阳市。

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省,个贷逾期用户在全国的排名为第15位。其中,经济发达的温州个贷逾期用户规模全省第一,占全省总用户数的20.85%,远高于位列第二、第三的台州和宁波。在东岸数据库中的具体逾期用户数量为:浙江省用户总量约15万,温州超过3万,台州、宁波约2万,金华、杭州、绍兴、丽水、衢州均超过了1万。浙江逾期用户最少的城市是舟山,用户仅2000余人,全省占比约1.4%。

从用户所在城市等级来看,超过7成的逾期用户来自二线及以下城市。其中,二线城市的用户占比34.58%,三线及下城市占比为36.45%。另有19.63%用户来自农村,9.35%用户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

3.逾期用户主要来自网贷平台,约70%的用户同时在使用信用卡

随着Z世代消费能力的逐渐成长,作为互联网时代原住民的新生代消费者已成为市场主力军。与此同时,网贷也开始逐渐成为年轻人借贷消费的“主账户”。在东岸大数据中,逾期用户主要来自网贷平台,另外,也有一小部分是银行消费信贷客群。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调研的用户中,信用卡的持有率约为70%。其中,19.63%用户持有1张信用卡;27.1%用户持有1-3张信用卡(不含1张);14.02%用户持有3-5张信用卡(不含3张);持有5张以上信用卡的人群占比为8.41%。另外,有30.84%用户持有信用卡数量为0。

关于国内个贷不良的市场总规模,目前尚无权威数据可参考。2021年,麦肯锡中国在《中国金融业转型和创新系列白皮书》中预测,截至2025年,消费信贷不良资产余额规模预计将超过7000亿元。根据2019年央行金融稳定报告数据初步预算,我国个贷不良资产将是一个万亿级的蓝海市场。目前,早该帮管理的个贷不良资产规模已经超过200亿。

1.用户共债情况严重,超过70%的用户同时负担多笔债务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个人信贷用户中,多笔共债的情况较为常见。调研结果显示,没有共债情况的用户仅占28.04%。超过70%用户背负着2笔及以上债务。

其中,共债数为1-3笔(不含1笔)的用户占比为28.04%;共债数为3-5笔(不含3笔)的用户占比为17.76%,共债数为5-10笔(不含10笔)的用户占比为17.76%,共债数超过10笔的用户占比为15.89%。

在“多笔共债”背后,是用户逾期前的“以贷养贷”,特别是在长账龄的逾期用户中,以贷养贷的情况非常普遍。在逾期时长超过24个月的用户中,57.94%用户表示自己曾经以贷养贷。

2.用户借贷总额普遍不高,43.93%用户总债务在1万元及以下

在借贷总额方面,个贷用户的借贷总额普遍不高,约80%的用户借贷总额在10万元以内,借贷总额在1万及以下的用户占43.93%。

其中,借贷总额在5-10万元(不含5万)的用户占比仅11.21%;借贷总额在1-5万(不含1万)的用户占24.3%;借贷总额在5000-1万元(不含5000)用户占14.02%;借贷总额在1000-5000元(不含1000)用户占15.89%;另有14.02%的用户借贷总额不超过1000元。

3.用户基数大、金额小,超过八成用户单笔债务低于5000元

从债务金额来看,个贷逾期债务呈现“用户多”“金额小”的鲜明特点。在东岸大数据中,个贷逾期用户单笔债务的金额普遍偏低。其中,单笔债务金额低于5000元的用户占比高达83.86%。

1.逾期行为与用户收入和学历并没有绝对直接的强关联性

结合东岸大数据分析及用户调研结果,我们发现:债务逾期与用户的收入水平及学历并没有绝对直接的强关联性。

从就业情况来看,超过70%的逾期用户都是在职人员,他们拥有一定的稳定收入。年收入在5万以下的用户占42.06%,近六成用户的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其中,15%的用户年收入甚至超过了10万元。另有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7727元,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97379元。

在对用户名下财产进行调研时,我们还发现56.07%用户名下无资产,名下有房产、车辆、自建房的用户占比分别为25.23%、25.23%、22.43%。另有10.28%用户名下有股票等理财产品,7.48%有公司/门店设备其它资产等。

从学历来看,现有的逾期用户中既有低学历人群,也有高学历人群。具体来说,初中及以下学历占25.23%,高中/中专/大专学历占59.81%。另14.02%的用户为本科学历、0.93%用户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通过比对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本科毕业人数相关数据与人口普查数据,我们可以大致预估,2010-2019年,我国本科毕业生占同龄段百分比在10.58%-25.93%之间,这与参与调研的逾期用户的整体学历情况并无明显差异。

2.逾期贷款发生的两个重要原因:创业失败和超前消费

在被问及借贷原因的时候,大约47.66%的受访人员表示,自己借贷是因为创业周转资金,创业失败后资金链断裂,是其逾期的直接原因。另外26.17%用户是因为超前消费造成贷款逾期;另有5.61%的用户借贷是因为自己或家人疾病治疗,以及子女上学。

此外,还有20.56%的用户,他们在谈到借贷原因的时候,表示自己也不清楚怎么就贷款逾期了。当被问及是否清楚了解自己的债务情况时,有13.08%的用户表示,记不清自己的债务情况。通过进一步调研,我们发现:这部分人普遍缺乏借贷利率等基础金融知识,这也是导致个贷逾期的一个重要潜在风险因素。

另一组针对贷款利率的调研数据显示,63.55%的用户表示,自己能接受年利率低于20%的借贷。同时,约16.82%的逾期用户称,他们对贷款利率没有概念。在逾期发生之后,能够清晰了解自己名下每一笔逾期债务的人群占比为61.68%,但这也意味着,还有近40%的个贷逾期用户在某种意义上缺乏对债务的理性判断。

通过上方的数据,我们了解到个贷逾期人群以年轻人居多,而且债务金额并不高。对于这一群体来说,他们未来能创造的价值,远大于自己担负的逾期债务。只要他们不选择“躺平”,终有一天会在成长中走出债务困境。

东岸大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超过32万用户,通过早该帮的平台赋能成功实现逾期债务的清零。2021年,东岸用户的整体成长情况比较稳定,在全球经济下行及国内企业纷纷“大裁员”的夹击下,新增成长用户依然保持在10万人以上。其中,四川省是东岸数据库中成长速度最快、成长人数最多的省份,全年成长用户人数超过10000人,广东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江苏省、广西壮族自治州、山东省、安徽省、河北省等地区的成长用户也均在5000人以上。

从城市榜成长力排名情况来看,全国用户成长人数最多的五个城市分别为:四川成都、湖北武汉、湖南衡阳、江西赣州,以及广东茂名。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国逾期“重灾区”的浙江温州,用户成长情况却不容乐观,实现成长的用户量排名在全国第47位。

债务逾期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由此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围绕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导致离婚、引起家庭矛盾、导致失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造成心理疾病等。用户在实现成长后,这方面的影响会得以避免,并迎来人生的新篇章。

首先看婚姻及家庭方面,在接受调研的用户样本中,高达44.86%的用户在未成长前,曾因为债务引起家庭矛盾,甚至有14.02%用户因为逾期导致婚姻破裂。也就是说,每100个逾期用户中,有大约14个人因为逾期离婚。与此相反,3.74%用户表示,自己在成长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再看对工作的影响。有25.23%的用户因为逾期导致失业。究其原因主要有2点:第一点是被爆通讯录后,催收人员直接联系到所在单位,由此造成离职或被离职;第二点是逾期造成的各种心理负担,导致用户没有精力和心情工作,由此也可能造成离职或被离职。在实现成长后,9.35%用户表示自己找到心仪的工作。同时还有15.89%的成长用户重新开始创业了。另外,还有1.87%的用户表示,自己成长后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升职加薪。

从心里负担层面来看,在成长前,大约有37.38%受访者表示,自己有很大的心里负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面临造成心理疾病的压力;在成长后,40.19%用户表示自己生活更加乐观,而且更加成熟自信了。

在对于早该帮32万成长用户的抽样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30%的青年人在完成成长后,会有一次脱胎换骨式的蜕变。他们不仅仅是回归正常的社会轨道,甚至比之前更加有生命的韧劲。相反,对于目前仍然困在逾期债务中的人群来说,他们如果得不到积极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很可能因为“失信”被社会边缘化,甚至可能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从社会“主力军”沦为“阻力军”。

3.超过70%的用户曾求助外界,对社会帮扶机构的求助意愿最高

每一笔逾期债务背后,都是一个人。每一个逾期的债务人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在受访用户中,有大约40%的用户表示,自己曾得到过父母或(和)朋友的帮助。但也有29.91%的用户,表示自己不会因为逾期向别人求助。

在最终实现债务清零的用户中,有62.62%的用户是靠自己的成长走出债务困境的。另外27.1%的用户表示,自己债务清零主要是得到了家人的帮助。得到朋友有效帮助的用户仅5.61%。

在对成长用户的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一些面向逾期人群的社会机构或组织(如阳光工程等)已经受到了不少用户的关注。在接受调研的群体中,有6.54%的用户表示自己曾尝试向社会机构或组织求助,最终得到帮助的人有3.74%。

当用户被问及是否愿意通过相关社会机构及组织解决债务问题时,95.33%用户表示愿意,其中有61.68%的用户表示非常愿意。这个数字超过了求助父母亲友的意愿度。也就是说,比起向亲友求助,用户更愿意求助于社会帮扶机构。

为了解决逾期用户的实际问题,早该帮曾于去年8月,牵头各当地政府共同成立“青年成长阳光工程”,从经济扶持、就业帮扶、心理安抚等不同层面,为青年用户的全面高效成长赋能。从目前该项目的进展情况来看,国内逾期群体对这类帮助项目的热情度和好评度都非常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高度重要的位置上。早该帮预测,在中央明确共同富裕目标,重点强调三次分配的大环境下,未来3-5年,国内将出现更多类似阳光工程、公益基金等不同形式的帮扶项目,从经济层、心理层、行为层、成长层等各个方面着手,帮助逾期群体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仅要有商业价值层面的成功,更需要有实现社会价值的战略和担当。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理应肩负起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企业责任。企业具有越强的社会责任感,竞争力就会越强。

早该帮呼吁,面对债务逾期的特殊青年,社会各界当树立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给逾期人群更多的成长空间,为助力其走上共同富裕之路贡献价值和力量。同时,企业在进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和管理中,当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严守合法合规底线,促进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共同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链。

[文件下载][银行失信群体分析4.docx]


[文档编号][BPS-13601-ITEMTYPE-10012-13601]
一、不良资产处置持续提速 个贷不良迎政策利好

近年来,伴随着新冠疫情蔓延及经济结构转型调整,我国经济增速驶入慢车道,信用违约事件频发,违约规模逐年攀升。据银保监会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从2016年的1.5万亿增至3万亿,不良贷款率1.63%。

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我国银行业不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过去十年累计消化不良资产超16万亿元,我国不良资产处置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同时,为应对不良资产压力,不论是不良资产处置政策、参与机构还是交易平台、处置对象,都较之原来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2021年1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复同意银登中心试点开展单户对公和个人批量不良资产转让,正式开启了不良资产细分领域——个贷不良市场的新纪元。2022年12月,银保监会办公厅再次颁发《关于开展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扩大个贷不良试点机构范围。对此,市场参与主体纷纷跃跃欲试,个贷不良资产处置风口全面开启。

二、市场规模超万亿 非银个贷不良批转活跃

从狭义角度,个贷不良资产主要指银行个人信用贷款形成的银行五级分类中次级、可疑、损失类的资产。但从广义角度,个贷不良资产除银行外,还包括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助贷以及融担公司等发放个人信用贷款后纳入不良管理的资产。

目前,个贷不良资产规模尚无官方统一数据。但根据各大权威机构对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机构以及融担公司等机构的个贷不良资产测算,市场普遍认为个贷不良总体规模已达到万亿级别。

其中受经济下行等影响,近年来银行个人信用不良余额持续攀升。据Wind、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商业银行个人信用不良余额(不含银行核销规模)约4250亿元。另截至2021年底,银行业自2017年累计核销个人信用类不良贷款约 4317亿元(按照社融口径计算)。因此经粗略估算,若包含银行核销规模2021年商业银行个人信用贷款不良规模超过8000亿元。其中,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截止2022年3季度全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到943.5亿元。

其次,非银金融机构也是典型的个贷信用类不良资产来源之一。目前受监管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增量市场规模虽逐渐收缩,但整体存量市场规模较为可观。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1年底消费金融公司数量增至30家,贷款余额达到7106亿元。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2年三季度全国小贷机构贷款余额9076亿元;互金方面,根据艾瑞咨询研究院的数据,2021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放款规模达到20.2万亿元,余额规模在5.8万亿元左右。

尽管以上非银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均未披露当年相关个贷不良数据,但参考2020年消费金融公司6.62%的不良贷款率以及各头部互金平台往年不良情况,非银个贷不良规模维持在较高水平。

第二部分 个贷不良行业市场格局

一、参与机构超千家 个贷服务商突围

从个贷不良资产业务参与链路看,个贷不良产业主要由上游的资产供应方、中游的资产受让方及下游的资产处置方、科技服务商等构成。目前,资产供应方以及受让方参与主体都有明文的规定。

在行业上游,个贷不良产业聚集了大量商业银行、持牌消金、信托、小贷公司、保险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这些机构通过发放贷款、提供通道、增信、代偿等方式持有应收逾期债权。大多数机构受到银保监会、金融办监管,受制于不良率、资本充足率、不良拨备率、拨备覆盖率、核销额度等监管指标制约,是个贷不良资产处置的业务需求方。

根据银保监会公示的第一批试点名单,个贷不良供给者主要是六大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第二批试点名单则新增3家政策性银行,68家信托公司,30家消费金融公司、25家汽车金融公司,70多家的金融租赁公司以及11省市的城商行、农商行等。2023年市场预计新增个贷供给者超过500家,市场总体参与机构达到千家以上。

在受让方面,由于目前个贷不良资产不能进行二次转让,个贷不良受让方主要是5大AMC和58家地方AMC等,这一主体相对较为集中。

从2021-2022年个贷不良市场运行情况来看,整体供给双方的参与度都比较高。截止2023年1月6日,在银登中心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的账户机构达到600家,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240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88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115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50家。

此外,除了主要的个贷不良资产供给方和受让方,市场下游中还活跃着大批量的个贷不良资产处置服务商、科技服务商等。据不完全统计,这些非官方认定的服务商数量保守估计在3000家以上。其中根据处置路由的不同,个贷科技处置服务商主要包括催收公司、律所以及仲裁(调解)机构等。而科技服务商又可分为系统服务商、数据服务商以及平台服务商等。在试点工作开启的近两年里,由于AMC缺乏相应的个贷不良处置能力,这些服务商一直是个贷市场处置的先锋力量,也是短期内个贷不良市场放开后最大的受益者。

二、个贷不良资产的卖方市场

当前,个贷不良市场运作中,主要的出包者为试点银行以及部分的非银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但由于非银个贷不良批转主要在企业招投标的形式下进行,未披露相关批转的数据。因此本报告中对于个贷不良资产包卖方市场的情况分析主要基于2022年银登中心公布的银行挂牌批转的个贷不良资产公告数据,希望对个贷不良市场情况提供多维度的参考。

1.试点银行出包超200亿 年增长270%

银登中心作为银行出让不良资产业务的主要平台,近两年来其个贷批转规模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银登中心批量转让个人业务成交45单,累计未偿本金合计超17亿元,本息费合计47亿元。2022年成交86单,未偿本息合计175.7亿元,相比2021年成交的个人业务未偿本息规模增长了270%。且试点仅两年,银行个贷批转成交规模已超200亿。

2.挂牌104期标的,平均单户未偿本金约14万元

在2022年银行挂牌批转的104期(不含重新挂牌)个贷不良包中,各银行的平均授信额度为44.12万,其中单户平均本息余额为41.72万元,单户平均未偿本金13.93万元。从授信额度可以推测:在逾期之前大部分债务人拥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当然不排除极个别银行风控不严导致消费贷变为次级贷。逾期后,平均未偿利息大概是未偿本金的2倍左右。不考虑其他因素,对于很多处置机构,特别是专门从事处置的律师而言,十万的未偿本金刚好是愿意受理的临界点。

3.以消费贷、经营贷为主,信用卡不良空间可期

2022年银行挂牌批转的个贷不良资产包本息规模超9成以上为经营贷、消费贷及两者的混合包,挂牌批转本息规模超过203亿元。不过根据毕马威对2021年各大商业银行的个人不良贷款结构分析,当前银行个人经营及消费贷的不良主要集中在刚获批的城农商行中,而第一批试点银行中个贷不良中占比最高的是信用卡透支,但2022年已挂牌批转的信用卡不良本息规模仅占到市场总额不到1%。可见,信用卡不良批转还未真正开闸。

4.股份制银行参与度高,

平安银行

成为出包主力
从市场参与度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未偿本息出包规模占比达到96%,股份制银行参与个贷不良批转的热度明显高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其中

平安银行

个贷出包未偿本息规模近200亿,是当前银行个贷不良批量转让市场的绝对出包主力。
5.逾期账龄从5个月到8年不等 ,短账龄受青睐

本年度银行挂牌批转的个贷不良资产包最短平均逾期账龄为5.2个月,最长为8.6年,其中大部分个贷不良资产包逾期账龄分布在3-5年之间,占比为56%。根据个贷不良资产处置的周期规律,资产回收往往呈现“U”型分布规律,即在6个月到1年时间个贷不良资产的回收会达到高峰并随后进入沉默期,但随着周期拉长会开始新一轮的回收率增长周期。以传统金融的处置为参考依据,逾期5个月的信用不良回收率可以达到50%左右。因此,市场往往更偏好于短账龄的个贷不良资产包。

6.债务人年龄分布29~52岁,45~49岁超六成

债务人平均年龄约为44.72岁,其中最高的平均年龄为52岁,最低平均年龄为29岁。首次出现了债务人平均年龄低于30岁的银行个贷不良资产包。事实上,个贷不良资产回收率最高的年龄段一般分布在20-35岁之间。因为从贷前风控的角度,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债务人违约成本较高。且随着该部分债务人的年龄增长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将逐渐提升。40岁以上的逾期债务人社会关系趋于稳定,对于良好信用记录的需求相对较低,因此还款意愿会大幅降低。

7.诉讼率达到87%,超六成已执行终本

司法诉讼情况上,2022年挂牌批转的个贷资产包平均诉讼率达到了87%,且超过61%已经执行终本,也就是说大部分银行的个贷处置基本已经走完了逾期、内催、外催、诉讼、执行以及到执行终本的全流程,而若恢复执行需要新的财产线索。然而新的财产线索提供义务在于债权人。因此,对于市场受让方而言,资产处置是目前银行个贷不良较大的一个难点。

综上,自试点放开以来银行个贷批转仍以长账龄、高诉讼率的资产包为主。尽管出包的银行逐渐增多,但除

平安银行

以外,其他试点银行未摆脱小规模出包的试水状态,银行端的个贷不良批转有待于进一步市场化。
相比银行市场,近两年非银个贷不良资产批转则保持着较高的活跃度。据不完全统计,浙商资产作为非银个贷不良资产收购的主要参与者之一,2022年已完成了270+亿元的个贷不良资产收购,其中仅收购的持牌消金捷信个贷不良包规模超过100亿元;其次在非持牌AMC中,广东合道资产在对外委外招投标中公布了其资产收购规模已超100亿元;另外科技服务商中东岸科技管理的资产规模在2022年超过了300+亿元。因此粗略估计,当前全国非银机构的个贷不良批转规模在1000亿级别,远超试点中的银行批转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多数非银个贷不良批转尚无明文规定并未纳入监管范围。从市场成交来看,主要受让方还是早期活跃在市场中的催收机构、律所以及非持牌AMC等。而且,不同于银行个贷不良出于政策导向的处置背景,当前非银个贷不良批转在资产质量、资产价格等较银行具有先发优势,市场化程度也更高,是目前个贷不良市场主要的供应者。不过从长期来看,随着非银机构市场规模的压缩及银行个贷不良批转逐渐成熟,银行势必取代非银机构成为长期的个贷不良资产供应者。

三、个贷不良资产买方市场

1.地方AMC为受让主力 收包意愿各有不同

截止2022年2月,银登中心共公布了68期银行个贷不良批转的转让结果,尽管披露的结果仅占全部成交的个贷批转业务的52%,但是也为我们了解银行个贷不良批转业务受让方提供了相对清晰的画像。

在行业格局中,我们曾介绍到目前试点名单可进行银行个贷不良批量转让的主要包括国有AMC和地方AMC。但从市场成交情况来看,超过90%以上个贷不良批转业务由地方AMC完成。其中较为活跃的AMC(排名不分先后)主要有:广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厚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广投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富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宁夏顺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而国有的六大AMC整体参与积极性不高。

再仔细观察近两年个贷不良批转的受让情况,地方AMC在收包的意愿上出现了较大的分歧。以广州资产为例,2021年作为个贷不良批转的受让主力其收购的资产包一度超过了9个,但2022年银登中心仅公布3期其个贷不良批转的业务。其次,国厚资产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热度,在2022年仅公布的22期转让结果中收购的个贷不良资产包较去年增长超1倍。此外,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在2021年试水过个贷不良批转业务以后,诸如北京国通、中原资产等在2022年均未披露相关的个贷不良购包公告(注:数据来源参考截至2022年2月银登中心已披露的个贷不良债权转让结果公告)。

AMC在个贷不良业务收购上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分歧,首先主要是试点开放之初绝大多数都抱有试水的心态,因此多数AMC在2021年都陆续收购了少量的个贷不良资产包。其次是受制于各AMC现有的资产处置能力。很多AMC在近一年的个贷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逐渐发现以其现有的资产处置能力并不能获得预期的资产收益,因此对个贷不良资产包的期望值逐渐下降。第三则是现有的资产包质量相比价格还未到理想的预期水平。

2.成交价逐渐走低 多数在5%-10%区间

从试点落地至今,银行个贷资产包的市场价格总体呈现逐步走低的趋势。根据银登中心统计的价格趋势,2021年银行个贷资产包成交价格一度达到了债转本金的3.2折,其中多个成交价格高于5折。但随着市场热度降低,银行个贷不良资产包的价格一路下滑,到2022年四季度银行个贷不良资产包的均价已降至0.8折。

不过对比2022年已成交的个贷不良资产包,实际上各期的价格还存在较大的差异。据银登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最高的资产包未偿本金回收率高达5折,而最低的价格不足0.5折,成交价格差异一度高达10倍。市场受让方对于质量较好的个贷不良资产包仍保持较高的热度。但除了个别资产包,我们发现绝大多数AMC愿意接受的未偿本金回收价格在0.5折到1折之间,未偿本息成交价格在0.5折以下。

3.非银资产包价格较低 市场热度更高

非银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的个贷不良交易起源于2018年,随着大量P2P平台的陆续爆雷,许多债权方低价打包债权转让给第三方以获得平台退出的机会,而部分市场投资者也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并陆续成就了第一批个贷不良资产掘金者。早年间非银的个贷不良资产价格普遍较低,多数价格在2-3分之间,即0.2折到0.3折。但2021年上半年由于受到银行个贷不良资产包非理性的高价影响,市场参与者普遍将关注度转移至非银个贷不良。一时之间,非银个贷不良资产包遭受哄抢,价格直线上涨,其中部分互金不良资产包的价格涨幅超过100%,价格多数上涨到了4-6分,甚至部分头部平台的非银个贷不良资产包价格高达1折以上。进入2022年,随着市场趋于理性,非银个贷不良价格开始回落,目前多维持在5分左右。

四、个贷不良资产处置情况

个贷不良批转试点业务的开展为市场参与者收购提供了新的蓝海,但根据市场的反馈,由于多数AMC尚不具备规模化的催收处置能力与经验,在经过“尝鲜”过后纷纷陷入了资产处置的难题。如何建设完善的资产处置能力成为了个贷不良批转业务关键性的突破口。当前市场中,非银个贷不良的处置在近四五年的运营探索中已逐渐形成了较为领先的处置能力,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以下我们将围绕市场主流的资产处置模式进行重点探讨。

1.以委外电催为主,但面临较大的合规挑战

基于个贷不良资产小额分散、案件量大等特点,个贷不良资产处置基本以电催形式切入。其中电催又可分为内催和外催,内催依托于资产受让方自有的催收服务体系,团队等;委外催收则借助外部催收服务商完备的作业系统、团队优势、渠道资源等对资产处置进行清收。由于现阶段多数的个贷不良收购方尚未建立完善的催收体系,且资产包的案件均已进行多轮催收处置,因此个贷不良资产包多以委外电催为主。

(1)佣金率稳定 佣金比例在30%-50%区间

从服务于国有大型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的头部催收服务商的情况看,电催的佣金率与逾期账龄成正比,一般佣金比例在15%-30%之间。但由于个贷不良资产逾期账龄较长,债务人失联率较高,处置难度相应提升,佣金比例也有所提高。目前个贷不良委外电催的佣金比例整体处于30%-50%区间。

(2)配置方式灵活 回收率有差异

同时电催处置备受青睐,除了处置成本相对稳定以外,其处置方式也更为灵活。根据逾期阶段不同还可配置短信、语音机器人、信函、实地走访等组合模式。因此在实际业务开展中,由于采取的策略有所差异,个贷不良资产的回收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以简单分案为例,同样的案件基于电催服务商之间的能力差异回收率相差5-6倍相当普遍。这也充分体现了催收管理工作的价值,通过优化策略、科技手段等途径,回收率的空间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3)合规压力较大 行业待阳光化

电催以其高回收率、周期短、程序简单等特点成为个贷不良资产处置的首选。但其合规性一直饱受争议。特别是近两年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政策措施的下发与施行,行业的展业规则进一步收紧和规范,对部分电催作业产生较大的影响。不过从大方向来看,随着灰色产业的逐步出清,对促进行业走向阳光化将利大于弊。

2.司法诉讼渗透率低,处置机构意愿逐步提升

司法诉讼是整个个贷不良资产处置中比较重要的一环。目前,司法处置对于个贷不良资产包中的适用范围、产品种类以及额度等都没有限制,尤其适用于银行个贷不良资产包。相较于委外电催,司法诉讼在回款率以及合规性等方面都要略胜一筹。以逾期账龄M24+的个贷不良包为例,电催回收率大概在千分之2-3,但是通过诉讼回收率一般可提升10倍以上。因此个贷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对于司法诉讼的热度不断提升。

以持牌消费金融为例,近年来司法诉讼案件量处在较高的水平。根据企查查的司法案件数量统计,截止2023年1月,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司法涉案量整体超过了33万件,其中超过90%以上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具体来看,2022年为7.8万件,2021年超过11万件。且从省份来看,广东省的持牌消金司法诉讼涉案量将近13万件。

但司法诉讼也有一定局限性。一方面受制于案件管辖、诉讼程序、裁判尺度、执行等诸多法律因素,另一方面由于要求案件的证据材料要完整,存在处置门槛较高、司法资源有限、成本大、周期长等不足。因此相比电催,司法诉讼的案件整体渗透率还不是很高。据金融数字化发展联盟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逾期资产清收及处置专题报告》显示,目前司法诉讼还维持在较低水平,预估渗透率低于5%。

3.创新多元化解机制 提升资产回收率

长期以来,个贷不良资产的处置一般以电催为主、诉讼为辅的模式存在。但鉴于电催处置自2018年以后受到诸多监管限制,而诉讼等处置手段考虑到成本及司法资源等诸多限制性。在此背景下,个贷不良市场纷纷探索个贷不良资产的多元化解方式,诸如调解、仲裁以及保全等逐渐成为个贷处置转型的新契机。

(1)创新三方协商 调解逆势增长

调解作为诉讼的一种流程由来已久,主要包括诉讼调解(法院在诉讼过程中的调解)、仲裁调解(仲裁机关在仲裁过程中的调解)以及取得当地司法部门审批通过的非法院介入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在个贷不良资产处置中,调解是在寻求诉讼与非诉后所做出的一种平衡。债权双方在第三方的协助下进行友好协商进而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因此相对诉讼和电催,调解从合规程度、成本收益、对抗性、司法资源耗费、程序灵活性等方面综合了两者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调解模式的逐渐走通,国内调解机构的数量呈现逆势增长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20以来新增调解中心286家,其中2020年新增55家,2021年新增77家,2022年新增154家,连续三年正增长,且2022年增长幅度达到100%。不过调解处置近况来看,随着规模效应增大,陆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其中受迫于营收压力等因素部分调解机构开始向传统催收演化而被行业所诟病。

(2)互联网仲裁一裁终局 攻坚“执行难”

互联网仲裁应用于个贷不良资产处置早已有之。2017年伴随着互联网仲裁的诞生,其一度成为个贷不良资产线上纠纷处理利器。与传统诉讼相比较,互联网仲裁有其显著的特点和优势,这同时也与电催所要求的的高效、便捷、回款率高等特点相吻合。

首先互联网仲裁无地域限制,只要双方约定管辖权,纠纷必定归属仲裁机构管辖,无争议。其次仲裁一裁终局,当事人不必担心结果被改变。在处置时间上,互联网仲裁时间短,流程简单。一般拿到裁决书后即可发起强制执行,2个月内强制执行材料可以到达法院。此外在文书送达等方面也比较有优势,比如仲裁申请文书可以在线制作并签署,连接电子合同和存证数据,批量案件数据直接传输。对此,通过互联网仲裁接收的个贷案件可以相对高效地由债权人提起仲裁并得到支持债权人请求的生效裁决。

不过互联网仲裁也有其自身的局限。其中互联网仲裁虽然可以全过程在线上进行,但裁决后的强制执行,还是要靠线下法院来保证。这也是造成其无法替代传统处置的重要原因。具体到个贷不良批量案件而言,该类案件的借款人住所地遍布全国各地,该类案件的执行必须到全国各地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对申请人而言,去往全国各地申请执行小额的借贷案件显然得不偿失。

(3)试水诉前保全,管辖、成本待优化

随着担保方式的改变以及相关法律政策的完善,为个贷不良多元化解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其中诉前保全便是如此。诉前保全以往多应用于房产及基金不良资产等大额的资产处置。但2021年开始,大量的个贷不良案件开始关注到诉前保全,并结合诉前调解等司法手段实现不良资产回收目的。诉前保全在批量处置中优势明显,一般法院每月的案件量能达到千件已是极限,而诉前保全每月批量处理的案件量可达到5-6千件。可以说,诉前保全完美地规避了诉讼繁琐的流程又保证了案件的处理量。目前山东、湖南、广东、陕西等省份的诉讼保全案件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不过,诉前保全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地方法院的开放程度,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案件管辖。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第一百零一条明确了诉前保全可以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其他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对此一般没有争议。但在诉讼过程中由于管辖权异议等原因导致的案件被移送期间、当事人提起上诉期间、当事人申请再审期间等管辖空白期间的诉讼保全管辖问题,我国民诉法却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也仅仅对部分情形进行了明确,这就造成司法实践中,许多法院相互推诿、拒绝受理、拖延办理等各种情形时有发生。其次诉前保全整体处置成本不低,大部分费用占到案件标的额的50%左右,整体仍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因此,个贷不良资产处置目前仍以委外电催为主,诉讼为辅,但随着行业参与者专业水平的提升以及相关政策的放开,多元化的资产处置不断弥补现有处置模式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资产处置的效率。

第三部分 个贷不良逾期群体画像

一直以来,个贷不良资产的处置将较多的焦点集中在优化B端处置机构的服务能力上,但很少去关注C端逾期债务人的真实情况。这也导致债务人和债权人始终站在了对立的两面。随着全国各地个贷不良资产规模攀升,如何提升资产回收效率的同时兼顾社会稳定,成为了新时代下个贷不良资产市场参与者共同思考的命题。对此,报告本部分内容依托于东岸AI研究院560万信贷逾期债务人画像数据以及根号DATA研究院2022年信贷逾期用户线上调研数据作为参考,对个贷逾期群体可能存在影响资产回收率的因素做分析,希望给行业对个贷不良资产处置带来新思路。

一、逾期群体的基本特征

1.九成以上债务人年龄低于45岁,20-35岁还款率最高

目前,根据东岸用户画像数据,市场上逾期债务人年龄主要分布在20-45岁之间,占比高达91.2%。其中20-35岁的青年人负债群体最多,占比超过55%。从已偿还逾期债务人数据来看,20-35岁的青年群体还款率也是最高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还款意愿和能力都在降低。其中50岁以上的逾期债务人还款占比降至2%,还款率降至冰点。这也进一步验证2022年银行个贷不良资产包在债务人年龄上并不具备较大的优势。

2.男性债务人占比超80%,女性还款率更高

从性别来看,男性逾期债务人占比为81%,远高于女性的19%。这组数据剔除男性逾期债务人比例更高的因素外,男性逾期债务人可能更为激进,而女性逾期债务人相对保守,出现逾期的概率更低。但从已还款的逾期债务人男女占比来看,女性逾期债务群体相对男性还款率更高,其中已还款的逾期女性债务人占比为63.2%,远超男性的45.2%。

3.广东负债全国第一,还款率与所在城市经济水平相关

根据样本数据,目前负债逾期人群遍布全国各地。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2022年全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中区域逾期率最高的前五大省份依次为广东省(9.41%)、四川省(6.83%)、广西壮族自治区(6.8%)、河南省(5.98%)以及湖南省(5.83%)。不过从逾期债务人还款情况来看,还款率最高的前五个省份依次是西藏自治区、上海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市以及安徽省。还款率最弱的是福建省,其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南省、辽宁省以及吉林省。排除部分省市因负债群体基数较低的影响因素外,还款率与所在城市经济水平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联,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债务人的还款率相对更高。

4.超四成债务人逾期与就业相关 失业是债务逾期的首要因素

在负债逾期原因调查中,25.5%的债务人逾期源于失业,21.5%的债务人逾期由于生意失败,也就是说就业问题是目前债务逾期最主要原因。其次是非理性的消费、投资理财失败等。这也为我们资产处置提供了思路,大多数债务人的逾期来自客观因素降低了还款率。这样的客观因素在短时间内对资产回收影响较大,但随着影响因素作用减弱,债务人重新获得还款能力,资产回收就存在扭转的可能性。

5.共债现象较为普遍 债务结构多样化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个人信贷逾期债务人拥有多笔共债的情况较为常见。调研结果显示,没有共债情况的债务人仅占25.5%。超过70%债务人背负着2笔及以上债务。另东岸AI研究院数据显示,当前逾期债务人人均共债为2.4笔。在对逾期债务来源溯源下,我们进一步发现逾期债务人的债务构成是多样化的,除了银行外、还包括互联网小贷、消金等平台。

二、逾期群体还款能力解析

在贷前风控中,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是一笔贷款能否按期还本付息的客观因素,决定了金融机构的审批额度。因此,在个贷不良资产处置中,逾期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贷不良资产包的回收率。

1.还款能力与债务总额相关 超30%债务人须分期偿还

我们统计了债务人除房、车等抵押类的债务情况,发现债务人逾期债务总额最高时在10万以下的占比70%左右,其中在1万以下占比30%,1-5万之间占比为21.5%,5-10万之间占比为20%,而10万元以上占比近30%。这一数据恰好与债务人一次性还款能力占比相吻合,即30%的债务人无法一次性还清债务。也就是说在排除偶然因素后,债务人的一次性还款能力与债务总额相关,其中10万的债务金额是一道明显的分界线。

2.八成逾期债务人来自城市 大部分具有还款基础

从债务人的分布来看,超过8成的债务人来自城市,且78%的逾期债务人都是在职人员,他们拥有相对稳定的收入。从年收入来看,5万元以下的债务人仅占24%,76%的债务人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其中,15%的债务人年收入甚至超过了10万元,3%债务人年收入达到20万元。其次,超过62%的债务人其名下有车或房子等固定资产。说明在个贷不良逾期中,大多数的债务人具备一定还款能力基础,但由于债务总额较大或非正常催收等多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还款率下降。

3.近八成债务人预计3年内完成还款 仅4.5%没能力清偿债务

对债务人预期还款计划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完全没有清偿能力的用户实际上仅占了少数。超过78%的债务人预期自己3年内可以完全清偿债务,17.5%的债务人预计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完成债务偿还,而仅有4.5%债务人表示没能力清偿债务。可见,用户债务逾期卡点很大程度上受短期内的现金流状况影响丧失了一次性还款能力,但债务人长期的还款能力没有受到较大影响,通过以时间换空间等形式在一定周期内都能够清偿债务。

三、逾期群体还款意愿分析

在个贷不良资产处置中,还款能力是基础,决定了短期内资产包的处置情况,但想要更好的收益很大程度取决于债务人的还款意愿。因此对于还款意愿的评估以及在资产处置中如何不断提升用户的还款意愿,将使得我们的资产处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超七成债务人有较强还款意愿 15%希望逃避债务

在债务逾期的第一时间,60%的债务人表示曾主动联系了债权方希望获得协商方案,他们有非常强的还款意愿且积极沟通处理逾期问题。14%的债务人希望通过周边亲朋好友的帮助解决当前的债务问题,也就是说70%债务人在逾期的第一时间仍有非常强的还款意愿。另外11%的债务人未采取任何行动,对逾期债务听之任之。不过也有8%的债务人通过更换通信方式以及7%通过联系第三方债务优化公司逃避债务。

2.征信是债务逾期的最大成本 暴力催收位居第三位

事实上,债务人的还款意愿可以分为两类,主动的还款意愿和被动的还款意愿。其中,主动的还款意愿取决于债务人的人品和道德,被动的还款意愿取决于债务人的违约成本。在影响还款意愿因素分析中,44%的债务人害怕上征信黑名单是促成还款最大因素之一,其次11%的用户担心影响正常的工作。而在我们经常提到的暴力催收占到9.5%,位居第三位。

3.债权转让意见分歧 三成债务人担心诈骗风险

随着个贷不良批转政策的试点不断深入,为许多B端的企业打开了新蓝海。但是对于债务人而言,意见较为分歧。虽然40.5%的债务人对于债权转让没有任何意见。但30.5%担心债权转让会产生风险,尤其是诈骗等。仅有29%债务人认为债权转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还款意愿,因为根据市场的一些处置经验,转让后的债权方便了债务协商、分期以及债务减免等。

4.还款意愿与共债数成反比 共债超过10笔还款意愿趋向于“0”

一般情况下,债务人的共债越多,债务人的还款意愿以及还款能力都将下降。对此我们对超50万还款债务人的共债情况进行了数据拟合发现:债务人的共债情况与还款意愿存在一个重要节点 。当用户的共债笔数在10笔以内,其还款人数随着共债笔数的增多而逐渐减少,即成反比关系。但当债务人的共债笔数超过10笔以后,共债笔数对于债务人还款意愿不再起任何作用,用户还款意愿逐渐趋向于零。

5.“减免”成为债务人的心声 希望予以喘息机会

如何高效地提升还款意愿,调研中发现“减免”或适当的救助成为了债务人共同的心声。其中74.5%债务人希望减免利息或罚息,47.5%的债务人希望延期或者分期还款,41.5%的希望获得部分本金的减免。这也间接佐证了近年来债务协商平台不断走红的原因。当然,也有部分的债务人表现出了不同的意愿,14.5%的债务人希望予以精神层面支持和理解。也有13.5%的债务人希望有相应的政策及法律援助。对于非恶意失信却无偿还能力、不回避债务的债务人而言,给予一定的喘息机会,恢复其创造能力,或将更有利于债务的化解。

四、逾期群体眼中的资产处置

1.暴力催收依然存在 三成以上债务人被电话骚扰

针对现有资产处置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35%债务人表示曾在逾期过程中遭遇到电话骚扰,21%的债务人被短信恐吓,11%的债务人被催收机构联系家人和朋友。不过也有23%的债务人未曾被暴力催收。一直以来,催收作为个贷不良资产处置的关键角色,其合规性是行业健康发展的重头戏。而处置机构守好合规底线,才能够走得更为长远。

2.诉讼占比低 八成用户未被诉讼

针对债务人的司法诉讼情况,85.5%债务人否认在逾期过程中被债权方诉讼。这进一步验证了当前个贷不良资产处置中,大部分的个贷不良资产处置仅仅完成了内催到外催等流程,整体的诉讼渗透率相对较低。

3. 四成债务人曾遭遇诈骗 半数曾让三方介入处理债务

在资产处置过程中,40.5%的债务人表示曾在偿还逾期债务过程中遭遇诈骗。诈骗类型诸如催收过程中承诺主动帮忙申请减免利息或延期还款,但当债务人将逾期金额转让给第三方催收人员后被拉黑,债务实际上并未得到清偿;其次是协商好只偿还本金但还完后变脸要求偿还本息;还有收取诉讼费用,帮忙撤销起诉等等。另外除了催收以外,部分第三方债务优化平台的出现也提升了被诈骗的机率,其中我们发现调研数据中超五成逾期债务人曾通过三方介入的方式还清债务。这一定程度反映了目前资产清收过程中对于处置过程质量把控还存在一定的漏洞,进一步加剧了债务人还款的难度。

4.认可调解模式 其次是电话催收

在对债务人可接受的清收方式调查中,47%的债务人倾向于三方调解模式,33.5%债务人可接受电话催收,而仅有8%的债权人认可诉讼的形式。另外上门催收是当前债务人较为排斥的催收模式之一,占比仅为4.5%。这也说明,个贷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具有公信力、灵活性的调解、协商等方式不仅被企业所看好,也逐渐被债务人所接纳。

综上当前逾期群体行为特征趋于多元化,且最终偿还债务动机与债务人的性别构成、经济收入实力、不同地域经济发展状况、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资产处置手段以及模式等因素息息相关。同时,个贷不良资产收益短期内虽然取决于债务人现有的还款能力,但长期来看受制于债务人的还款意愿。因此,想要最大限度地提升资产回收效率,不仅要加强逾期债务群体的精细化运营,也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处置链,打造一个良性、可持续的处置生态。

第四部分行业痛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个贷不良资产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带来万亿级市场投资机遇,承载了上万不良资产人的激情。市场参与各方也表现了不同的热度。银行虽然更多的还在观望中,但参与意愿逐步提升。资产管理公司态度看似分化,布局各有先后,模式也各不相同,但释放出的信号尤其是一些地方AMC,将个贷不良业务逐步视为企业发展板块中的重要布局之一。下游的资产服务商、科技服务商当前虽无转正的机会,但是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渠道资源积极在辅道上驰骋。个贷不良市场正加速驶进快车道。不过在批转过程中仍有多项问题亟待解决。

一、信息修复与隐私保护

关于数据合法合规使用的问题一直是个贷不良行业内探讨的重点。债权方出于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等相关因素的考量,个贷不良资产批转中对信息共享的程度往往较低,因此债权受让方在获得相应的债权时的相关债务人信息是有限的。加之由于个贷不良资产包的逾期账龄较长,部分债务人出于逃避债务等的因素驱动下,导致资产处置方获取有效信息的途径变得越来越少。这也使得市场中诸如暴力催收、非法催收等往往与信息修复相关。

以电话催收为例,在催收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联系到债务人,然而现实催收过程中最常见的困难之一就是债务人处于长期失联状态,进而导致催收策略难以实施。因此随着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逐渐趋于严格,基于信息修复的空间越来越小,探索有效的、合规的失联修复方式成为了提升回收效益、加快个贷不良资产处置的难题之一。

二、债务人征信信息衔接和管理

在个贷不良资产包批转的理想状态下,债务人征信信息应该形成从转让到征信恢复的闭环。即只要债务人偿还了债务,资产管理公司可以为债务人进行信用记录更新。但是根据市场的反馈,虽然已有AMC接入了央行征信系统,但是还未能彻底解决债务人征信信息衔接的问题。

一方面AMC虽然打通了征信业务的衔接,但仅限于少数几家的AMC,多数的AMC还未真正开启个贷不良资产的处置,债务人也未能还款,导致AMC进行征信信息的衔接处于相对真空阶段。另一方面,个贷不良市场除了银行的资产包以外,还存在大量的消金、互金不良包,这些资产包分散于各大债权方之间,但多数的债权方实际上并没有衔接央行征信系统的能力。即便是债务人还款也无法进行征信记录的更新,债务人征信信息衔接和管理仍然是目前个贷不良资产处置需要攻克的重要关卡,也是促进债务人提升还款意愿的关键因素。

三、债务人对债权转让的认可度

个贷不良批量转让业务试点两年,参与机构对于该项业务都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运营体系。但是债权转让后,债务人本人对于债权合法性的认知目前处于较低的状态。尽管当前银行等机构在银登中心进行了个贷不良资产合法交易后都进行了短信或者登报等多种形式的通知公告,但是资产处置过程中债务人对于债权转让的合法质疑仍然存在,且相关的监管投诉维持在高位。针对这一点从我们对逾期群体中仍有三成的债务人担心债权转让存在诈骗风险可进行佐证。

债务人本身对债权转让的认可度较低,而原始债权供给方对于转让后资产态度不一。对于受让方而言,进一步加剧了资产处置的难度。在此层面,交易双方以及债务人其实都需要获得一个债权合法性的官方认证渠道,消除彼此之间的信息差。

四、个贷不良2.0版本:与科技共蝶变

此外,个贷不良行业中资产估值、系统的构建等也是此前市场讨论较多的重点和难点。不过以近两年的市场运行的真实情况来看,随着市场各方对数据的不断积累,资产的估值难点已从原始数据累积转移至对数据运营。以现有的模型构架和运行的时间来看短期内并不能验证估值的精度和准度。另外,资产管理系统基本已完成初步的搭建,并逐步进入优化阶段。个贷不良资产行业体系进入了不断更新与迭代的过程中。

展望行业未来发展,个贷不良资产市场将进入2.0版本。随着市场参与主体的不断扩容下,市场的竞争更为充分。在此期间,市场的焦点也从拼资金实力的资产收购转移到真枪实弹的资产处置中。但以目前的资产处置情况,不管是主流处置手段还是流行方式,个贷不良资产处置尚无完美的解决方案。对于动辄几千债务人、数万笔的个贷不良资产来说,单一看重某种处置手段方式已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个贷不良资产处置需要更为精细化的运营。

从资产处置的角度看,一批个贷不良资产从产生到化解往往经历了催收、调解、仲裁、诉讼等系列的处置方式。这些处置主体公司往往并不相同,这也导致了每次处置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这进一步提高了债权方的处置成本、处置方因为施压不到位导致手段无效以及债务人对处置手段反感等。因此要有效化解资产处置三方问题,更需要实现个贷不良资产的精耕细作,构建一体化的资产处置体系。

当然所谓个贷处置一体化并不是各种催收方式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一批或一笔案件从开始接受委托到完成委托的全过程,在中后台运营部门或系统提供支持下,针对案件特点匹配运用催收、调解、仲裁、诉讼以及执行等,智能地为催收员或调解员与律师等各岗位进行协调配合,从而实现一体化运营的手段。

在此过程中,资产处置充分重视每一位债务人的状况并及时调整处置策略,将每一个创新的模式进行系统性智能化的链接,进而压降中间无效成本达到高效低耗的状态,最终实现理想的个贷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因此,个贷不良市场的“蝶变”之路更将是一场

[文件下载][银行失信群体分析3.docx]


[文档编号][BPS-13600-ITEMTYPE-10012-13600]
失信被执行人:2018年新增失信被执行人万个。从地区分布看,新增失信被执行人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河南、广东、浙江、山东等地,以上五省份失信被执行人企业数量之和占全国总数的。从涉案金额看,472家企业涉案金额超亿元,其中涉案金额在5亿元及以上的有30家。从新增失信被执行人记录数量看,332家企业新增记录超过50条,其中26家企业新增记录超过200条,单个企业新增记录最高达998条

  工商吊销企业:2018年新增工商吊销企业万家,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北京、浙江、上海等地区。其中,江苏工商吊销企业数量最多,占全国总数的

  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2018年新增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8836家。从地区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广西三省份。其中,广东当事人企业数量最多,占比。从违法行为看,141家当事人企业涉及对外虚xxx、骗税且涉及税额三千万以上,41家企业涉及偷税且涉及税额三千万以上。

  涉金融严重失信人:2018年新增涉金融严重失信人1999家。从地区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江苏、福建、安徽、广东、山东等地,以上七省份涉金融严重失信人数量共1036家,占全国总数的。。

  在涉金融严重失信企业中,从失信类型看,的失信企业为严重失信债务人,的失信企业为非法集资企业,其余为严重失信创业投资企业、恶意逃废债借款人及其他严重违法企业。从涉案罪名看,的失信企业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失信企业涉嫌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

  限制乘坐火车民用航空器特定严重失信黑名单:2018年新增限制乘坐火车民用航空器处罚记录6959条,涉及当事人6908个,主要集中在四川、湖北、河南、上海等省份,其中,四川处罚记录数量最多,占全国总数的)。

  限制乘坐火车民用航空器特定严重失信黑名单的认定部门包括民航总局、铁路总公司、证监会以及xxx。其中,民航总局认定的处罚记录数量最多,占总数的;其次是铁路总公司,认定的处罚记录数量占总数的;证监会、xxx认定的处罚记录数量分别占总数的和。从列入原因看,近50%的当事人因随身携带或托运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危险品、违禁品、管制物品等被列入黑名单;的当事人因使用伪造、变造或冒用他人乘机身份证件等被列入黑名单。

  另外,2018年度,相关认定部门移除限制乘坐火车民用航空器处罚记录92条,涉及当事人92个。从移除原因看,主要为补足相关票款并自动移除,占总数的;其次是惩戒到期自动移除和义务履行完毕的,占比分别为和。

  在2018年各类新增失信黑名单记录中,有275家新增失信企业在三个及以上领域被列入失信黑名单。从地区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天津等地区,以上五省份企业共计143家,占总数的52%。从黑名单类别看,主要涉及失信被执行人、工商吊销企业、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和海关失信企业等。其中,有6家企业在四个领域被列入失信黑名单。

[文件下载][银行失信群体分析2.docx]


[文档编号][BPS-13581-ITEMTYPE-10012-13581]
俗话说得好“欠别人的终究都是要还的”,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债权人要债也是他的权利,可是如果欠钱的人既没车也没房,连存款也没一毛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又该如何惩治这些老赖,还回别人的辛苦钱?对此法院早就有了对策,即便欠钱者真的没钱,法院也会从其他的方面帮债权人讨回公道。

案例分析

2022年三月,湖南当地某法院接到了李某的强制执行申请,对同在湖南当地的李某杞进行了财产清算。数年前,李某和李某杞同为商人,也是很好的朋友,也因为资金周转问题,李某杞向李某陆陆续续借款共计13万元,每笔借款都有凭有据,并约定了还款日期,可数年过去了,最近一笔借款的还款日期都已经过去了,李某却从来没有收到过一笔还款。


在一开始的时候,李某还顾及着两家之间的交情,可就在今年因为某些原因,李某急需用钱上门讨要,可的李某杞却依旧搬出以前的那套说辞,称自己没有钱,无论如何都没有钱,李某眼看着对方不讲情义,干脆直接告上了法庭。

《民法典》中明确记载“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该条款保证了债权人在索要欠款时的合理性,也确定了借款合同到期返还借款的性质,强调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在李某杞一系列证据的佐证下,当地法院认为,李某的行为已经严重侵害到了李某的利益,对李某索要欠款的维权行为表示了认可,并勒令李某杞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债款返还。


法院判决下来后,李某杞表示愿意遵从法律规定,但并未进行主动还款,李某找上门后依旧面对的是其无能力还款的理由。李某杞变相拒不履行还款的行为让李某怒火中烧,但对方的“老赖”行为,实在令他无可奈何,最终在勒令还款期限过去后,李某选择了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手段是一种法院利用法定的强硬手段维护权利人的保护措施,《民事诉讼法》有规定“对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或者委托有关单位或者其他人完成,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

李某杞多次以同一理由拒绝归还欠款,表面对判决妥协,实际上却并未尊重法院的裁定,人民法院对此种行为可以进行强制执行。

该案中在接到李某的申请后,法院对李某杞的经济情况以及名下财产均进行了清查,在原定的计划中,人民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的动产不动产等进行查封扣押,甚至拍卖等行为,但经过调查后,法院发现李某杞名下的银行账户,车辆、不动产等,都没有发现任何可以进行执行的财产,也就是说李某杞名下无任何私人财产可言,对于这种情况,法院又将如何处理?


在搜查财产无望后,法院对其工作生活进行了了解,在得知对方为某公司员工并且有按时缴纳社保公积金等,法院便以此为突破点,与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进行了一番沟通协商,最终确定李某杞名下,有将近十五万的公积金账户余额,并能够划拨出来进行还款。

因此在最终,以公积金账户的钱财进行抵押折现,李某终于得以收回债款。

总结

在实际案例中,法院的强制执行的范围,除了被执行人名下的车子、房子以及存款外,实际上还包括其他财产权利,这所谓的其他财产权利就包括公积金、股票、保险产品等,当然在该行为的执行过程中必须要和相应部门或单位进行协商。


除此之外,对于未来可能获取的财产也属于强制执行的范围内,某地一法院在进行强制执行时,曾遇到被执行人名下无其他财产,只有几亩已经耕种完毕的稻田,在对该稻田进行管控后,法院足足等待了数个月等谷子成熟转卖后,将该田地收入进行债务偿还,才算终于了结此案。

在法院的多处司法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司法执行的灵活性,随着现如今网络游戏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被执行人的游戏账号、基金、甚至在一些方面的知识产权也属于被执行的范畴,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变卖转换成实际经济价值的东西,都可以用来抵债。

因此不要以为提前转移了财产就能够逃脱法律的约束,如果一旦被查出来是有能力归还却不愿归还的,还将依照刑法“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进行惩处,至少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李某胜诉的结果同样也是在告诉我们,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一定要勇于举起法律武器,与侵权之人抗争,不能听之任之,要相信法律可以还我们一个公道,妥协只会造就蛀虫。

当一次抗争没有得到效果时,我们也要坚持,努力终究会有回报,公理自在人心。

[文件下载][银行失信群体分析.docx]


[文档编号][BPS-13580-ITEMTYPE-10012-13580]
第1页┆共1页  1 每页8项┆共8项
早该帮
扫码看本页 本页浏览数